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矛盾心理(ontological ambivalenc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體論矛盾心理
- 外文名:ontological ambivalence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時間:2003年
本體論矛盾心理(ontological ambivalenc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本體論矛盾心理(ontological ambivalence)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1...
本體心理學是現代哲學和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的結晶,它的哲學基礎是胡塞爾的方法論現象學和海德格爾的實存本體論;心理學基礎是弗洛伊德、阿得勒、榮格的精神分析學說和馬斯洛及羅傑斯的存在-人本主義理論。定義 本體心理學是關於人類生活的心理學,是關於人的生存如何適應生活的個體化過程的科學,包括心理分析和心理語言學...
這是與朱熹所謂的“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相矛盾的。②人心既然萬理具備,朱熹卻要人們向外做功夫,這就難免使人產生多此一舉之感。陸王心學的心理觀即是針對朱熹心具理說的缺陷而提出的。心即理說 與朱熹同時的陸九淵直承孟子思想,提出了與朱熹不同的心即理說。陸九淵對心性的理解和朱熹不同。他不像朱熹...
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系統,即心理過程系統,在認識過程內部只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人的全部心理中並沒有其他矛盾。心理、認識、意識是三個等同的概念。是不同意心理學上的三分法: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個性心理特徵(把心理過程分為知、情、意三個並列的過程)和二分法: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把...
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結構和知性範疇的意義,看到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維產生矛盾的必然性。費希特揭示了“自我”與“非我”、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他在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又是行動的主體的規定中,抽象地闡述了精神的能動作用,以及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謝林更明確地敘述了”自我”與“非我”、...
模糊者本源論 模糊論者認為世界本源似乎是各種形式都有可能的,他們可能綜合以上幾種或者更多。實用者本源論 實用論者則報以能夠實用的就採納的思想,比如他可以相信宗教教義,也相信唯物論的知識,甚至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都會改變認知,而各種體系之間的矛盾則認為沒必要去理睬。科學的本源論 從類別上看科學發展對於...
二 馬克思主義與認知主義的本體論矛盾 三 馬克思主義與認知主義的認識論矛盾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互惠 一 涉身認知可借鑑馬克思主義的思想 二 認知科學為馬克思主義開拓新陣地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的發展 一 文化歷史學派在蘇聯的發展 二 入學學派:列寧格勒心理學派及其思想 三 定勢學派:...
本書肯定了中國古代人生哲學“內容相當豐富淵閎”,指出它對中華民族的精神、心理,性格、信仰等部發生過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本書在充分肯定中國古代有階值的思想的同時,也以嚴肅科學態度指出古代哲學發展過程中的種種謬誤和流弊,例如第五章矛盾觀的第六節中,作者實事求是地肯定宋代理學家邵雍、朱熹都講陰陽相分,...
矛盾論往往將暫時的人的理解當作真實存在,實際發展一段時間,發現從前理解的矛盾原來是自己認識的膚淺所導致,所以三點論的價值在於能融合唯物與唯心於一體,通過唯物不斷正,通過唯心不斷反,進而正反合,完成一個新的認識高度,而人便是這個認識過程的主體,所以三點論恰恰是人學的邏輯特製,我們既需要實證,也需要...
一、藝術是人與環境矛盾中的一種心理平衡器 二、藝術的精神效用 第二節 藝術生產的是“第三自然”——藝象 一、藝象與形象的區別 二、藝象的要素 三、藝象的構成 四、藝象的類型 五、高級藝象 第三節 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一、藝術本體是社會存在本體的反映 二、藝術的社會性質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 三...
在每一種具體情況 下,一種不同的“特殊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準確地說,要獲得解決主要矛盾的鬥爭的勝利,我們必須把某種特殊的矛盾作為最主要的矛盾來解決,所有其他的鬥爭都必須降至從屬地位。出版著作 齊澤克文集《易碎的絕對——基督教遺產為何值得奮鬥?》《快感大轉移——婦女和因果性六論》《偶然性、霸權...
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係。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5、“結構選擇論”──人的生命本體論、方法論和生存論的統一。(三)原創性地系統提出和論證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矛盾理論”。這一理論的基本含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解決它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就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與受教育者現有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理論...
無意義的問題(蒯因稱本體為邏輯上的承諾)。誠然,把靈魂、上帝作為本體的形上學應該摒棄,但是把闡述本體論的一切形上學都拋棄掉,不僅犯了獨斷論的錯誤,而且將會葬送掉整個哲學。這樣下去,哲學將下降為一些形而下的學科:邏輯學、語言學、心理學等等,哲學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二、否定作為矛盾 三、否定作為概念發展的圓圈 第四章 黑格爾辯證法的形式——反思 第一節 “反思”概念的內涵 一、黑格爾“反思”概念的文化背景 二、反思的一般含義 三、黑格爾“反思”的特殊含義:“對反思的反思”第二節 反思與理性 一、反思作為知性 二、反思作為否定的理性 三、反思作為肯定的理性 第三節...
7. 戀愛藝術論 《幸福》1986第1期 8. 全國思維科學第二屆專題討論會主要觀點 《學術之窗》1985年創刊號 9. 自然信息與心理信息的統一性 《宇宙統一論》1987年10月 10.關於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 《邵陽師專學報》1980年第2期 11.關於宇宙的“無限與有限”問題 《內蒙師大學報》1985年第4期,轉載人大...
人需要在複雜的環境中,在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中,看自己的心(主體)如何動,從而找到自己的執著心,也就找到了在現有自己身上那不屬於自己的對象,而修去它,從而不斷接近自己更真實的主體。這也是人與環境相聯繫的過程中,需要環境的對象化來暴露出自己身上的對象,從而不斷去對象化。在不斷接近自己更真實...
面對社會的各種矛盾和自然界新的現象以及科學上的新發現,人們迫切需要理論的解釋和哲學的概括。到了19世紀40年代,黑格爾學派已經解體,德國古典哲學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但是,這一古典哲學仍然被後來的哲學家們所繼承、利用、改造。20世紀,哲學在世界各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哲學逐漸產生了其他的哲學派別,如實證...
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對立面相互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是對立面之間相互聯結、相互吸引、相互滲透的傾向。 同一性是指兩種事物或多種事物能夠共同存在,具有同樣的性質。生物信息學中,同一性是指兩序列在同一位點核苷酸或胺基酸殘基完全相同的序列比例。同一問題 邏輯中的“同一”問題是“同一性的可替換原理”能否成立的...
”楊先生的大段論述告訴我們一個似乎不可克服的矛盾——人類共時具象個體的有限性與歷時概括共體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然而,楊先生似乎忽略了一個連線共時具象個體與歷時概括共體的紐帶——語言。按照功能語言學的觀點來看,語言無時不刻不在反映人類的內心世界,我們認識的世界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維根斯坦...
這顯然是對巴迪烏哲學的誤解,因為從整體構架看,巴迪烏的事件哲學與心理分析學是不同的。與齊澤克不同,讓一呂克·南希把巴迪烏的事件哲學與海德格爾和薩特之間的關係比喻為列維納斯現象學與基礎本體論之間的關係。巴迪烏的事件哲學深受海德格爾和薩特的影響,《存在與事件》的一個核心構架就是海德格爾存在哲學的康托爾...
一個既肯定偉大的解放鬥爭傳統、又考慮到心理分析和哲學的最新理論成果的新構想”⑩。從阿爾都塞向後馬克思主義的轉變中, 我們恰好發現了存在諸多內在的邏輯衝突。後馬克思主義以話語分析方式暫時化解了這場理論危機, 處於矛盾衝突中心的普蘭查斯卻未能從中發現一條清晰的道路並解脫出來。
一、集大成的體系:理本氣具的本體論,心統性情的人性論,格物致知的認識論,居敬踐實的修養論 二、二重性矛盾:理的存而不有,心的二重規定;二律背反與兩在合一。中 編 本論:理論與體系 引言 第一章 朱子理學美學審美客體論 第二章 朱子理學美學審美客體的本體分析 第三章 朱子理學美學的山水美學 下 ...
第二,阿爾都塞提出了矛盾“多元決定”的概念,這也是阿爾都塞在認識論方面引起爭議的最著名的論點之一。“多元決定”這個概念,阿爾都塞承認是從結構語言學和心理分析學那裡借來的。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心理分析中,使用“意識”和“無意識”的概念去解釋人的心理行為,解釋人的語言和夢境,從而認為人的表面語言行為和夢境...
當代許多哲學家接受了普蘭丁格的論證,所以罪惡的問題只限於在證據層面存在,在邏輯層面,上帝和罪惡的存在並不構成矛盾或者不一致,當然,還有些哲學家認為邏輯方面的矛盾並沒有消除。模態本體論論證 普蘭丁格用一種更嚴格形式的模態邏輯發展了Norman Malcolm和Hartshorne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反自然主義的進化論證 在他...
一般說來,這個時期的各種矛盾和危機,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現代西方各流派的哲學之中。在這段時期里,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在西方得到了巨大發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演繹邏輯的形式化使數理邏輯成為科學知識系統化和哲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物理學中相繼出現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引起了科學技術的革命,使科學概念結構發生...
利奧塔在《後現代狀態》中著重探討當代西方發達工業社會裡的知識狀態變化,試圖以語言套用學(Pragmatics)觀念與方法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資本主義變異和危機症狀,與其他幾種後現代主義理論闡釋不同,利奧塔沒有象丹尼爾·貝爾那樣從社會系統論角度去說明後工業社會的“文化矛盾”和信仰危機,也不象哈貝馬斯那樣提出“...
類比的矛盾心理:科學與宗教的個案分析 “自然選擇”的類比 “上帝如同父親”的類比 模型、類比和隱喻:科學與宗教之比較 互補的概念 量子理論中的互補 神學中的互補 供深入閱讀的書目 第八章 科學與宗教的若干命題 物理學與宇宙論 “大爆炸”智慧原理 生物學 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新達爾文主義: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