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祠堂位於廣東省增城區朱村街南崗村,建於明朝,面闊13米,進深43米,占地面積559平方米。三間兩進,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琉璃瓦,青磚砌牆,紅砂岩牆基,石門框,穿斗與台梁混合式梁架結構,梁架施木雕,牆楣施彩色壁畫;後堂已毀,現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氏祠堂
- 地理位置:廣東省增城區朱村街南崗村
朱氏祠堂位於廣東省增城區朱村街南崗村,建於明朝,面闊13米,進深43米,占地面積559平方米。三間兩進,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琉璃瓦,青磚砌牆,紅砂岩牆基,石門框,穿斗與台梁混合式梁架結構,梁架施木雕,牆楣施彩色壁畫;後堂已毀,現重修。
朱氏祠堂位於廣東省增城區朱村街南崗村,建於明朝,面闊13米,進深43米,占地面積559平方米。三間兩進,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琉璃瓦,青磚砌牆,紅砂岩牆基,石門框,穿斗與台梁混合式梁架結構,梁架施木雕,牆楣施彩色壁畫;後...
儒里朱氏系宋·文公朱熹嫡裔,遷儒始祖亨三公乃文公第八世孫。儒里老街的朱氏宗祠可算鎮江地區僅存的朱氏老祠堂。它為明清建築藝術的遺存。它既存有建築藝術的歷史價值,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之儒里為鎮江市鄉鎮規劃的工業園區,緊鄰丹陽後巷等工業發達鄉鎮,勢可互補映襯,相得益彰。且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可供...
沛國堂朱氏宗祠,位於宣威市城郊東北兩公里的環城路邊,系落籍於宣威楊家屯的朱姓始祖,欽封懷遠將軍的轟祖第九世孫象賢祖個人投資百金興建而成,其建設規模於其時堪稱一流,系土木結構的三間兩耳上乘優質木材建蓋的四合大院,室內木板吊頂,雕龍畫鳳,屋脊扣檐起翹,氣勢恢宏,祠堂內的器皿設定完整配套、香爐、...
朱家祠堂是中國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朱家祠堂,也叫朱德家世陳列室,位於朱德同志舊居(朱德故居)西側約8米處,是朱德先輩來馬鞍場落 戶的第一個住地。歷史背景 朱家祠堂原為三合院式建築,坐北朝南,由正房、東西廂房組成。正房為5間,東西廂房各為四間,建築均設有廓道,土築牆(牆厚330mm)為整個建築的...
朱氏家祠位於寶應縣安宜鎮小石頭街8號,是清代寶應籍湖北布政使朱士達家祠,建於清道光年間。文物歷史 朱氏家祠原名朱方伯公祠,為寶應一門三進士之一的朱士達一支的家祠,因朱士達於湖北等地任布政使,故稱方伯,家祠依明清布政使稱呼慣例,稱朱方伯公祠。朱士達(?-1854年),江蘇揚州府寶應縣(今江蘇省寶應...
儒里是鎮江新區姚橋鎮的一個古鎮,朱氏宗祠位於儒里北街南北兩道門之間,坐東朝西,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為三進十七間。歷史沿革 朱氏宗祠始建於元末明初,為儒里朱氏始祖朱亨三(譜載為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第八世孫)所建,為三間二進帶廂的四合院建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原地擴建成現有規模,後年久失修頹廢...
無錫白丹山紫陽朱氏祠堂對聯 沛國源流遠 紫陽世澤長 廣東省南雄縣梅嶺山珠璣巷朱氏宗祠聯 遷移自吳歙婺而來,氏族清嘉,斯地奠安稱梓里 裔嗣逾宋元明以後,詩書啟佑,幾人騰翥詠梧岡 安徽省涇縣墉頭街朱氏宗祠聯 姿文儀武,古今名家振寰宇 治世安發,吾族帝王垂青史 此聯為湖北省應城市朱氏宗祠“紫陽堂”堂聯...
合河朱氏宗祠,是新鄉縣清代古建築,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合河鄉合河村中心。建築風格 合河朱氏宗祠,為磚木結構。面闊三間12.5米,進深二間8.2米。硬山頂,花脊雕刻為連枝牡丹,灰色小瓦,正脊、垂脊雕刻為連枝牡丹。雙開木格扇門。外牆為藍磚砌成,內牆用土坯襯砌,青石台階。祠堂內保存有木匾額1塊、墓...
五傳至德公,又在井埔建祠,前為家廟“朱氏祠堂”,後為家塾“群仙書社”。八傳至朱默,宋高宗封其為候,敕賜顯濟廟,遂易祠為廟,世稱望江、井埔兩祠為上下廟。元代因遭兵燹,望江祠廢。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泉州十八世孫右副都御史鑑公來莆掃祖祠,見祠破舊,愀然不樂,乃謀族眾於琳井重建。
朱氏宗祠,又稱“燕子窩祠”。位於陸河縣東坑鎮新東村飛燕村,始祖公仕全公從潮陽遷居到此處開基至今已有580多年歷史。後裔分布在陸河、海豐、陸豐、汕尾、惠州、河源、東莞、深圳、廣州、港、澳、台、以及海外,達30多萬人,亦是陸河縣所有朱姓人員的共同祖先。“燕子窩祠”有兩大神奇之處,神奇之一祠堂內蚊蟲...
朱氏大宗祠位於大沙鎮橫沙村西北角,建於宋代,重修於清代乾隆年間,是為紀念南宋理學家朱熹的玄孫朱澄開村而建。此祠占地面積1.2畝,祠堂門口上方有乾隆五年(1740)由裔孫朱洪佐題寫的“朱氏大宗祠”橫匾,由二十世傳孫朱堯勛撰寫的對聯,上聯是“開族派於沙頭近挹雷峰秀氣”,下聯為“振官聲於嶺表丕豕鹿洞遺風...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仰化鎮朱祠堂,位於宿豫區東南27公里處古運河北岸仰化鎮建新村十四組(原孟灣村七組)。仰化鎮區東北方向2公里處。原孟灣村七組也被稱為朱祠堂。隨著歲月流逝,原有的建築,朱氏祠堂,已不復存在。 現存一碾米的大磨盤。據村里老人介紹,此大磨盤有四百餘年歷史,具體何時開始建造,無從考據...
2006年中科院院士、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姚守拙帶考察組到汝城縣進行文物調研時,欣然為汝城題寫了“古祠堂之鄉”。在這700多座古祠堂中,有一座祠堂一芳獨秀,顯示出別樣的風采,以其體量最大、氣勢最宏偉,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這就是朱氏總祠,亦稱老大禮堂。宗祠情況 朱氏總祠位於城關鎮新井村上黃門,始建於民國...
崔橋舍頭村朱氏宗祠門廳,第一進大門口有一對碩大的抱鼓石,當地俗稱盤陀石,這是清代朱氏宗祠原有舊物。文物特徵 正中神龕有宋代皇帝御封“五經博士”朱熹的大理石雕像,祠內木柱上有許多對聯,如“御賜五經博士朱子遺風傳萬代;宗源八越精英敬溪祖德澤千秋”,朱熹家訓懸掛在壁,言簡意賅;柱樑縱橫,匾聯醒目...
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享堂 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享堂,江蘇省常州市不可移動文物。文物特徵 二進承德堂內供奉列祖列宗神位。同時,還建造了300平方米供朱氏族人活動的俱樂部,其中有三間為綜合活動室。承德堂朱氏宗祠在常武地區的祠堂群中以它的藝術性而獨樹一幟。
見證了世事滄桑。村里知情者說,朱家祠堂正門上曾經懸掛匾額:瑞子堂(音)。大約在上世紀50年代,祠堂里也有一棵桂花樹,後來不見了,也不知是人為砍掉還是自然枯老,現在連樹根也無從找到。朱家祠堂後曾有一口古井,是朱姓族人飲用水井,前幾年填塞,石井欄也不知何處,古井遺址處已牽滿瓜藤,蜂蝶紛飛忙碌。
帳墓朱家祠堂第一進,坐北朝南,前後三進,前兩進已倒塌。文物特徵 現第一進尚殘剩些牆地基;現存第一進為原本的第二進,是近年內重新復建的。朱家祠堂與韋家祠堂之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的石街路,不知留下了多少履痕,也不知承載了多少歲月,磨損了,光滑了,破裂了,缺損了。帳墓,倖存的物化遺存如同廢墟,可...
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門廳 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門廳,江蘇省常州市不可移動文物。文物特徵 祠堂頭進中間有朱氏聯合會會徽石碑,東廂放置祭祖用物,西廂展示舊祠堂木雕和各類祠堂照片。園中東西各有一條迴廊,東迴廊壁刻朱氏世系圖,西迴廊壁刻功德榜等。
餘姚朱家一本堂 餘姚朱家一本堂位於大嵐鎮後朱村,民國二十四(1935)年建。2010年11月公布為餘姚市文物保護點。祠堂坐西朝東,由戲台,大廳等組成,構造完整,雕刻保存較好,體現山區民國祠堂建築之特點,具有一定價值。
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磚雕門樓位於常州市武進區橫林鎮崔橋朱家村。文物特徵 崔橋朱家村朱氏宗祠祠堂內第一進有磚雕門樓,廡殿頂,飛檐翹角,脊上有花紋,下方有“紫薇衍慶”字樣,左、右、上各有一幅歷史人物故事磚雕,下部一條仍是一幅歷史人物故事磚雕,內容有花鳥游龍、山水人物,構圖講究,刀法細膩,栩栩如生,周邊...
祠堂是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清朝初年,戰亂和瘟疫使四川人丁銳減,1671年起,清政府大力鼓勵各省平民入蜀開墾。在隨後的百餘年間,形成了“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其中就有朱氏的後裔。他們身懷朱熹儒學的傳統,在各自的居所建立宗祠祭祀,形成代代相傳的家族文化。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朱子後裔已經在...
朱舜水紀念堂原是姚江朱氏“老三房”宗祠,為清代建築,前後共三進,格局完整。朱舜水屬於姚江朱氏老三房支系後裔。1995年此宗祠闢為朱舜水先生紀念堂。人物介紹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魯嶼,號舜水,出生於浙江餘姚城內,是著名學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當清軍鐵騎長驅南下之際,朱舜水曾追隨魯王,...
儒里老街古色古香,街里坐落著約有三四百年歷史的朱氏宗祠(老祠堂),大門二側面對南北街心之圈門的匾額上刻“儒里” 二字。據說祠內前廳曾有一紅底金字“學達性天”匾額,《宗譜》亦有關於此匾之記述,如今掛匾之鐵鉤尚在。東鄉羊肉 東鄉一帶開店賣羊肉的很多,每年立冬後,鎮江東鄉百十里開闊的鄉間,家家宰...
河陽村鄉土建築共16座宗祠:朱大宗祠為總祠;房派支祠有文翰公祠、圭二公祠、玉天公祠、朱丹岩公祠等;忠孝類紀念祠有荷公特祠(孝子祠)和忠祥遺蹟;私己廳有虛竹公祠等。朱大宗祠是朱氏始祖祠堂,位居村東口,按《朱子家禮》選址,據進村顯要之地。房派祠堂分散於村中,本族住宅相擁。從清代二十八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