李維源

李維源(1868-1948),字松圃,號漚舫,廣東嘉應州(今梅州)人。是著名京劇大師李世濟的祖父。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維源
  • 字號:松圃
  • 出生地:嘉應州(今梅州)
  • 主要作品:《南歸詩草》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工詩詞,有《南歸詩草》。(《梅州文史》十五輯)
在合肥城裡尋找辛亥革命的遺蹟,長江中路221號是必去的地方之一。當年,廬州光復時就是在那裡成立軍政分府的。
合肥是在1911年11月9日起義的,主要是由本地和從外地趕回的合肥籍熱血青年共同發動的。在此之前,廬州是滿族人穆特恩任知府,而合肥知縣是漢人李維源。知府和知縣在地方上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合肥這個地方特殊,因為是李鴻章的家鄉,知府和知縣還要受地方官紳的制約,李鴻章的侄孫李國松是四品京卿,在合肥有縣自治會總辦、商會會長等頭銜。為防不測,李國松竟憑著李家的聲望,找安徽巡撫朱家寶檄調江防營管帶季光恩率部移駐合肥。
《百年前的“廬州光復”》里透露,當時起義的最大障礙是駐紮城內的清正規軍季光恩營,其他兵力不過民團120人和知府衛隊、知縣馬捕快班若干人而已。
季光恩是合肥本地人,後來升任廣西綏靖主任公署少將參軍。那時的季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城裡有季家祠堂,連逍遙津公園的西半部分當年都屬於季家的花園。合肥革命黨人那時手裡沒有多少武器,強攻肯定不行,只有爭取季光恩投向革命。
首先是威脅李國松去上海暫避,而兼任廬州中學堂監督的李國松甫一逃走,中學生組成的敢死隊便將柑橘包裹成炸彈狀,到府、縣衙署前要求和穆特恩、李維源對話;其次商請廬州總團練長袁斗樞出面,向知府穆特恩、知縣李維源說:“聞革命黨人已潛入城內,將以炸彈舉義。職以保衛地方為己任,若加緝捕,又恐激起變亂,如何處置?”穆特恩是滿人,在聞聽安慶光復的當天便嚇得逃跑了;知縣李維源同情革命,贊成獨立。
這時,關鍵要看手握兵權的季光恩了。李維源召見江防營管帶季光恩勸告說:“我在合肥為官,當視衣食父母生命財產為重。君在本土本鄉,更不可糜爛地方。現革命黨回響武昌勢不可擋,汝不必固執舊見,不如好自為之。”
季光恩看到清廷大勢已去,經革命黨人幾度勸說之後,季光恩終於率領全營官兵歸順革命了。
合肥城兵不血刃地掌握到革命黨人手裡後,立即決議成立廬州軍政分府,推舉孫萬乘為總司令。當天合肥城裡就沸騰了,人們從四面八方齊聚大書院,歡慶廬州軍政分府正式誕生。
我查找了《安徽清末大事記》,上面記載了合肥民眾集會慶祝的景象:於是廬州四境數百里內,當國變之際,閭閻安堵,盜賊不興,人民稱頌不已,而秩序井然也。

軼事典故

2016年5月,著名京劇大師李世濟在北京逝世,其中她祖籍梅縣的信息引起家鄉文化界人士的關注。記者通過有關渠道獲知,這位京劇大師的祖籍地為梅縣松口鎮,而且出身名門世家,從高祖父到父輩或為文化人士或為政壇高官。
據熟悉梅縣人文掌故的廣州大學教授李尚行介紹,李世濟出身鬆口仕宦名門,是清末民國鬆口籍先賢李維源的孫女。李維源號菘圃,是松口鎮郊人,清末民國年間長期在安徽為官,官至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抗戰時期獲授中將,上世紀40年代後期逝世於上海
記者查閱文獻發現,李維源的祖父李海華是清朝道光年間舉人,父親李筱峰則在江蘇為官。據《梅水詩叢》記載,李筱峰名光熙,以軍功保升道員,為人孝順,在揚州司馬任上接母親前來贍養。1875年母親病逝,他親自送母親靈柩從上海海路歸籍,不幸在南澳海上遭遇颶風。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願拋下其母靈柩逃生,遂與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兒女亦不敢離開,號泣左右,一家八口並沒于海。嘉應州西陽籍舉人李綸光作詩挽曰:“逃生有路不肯行,古來孝子忠臣類如此。君不聞,崖山堂堂張陸大丈夫,擁護龍髯俱赴水。純忠純孝古來難,令我作歌淚盈紙”。
據了解,李維源幼年喪父後,得到過梅縣隆文籍的揚州甘泉縣知縣李修梅的關照(修梅號次生,是葉帥老師、南社詩人李煮夢的祖父)。據李尚行教授透露,李維源長期生活在外,客家話比較生疏。但李維源對家鄉充滿感情,晚年的他於抗戰期間曾回梅州探親,參與維修始祖李珠墓地,還專程到隆文尋訪李修梅故居,幫其後裔找工作。
由於辛亥革命廣東北伐軍北伐期間,李維源時任安徽宿州知府,暗通款曲支持姚雨平的革命軍討伐張勛清軍,與粵軍將領李濟深結下友誼。他的兒子李乙尊(即李世濟的父親)後來得以擔任成為民國要員李濟深的秘書。新中國成立前夕,李濟深等創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乙尊也加入民革,其上海的住所霞飛路(今淮海路)華盛頓公寓成為“民革”地下聯絡處,解放後任上海市政府參事。由於李乙尊喜愛京劇,且與京劇大師程硯秋私交甚密,受此影響,李世濟不但拜程硯秋為義父,更以京劇藝術為自己畢生的事業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