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泉州木雕)

木雕(泉州木雕)

木雕(泉州木雕),福建省泉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木雕(泉州木雕)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雕(泉州木雕)
  • 批准時間:2021年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泉州木雕的興起和發展是在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全國曾經發生過重大戰爭的地方,建造大寺一座,以“開元”命名,這就是開元寺的由來。當時的泉州,經濟繁榮、香火旺盛,在開元寺周邊,同時修建大小寺廟100多座,號稱“大開元萬壽禪寺”,為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泉州的木雕藝人開始介入泉州開元寺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就連當時的東西兩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結構和木雕製作而成,這兩座巨大木塔後來毀於戰火,燒成一片廢墟。在泉州開元寺的藏經閣里,至今保存著兩尊當年從廢墟里撿回來的木雕羅漢,簡直是出神入化、精美絕倫。宋元時期是泉州木雕發展的鼎盛時期。泉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以後,泉州木雕精品在海外華僑和商人的呵護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走向東南亞,走向全世界。 明清兩代是泉州木雕藝術發展的輝煌時期,明代崇禎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出資重修開元寺。當今的大雄寶殿,號稱“百柱殿”,是用100根柱子支撐起來的,柱子上方有24尊帶翅膀的木雕飛天,手持文房四寶和南音樂器,儀態萬千,這批飛天像妙齡少女一樣,她們象徵著古印度教的神鳥——妙音鳥,也象徵著24個節氣。不論白天黑夜,一年24個節氣,一天24小時,每年每月,每時每刻,都有這些妙音鳥翩翩起舞供奉在百柱殿內,供奉在釋迦摩尼周圍。當香火旺盛之時, 煙霧繚繞在飛天之間,若隱若現,仿佛仙女下凡,飄飄欲仙,令人嘆為觀止。  

傳承保護

保護單位:泉州台商投資區文體旅遊服務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雕(泉州木雕)項目保護單位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中心、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木雕,是泉州民間工藝品種的重頭戲。平雕、線雕、根雕、花格雕、神像雕等意彩紛呈,獨具一格。泉州的木雕藝術精雕細刻,花團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縣、泉州台商投資區是木雕產業和技藝傳承的集中地,也是當地的文創產業支柱。木雕工藝師黃泉福連續榮獲第一、二屆中國雕刻藝術節一等獎。盧思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其龍根木雕《悟》獲得全國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希望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對台開放,作為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泉州,眾多的台灣鄉親到大陸謁祖尋根,進香參拜宗教活動頻繁,泉州木雕的生產、銷售、加工、定貨一度上升為歷史最高水平,從而使木雕的技藝提高,人才輩出,名師名企業不斷湧現,木雕的作品在全國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紛紛獲獎。為泉州的工藝美術界爭光,為僑鄉文化作貢獻,為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宗教文化交流發揮良好的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