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教育家
人生經歷
朱智賢教授年輕時就開始追求光明的人生之路,7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朱智賢教授入黨後的12年,是他83年人生歲月中最充實、最光彩、最輝煌的12年,也是他對黨、對國家教育事業貢獻最大的12年。
朱智賢教授是中國20世紀心理學界泰斗,他小時自強自立,逆境成才,在人生道路上,追求進步、追求光明,矢志不移,在71歲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開始了為黨的事業立新功的人生追求。黃永言的《朱智賢傳》描寫了這樣一位平凡質樸的學者的人生之路。
成績優異
朱智賢1908年出生於黃海之濱的江蘇
贛榆縣城(註:現在的
贛馬鎮城裡村),6歲入國小堂,品學兼優;高小畢業進入海州的江蘇省立第八師範學校(現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前身);又以優異的成績留在附屬國小任教;教學和科研的成績突出,1930年被保送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深造。在師範學習期間,他不僅在兒童、教育刊物發表文章,而且由
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處女作《國小歷史教學法》一書。在附小任教兩年中,他結合教學進行科研,發表了教學論文20多篇,還出版了《國小課程研究》(商務)、《兒童自治概論》(中華)等書。進入大學後,他更加勤奮,發表和出版了多種論文和專著,如《教育研究法》(
正中書局)、《兒童教養之實際》(中華)、《國小行政新論》(兒童書局)等。在大學四年級《
課程論》的課堂上,任課教授曾把朱智賢的《國小課程研究》列為參考書之一,寫在黑板上,引起全班鬨笑。當王教授得知參考書的作者就是班上的學生,高興得連稱“難得”!30萬字的《教育研究法》,直到20世紀90年代台灣的一些大學的教育系仍作為教學參考書之一,向學生介紹。
朱智賢求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論著碩果纍纍,人們會以為他家庭條件優裕,學習和生活的境況均佳。其實不然,朱智賢不僅家境貧寒,而且時運不濟,命運多舛。9歲慈母見背,12歲長兄夭折,26歲,大學畢業前夕,當地土匪騷擾縣城,父親竟遭匪徒殺害。
一心入黨
朱智賢從1936年在日本留學時接觸馬克思原著《
資本論》開始,便不間斷地精心研讀馬克思主義原作。早在桂林
江蘇教育學院任教時(1940年),就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講授有關課程,引導學生用
唯物辯證法看待心理意識問題;在
教育哲學課程中,大談馬克思主義哲學,講授
辯證唯物主義和
歷史唯物主義,成為當時該校最年輕、威信最高的進步教授。後在中山大學執教期間,參加“反飢餓、反內戰”的鬥爭,為進步同學秘密集會謀劃,提供場所,掩護被營救的學生去香港;進而拍案而起,奮筆疾書,發表《風雨如晦話學潮》的時政論文,譴責國民黨當局。於是這位學識淵博、正直無私、思想進步、愛國愛民的好教授,再次遭學校解聘。後在地下黨組織指派下,由進步同學掩護,才得以隻身去香港,在
達德學院任教。
當時一大批黨內外的專家教授聚集於
香港達德學院,朱智賢在文史哲系任教,如魚得水。不久,又被委以教導主任的重任,得以施展教育管理的智慧和才華。這個時候,朱智賢邁出了他政治生命的第一步,向黨提出入黨要求。可惜,不久達德學院就被香港當局封閉。崇高願望,未能實現。
北京和平解放,朱智賢和其他進步學者,受周總理的邀請,從香港來到北京。先是參觀學習,後是分配工作。他先任出版總署處長,繼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1951年轉北京師範大學任教。
朱智賢教授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在教學、研究、介紹國外心理學成果方面,很快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參與了《十二年規劃》工作,對心理學充滿信心,對人類走向共產主義的目標充滿信心。
1958年,在全國性的“心理學大批判”的論爭中,朱智賢成了學術爭論中的關鍵人物,是第一位被插上“白旗”、定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心理學教授。後經平反,得以參加全國文科教材會議,指定參加《
兒童心理學》課本的編寫工作。朱智賢曾於1965年向黨提交了書面
入黨申請書,但很快到了“文化大革命”,這一申請再次擱起。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11月22日,朱老71歲,在古稀之年光榮入黨。
科學的春天到了,心理學的春天到了,朱智賢也迎來了學術生涯的黃金時期。
垂暮治學
1980年,72歲。主編的《兒童教育心理學講話》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
1982年,74歲。《親職教育兒童百科全書》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主編的《
兒童心理學教學參考資料》共六個分冊100萬字,由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3年,75歲。承擔“六五”規劃國家重點科研課題《中國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的科研任務,組織全國200多位兒童
心理學研究工作者進行研究,歷時7年。
1984年,76歲。和
林崇德合著《思維
發展心理學》,該書1986年出版,1990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首屆教育科學成果一等獎;獲準為北師大第一批國內訪問學者的指導教師。
1986年,78歲。領銜主編《心理學大詞典》(“七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1989年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獲第四屆中國圖書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1988年,80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學會舉辦“慶祝朱智賢教授從教60周年暨80壽辰活動”,並舉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接受《朱智賢心理學文選》書稿的交接儀式。慶祝會上,與會者一致祝賀朱智賢教授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上取得的豐碩成果,祝賀他為國家培養數以千計的心理學工作者和教育理論工作者。與
林崇德合著《
兒童心理學史》由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81歲。審閱修改100萬字的《中國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課題的研究報告。
1991年,83歲。3月5日,朱智賢教授突然逝世,心理學界一顆巨星隕落。
主要作品
《兒童心理學》
朱智賢教授編寫的《
兒童心理學》(1962年),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分上下兩冊出版,是作為綜合性大學和高等師範院校心理學、
教育學專業兒童心理學課用的教科書。1979年修訂後再版。全書共479頁,36.9萬字。此書1987年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 《
兒童心理學》這部著作是朱智賢教授在60年代為解決教學急需而編寫的一部專業性教材。此書首次用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系統地闡述了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全書共有11章組成。可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第二,第三章組成。此部分主要解決了
兒童心理學所研究的對象、任務與方法,在回顧中外兒童心理學發展歷史的基礎上,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批判地吸收了前人兒童心理發展觀中合理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第二部分由第四、第五、第六章組成,此部分分別論述了新生兒(0一1個月)、乳兒(1個月一歲)、
嬰兒(1歲一3歲)、學前兒童(3—6,7歲)心理發生髮展的過程,同時還闡述了不同發展階段兒童所表現出的心理特點與規律,並結合兒童所具有的心理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第三部分由第七、第八、第九章組成。此部分重點論述了
學齡期(7,8歲一11,12歲)兒童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注意、思維、想像、情感、意志)和個性(包括自我意識、道德意識、道德行為、自覺紀律)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及特點,並根據這些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第四部分由第十章組成,重點討論了
少年期(13,14歲一15,16歲)兒童心理特點和規律。第五部分由第十一章組成,闡述了
青年初期(16、17歲一17、18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本書按兒童心理發展階段順序來安排章節的。無論1962年版還是1979年的修訂版,都力求反映我國
兒童心理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初步地使人們了解了中國兒童心理發展的種種心理特點和規律。
《兒童心理學》一書緊緊圍繞著以下幾個問題展開討論並以此來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
心理發展外因
兒童心理發展是由先天遺傳決定的,還是由後天環境,教育決定的?這是一個在心理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朱智賢教授用
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1)美國心理學家霍爾提出的“一兩遺傳勝過一噸教育”和奧國心理學家彪勒夫婦提出的“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乃是兒童內部素質向著自己的目的有節奏的運動過程,外界環境在這裡只起促進或遲緩這個過程的作用,而不能改變這個過程”的
遺傳決定論的觀點;(2)對美國心理學家
華生提出的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可以任意加以改變的教育萬能淪的觀點;(3)對美國心理學家吳德沃斯提出的兒童心理發展是遺傳和環境的乘積的調和論的觀點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指出了他們各自觀點的優缺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
遺傳素質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前提條件,但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遺傳素質僅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環境和教育則規定了兒童心理發展,其中教育條件在兒童心理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環境和教育條件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條件,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它可以機械地決定兒童心理發展。
心理發展內因
朱智賢教授認為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兒童在不斷的積極活動過程中,社會和教育向兒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兒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狀態之間的矛盾,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這個內部矛盾就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依據此觀點,作者闡述了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例如他指出乳兒期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在成人的影響下,不斷產生的掌握隨意動作,跟成人進行交往,並且獲得對簡單事物的初步認識的需要跟機體和心理發展水平極低的狀態之間的矛盾。再比如,學前期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兒童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新需要跟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作者認為遊戲活動是解決學前期兒童心理矛盾主要活動形式。回顧兒童心理學發展歷史,有關發展動力的提法很多,其中代表性的有:(1)只講外因不講發展的,如英國的
羅素;(2)只講內因不講發展的,如
維也納學派的彪勒夫婦,(3)只講內因外因不講發展,如
格式塔學派,(4)既講外因又講發展的,如聯想
心理學派,(5)既講內因又講發展的,如
桑代克,(6)既講內因,外因又講發展的,如
皮亞傑。朱智賢教授不僅是內外因互動作用的發展觀,而且提出了心理發展中內外因的具體內容,並且初步解決了
需要理論,個性意識傾向性理論,
心理結構(原有水平)理論等一系列的理論問題,同時也涉及到了兒童學習積極性,能力發展,品德發展等一系列實際問題。因此他提出的理論因為具有一定的開拓性而受到了國內大多數心理學界同行的認同。
教育與發展
朱智賢教授認為兒童心理發展如果僅有兒童心理的內因或內部狀態,而沒有適當的教育條件,兒童心理是不會得到發展;如果不通過兒童心理發展的內因或內部條件,教育這個外部條件也無法發揮其作用。因此兒童心理發展主要是由那些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育條件來決定的。具體來講:(1)教育決定兒童心理發展;(2)教育本身又必須適合兒童心理發展,從兒童心理的水平或狀態出發,才能實現其作用。 另外,兒童心理從教育到發展必須經過一系列的量變和質變過程。這個過程是:
教育……………………→知識經驗 ……………………→發展
在教育與發展的關係中,如何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這涉及到教育要求的準度問題,朱智賢教授提出:只有那些高於兒童原有水平,經過他們的主觀努力後才能達到的要求,才是最適合的要求。因此,如果說蘇聯維列魯“文化歷史”學派提出的“
最近發展區”是闡述心理發展的潛力的話,那么朱智賢教授則提出了發展這種潛力的途徑。
心理年齡階段
朱智賢教授認為兒童心理發展也同一切事物發展一樣,是一個不斷經過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就是在一定的社會與教育條件下,在兒童發展的各個階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特徵。在於兒童心理發展的這一階段之初,可能保留上一階段的年齡特徵,在這一階段之末,也可能產生大量的下一階段的
年齡特徵。甚至同一年齡的兒童,他們的年齡特徵也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用辯證的觀點來掌握這些年齡特徵的個別性和一般性,典型性和多樣性。而不能用個別代替一般性,用多樣性否認其典型性。
在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的劃分上,不同心理學家有不同的觀點。如弗洛伊德以兒童心理
性慾發展來劃分的;
皮亞傑以兒童思維發展水平來劃分的;艾里康寧和達維多夫以兒童不同發展階段主導活動來劃分的。如何劃分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呢?朱智賢教授提出應該要考慮到以下幾點:(1)兒童心理發展的每一時期的重要的特殊矛盾或質的特點,這應該是劃分兒童
心理年齡的主要依據。(2)在劃分兒童年齡階段時,既應看到重點又要看到全面。因此,兒童心理年齡階段的劃分標準為在一定的教育和社會條件下,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時期內的特殊矛盾和質的特點,這些特殊矛盾和質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他們的主導活動上,表現在思維水平和個性特徵上,同時也表現在他們的
生理髮展(特別是
高級神經活動的發展)和語言的發展水平上。依據此,他提出了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如下階段:乳兒期、
嬰兒期、學前期、
學齡期、
少年期和
青年初期。
本書的研究範圍是:0—18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及規律,特別是學齡期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本書的優點是:(1)按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來闡述
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這樣有利於學習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2)在闡述每一個問題時,始終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吸取國內外研究的精華,惕除其糟粕,結合中國兒童的實際心理特徵,提出適合中國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觀點;(3)在論述觀點時,十分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並且使本書能反映和代表中國兒童心理學的發展水平;(4)本書十分重視兒童心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在論述完每一個問題後,都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5)本書還提出了中國
兒童心理學前進的道路問題,即在理論上,必須堅持
唯物辯證法。在實踐上,必須堅持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在吸收國外的科學資料上,必須貫徹洋為中用的方針;在吸收中國古代心理學遺產時,必須堅持古為今用的方針。在研究方法上,必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聯合多學科專家,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其他論著
朱智賢一生髮表重要論文有《兒童教養之實際入》、《國小學生出席與缺席問題》、《國小行政新論》、《皮亞傑兒童思維心理學評介》等50多篇;出版著作有《
教育研究法》《民眾教育實施法》、《通告講波實施法》、《國小研究工作實施法》、《心理學常識漫話》、《表年心理》、《兒童心理學》等18部。其中《
兒童心理學》被公認是我國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吸收國內兒童心理學成果、體現我國當代學術水平的兒童心理學教科書。他曾負責國家重點項目《心理學大詞典》、《中國心理學發展特點及教育》的主編工作,還翻譯了日本、蘇聯有關心理學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