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生平,寧靖王墓,簡介,地址,相關資料,參考資料,
生平
崇禎十五年(1642年)流寇張獻忠攻陷荊州,朱術桂與惠王以及宗室避居湖中。兩年後崇禎自殺、北師入關,福王在南京稱帝,朱術桂與兄長陽王入朝,被封為鎮國將軍。隨著北師南下,朱術桂在逃亡過程中與兄失散。當時鄭遵謙從紹興迎奉魯王為監國,因為不知長陽王生死下落,於是由朱術桂襲封長陽王。後來鄭鴻逵擁立唐王為皇帝,朱術桂奉表慶賀,隆武帝也承認他“長陽王”的稱號。不久朱術桂得知兄長仍在世,上疏歸還王爵稱號,隆武帝遂將他改封為寧靖王,前往方國安軍中擔任督軍。
北師渡過錢塘江後,朱術桂逃亡,途中與監國魯王會合,後來被鄭彩迎接到廈門。這時隆武帝已殉國,桂王朱由榔稱帝,朱術桂前往朝謁,朱由榔命他留在鄭鴻逵軍中。永曆二年(1648年)又命朱術桂同時督鄭成功之師。後來南明因內訌逐漸崩潰,鄭成功保持較大力量,並在思明州(廈門)禮待避亂宗室,朱術桂前往投靠,鄭成功以王禮待之,讓他居住在金門和廈門兩島。
永曆九年(1655年),因為朱由榔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朱由榔特準鄭成功設定六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朱術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
1662年四月,吳三桂俘殺朱由榔;五月,鄭成功去世,鄭經繼位延平王。永曆十七年(1663年),鄭經迎寧靖王到台灣。於承天府府署(今台南市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並供歲祿於朱術桂,但未擁立其稱帝或監國。朱術桂見台灣初辟,土壤肥沃,便在萬年州竹滬莊(今高雄縣路竹鄉)一帶,墾拓田園達數十甲。
1681年,鄭經去世,鄭克塽繼位。1683年,鄭克塽投降清朝。朱術桂決心殉國,在六月廿六日(西元1683年7月20日)召集妾侍說:“孤不德顛沛海外,冀保餘年以見先帝先王於地下,今大事已去,孤死有日,汝輩幼艾,可自計也。”隨侍在側的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皆泣對曰:“王既能全節,妾等寧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請先賜尺帛,死隨王所。”而後相繼自縊於中堂。次日,朱術桂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今五妃廟址)。
朱術桂死前書於壁曰:“自壬午流賊陷荊州,攜家南下。甲申避亂閩海,總為幾莖頭髮,苟全微軀,遠潛海外四十餘年,今六十有六矣。時逢大難,得全發冠裳而死。不負高皇,不負父母,生事畢矣,無愧無怍。”次日,即加翼善冠,服四圍龍袍,束玉帶,佩印授。將寧靖王麎鈕印送交鄭克塽。鄭克塽率文武至,嗟嘆別之。王乃拜辭天地祖宗。耆士老幼俱入拜,王答拜。又在硯背題絕命詞曰:
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發。
於今事畢矣,不復採薇蕨。
書罷,結帛於梁,升神,且曰:“我去矣!”侍宦兩人亦從死其旁。眾扶之下,顏色如生,越十日葬於縣治,長治里竹滬與元配合焉,不封不樹妾媵五棺埋於台南魁斗山,去其墓三十里,稱為五烈墓,又曰五妃祠。
朱一貴起事後,追謚朱術桂為秉天正道元睿良敏敦文簡武思仁貞孝考皇帝,廟號懿宗。
寧靖王墓
簡介
地址
台灣省高雄縣湖內鄉湖內村
交通提示:自路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184縣道西行經大湖即抵,全程約4公里。
相關資料
現明寧靖王墓所在地位於高雄縣湖內鄉湖內村境內,於1937年被發現,發現時為空棺。[1]雖是空棺墓,村民仍於墓地四周建了一座四方形水泥土壘,以為標幟。戰後,由竹滬、湖內兩村民籌資重建,將此地的一百多座偽墓合建成一大墓。現今看到的墓園則是在1977年由高雄縣政府所修建,並於1988年定為第三級古蹟。
今高雄縣路竹鄉有座寧靖王廟,廟中也書寫著朱術桂的絕命詩:
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發。
於今事畢矣,祖宗應容納。
參考資料
^ 連橫,《台灣通史》‧卷二十九,列傳一‧寧靖王列傳。 ^ 連橫,《台灣通史》‧卷二十九,列傳一‧寧靖王列傳。 ^ 2004,許雪姬總策劃,《台灣歷史辭典》,“朱術桂”條目,頁303。台北:文建會 ^ 自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開墾台灣,設一府二縣,府名東都承天府(今台南市),二縣中北為天興縣(今嘉義縣),南為萬年縣(今台南、高雄、屏東三縣及高雄市一帶),永曆十八年改萬年縣為萬年州。至鄭克塽降清時仍為萬年州。 ^ 竹滬村原歸湖內鄉管轄。民國卅九年行政區域調整方案之規定,將原歸湖內鄉管轄之竹滬村、頂寮村改劃路竹鄉管轄。 ^ 依1977年《重修明寧靖王墓誌》,“出土玉帶、古碗、古印等殉葬物,當即由警察機關追緣移送台北市博物館保管,以存史實。日據時期王墓亦視同古蹟,爰加珍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