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㼁

李㼁(1606年—1614年),朝鮮王朝中期王子。父親是朝鮮宣祖李昖,母親是仁穆王后金氏。1611年被封為永昌大君,1613年受“七庶之獄”連累而被廢為庶人,流放江華島。翌年遇害。

基本介紹

  • 本名:李㼁
  • 別稱:永昌大君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 民族族群:朝鮮人
  • 去世時間:1606年
  • 主要作品:1614年
朝鮮宣祖年過半百,有十多個兒子,卻都是庶子,為此只好立了口碑較好的庶次子李琿為王世子。萬曆三十年(1602年),宣祖揀擇金悌男之女為王妃,是為仁穆王后,翌年就生下了女兒(貞明公主)。到了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三月六日,更是生下了宣祖唯一的嫡子——李㼁。兩年之後,宣祖撒手人寰,遺命封李㼁為永昌大君,並託付託付柳永慶、韓應寅、韓浚謙、申欽、朴東亮、許筬、徐渻七名重臣保護李㼁。由於“永昌”二字為傳國璽上的文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因此光海君對此很忌諱,屢次請仁穆王后改號,仁穆王后以宣祖遺命為由拒絕改正。光海君無奈,在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下令封李㼁為永昌大君。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大北派製造“七庶之獄”,誣陷金悌男試圖推翻光海君、擁立外孫李㼁。五月三十日,光海君下令廢李㼁為庶人,七月二十七日流放江華島,他派“健婦數十輩,突入慈殿(仁穆王后居所),劫奪㼁於懷抱中而去”。關於李㼁被流放時的情形,仁穆大妃的宮女記載道:
“人背大君,連人帶物,推之門外,關差備門。此情此景,罔極何言?大君用頭撞人背,號哭曰:‘母親救我!’無人應答,又喊道:‘姐姐救我!’哭聲傳內外,天地震動。”
當時大北派多次請求誅殺李㼁,光海君表面上不允。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新任江華府使鄭沆殺死李㼁。他“嚴禁圍籬下人,絕其飲食,烘其臥床,使不得臥帖。㼁攀窗欞以立,晝夜號泣,氣盡乃死”。另有記載是鄭沆“使人炊火暖房,㼁氣鬱,緣壁而跌墜房中,瓜甲(手腳指甲)焦枯而殞絕”。還有說法是看守他的李廷彪(亦是當年殺死臨海君之人)將木灰水拌飲食讓李㼁食用,三天后李㼁中毒而死。其後鄭沆上報說李㼁死於意外事故,光海君佯裝震驚,但並未處罰鄭沆,反而將主張處死鄭沆的諫官鄭蘊流放到濟州島大靜縣。
仁祖反正後,李㼁被恢復了永昌大君的爵位,以大君之禮改葬於京畿道廣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