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烉(朝鮮憲宗)

李烉(朝鮮憲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烉(1827年-1849年),即朝鮮憲宗(조선 헌종),朝鮮王朝第24代君主(1834年—1849年在位)。字文應,號元軒,是朝鮮純祖李玜之孫、朝鮮文祖(孝明世子李旲之子,母為神貞翼皇后趙氏(神貞王后)。

李烉在八歲時以王世孫身份繼位,祖母純元王后金氏垂簾聽政,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相繼弄權,二十三歲英年早逝,廟號憲宗,諡號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葬於景陵。清朝賜謚“莊肅”。純宗隆熙二年(1908年),追尊為憲宗成皇帝。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烉
  • :文應
  • :元軒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出生日期:1827年9月8日(道光七年七月十八日)
  • 逝世日期:1849年7月25日(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六日)
  • 主要作品:《元軒稿》
  • 廟號:憲宗
  • 諡號: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成皇帝
  • 陵墓:景陵
人物生平,為政舉措,軼事典故,主要作品,親屬成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李烉是孝明世子(後追尊為朝鮮翼宗、朝鮮文祖)與神貞王后趙氏所生的兒子,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十八日生於昌慶宮景春殿,四歲喪父,同年九月被立為王世孫。
領議政趙寅永領議政趙寅永
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一月,純祖病逝,李烉於十一月十八日即位於慶熙宮崇政門,是為憲宗。道光十五年(1835年)五月四日被清朝道光帝冊封為朝鮮國王(正使慶興,副使倭什訥)。
因憲宗年幼,大王大妃純元王后金氏垂簾聽政達七年之久,十五歲(1841年)開始由憲宗親政。憲宗任內處於勢道政治時期,安東金氏的金逌根、金興根、金左根豐壤趙氏趙寅永趙秉龜趙秉鉉不斷展開權力之爭。
憲宗在位時期,支配朝鮮社會的身份秩序和封建制度開始崩潰,作為朝鮮王朝財政制度根本的三政(田賦、軍政、還谷)紊亂。此外,在位15年中有9年水災和傳染病流行,生活困難而成為流民的人數急劇增加。同時還發生過兩次謀反事件。道光十六年(1836年),忠清道南膺中擁戴朝鮮正祖之弟恩彥君之孫為國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遠德、閔晉鏞等再立恩彥君之孫為國王,再度失敗。
憲宗在位時期,對天主教的迫害又起。道光十一年(1831年),教廷承認朝鮮大教區後,教眾大幅增長,道光十九年(1839年)發生“己亥邪獄”,羅伯多祿神父(Pierre Philibert Maubant)、教徒劉進吉、丁夏祥到一般信徒都被處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發生朝鮮教會史最早的朝鮮天主教司祭金大建神父殉教事件。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國軍艦Samarang號未經朝鮮政府允許,在濟州島西海岸測量並歸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法國提督謝西耳以朝鮮王朝鎮壓基督教為口實,率領3艘軍艦,攜帶法國國王國書前來。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外國船隻(異樣船)頻繁出沒慶尚道全羅道黃海道等地,民心動搖。
憲宗書法憲宗書法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六月六日,憲宗逝世於昌德宮重熙堂,年僅23歲。死後廟號憲宗,諡號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後累加為體健繼極中正光大至聖廣德弘運章化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清朝賜謚“莊肅”。葬於京畿道九里市景陵。純宗隆熙二年(1908年),追尊為憲宗成皇帝。

為政舉措

憲宗在位期間,編纂或續修了《列聖志狀》、《東國史略》、《文苑黼黻》、《東國文獻備考》、《三朝實鑒》等書籍。另外在各道廣修堤堰,積累了一些治績。擅長書法。

軼事典故

據說憲宗沉湎美色,迷戀一個叫“半月”的女子。史載:“憲宗自沖年以來,好色已甚,六宮粉黛之花容月態與春山秋波,互相競爭嬌艷,反不得龍顏一解之滿足,遂選入良家女子中傾城傾國之美色,命芳名以‘半月’,於昌德宮內建陽峙東邊僻淨處,建築清潔之旗亭(酒家),使半月模仿文君之當爐,春風秋月之興到來時,或微服過訪,行爐前立飲之戲。”於是民間傳出童謠說:
堂堂紅衣鄭草笠/拄桂樹稜杖/出入建陽峙/半月乎?滿月乎?/汝乃何許半月乎?/初生月,或半月

主要作品

憲宗著有《元軒稿》4卷2冊,藏於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

親屬成員

關係稱號姓名備註
父母
父親
朝鮮文祖
母親
趙氏
妻妾
王妃
金氏
本貫安東,金祖根之女,後追尊孝顯成皇后
洪氏
本貫南陽,洪在龍之女,後追尊孝定成皇后
嬪御
慶嬪
金氏
本貫光山,金在清之女,1832年生,1907年卒
淑儀
金氏
本貫金海,父母不詳,宮人出身,1813年生,1895年卒,1906年追贈淑儀
女兒
翁主
李氏
宮人金氏(即淑儀金氏)出,早卒,無封號。葬高陽栗木洞

影視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