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潘山廟宇木雕)

木雕(潘山廟宇木雕)

木雕(潘山廟宇木雕),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傳統美術,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潘山廟宇木雕技藝可上溯至清雍正年間。潘山廟宇木雕技藝根據設計圖紙,利用不同木料的紋理和特性,運用劈、削、雕、剔等各種手法完成的佛像、鬥神、神轎、神座、神龕、神桌及花格、門窗、屏風、龍柱、壁堵、龍柱等系列廟宇作品。

2010年,潘山廟宇木雕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12月,木雕(潘山廟宇木雕)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Ⅶ-1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雕(潘山廟宇木雕)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別名:潘山廟宇木雕(市級項目名稱)
  • 項目編號:Ⅶ-19
  • 申報地區: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主要類別,雕刻技法,製作工序,材料工具,製作過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福建木雕素來與浙江木雕、廣東木雕並稱為“中國三大木雕”,隋代以來,福建木雕尤以佛、菩薩、羅漢等廟宇木雕引入注目。潘山廟宇木雕是福建木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晉江東石等地得以廣泛傳承。
據族譜記載,潘山廟宇木雕技藝的傳承可上溯至清雍正戌申年(1728年)第六代傳人陳世清,該技藝原只在家族內流傳,直到第十二代傳人陳敬象入贅晉江柯家,改名為柯子慶後,該技藝方在不同家族內傳承。
柯子慶自小跟隨父輩學習木雕技藝,入贅晉江後仍以木雕技藝作為其謀生的手段,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他對原有木雕技藝加以改進和創新,其作品以廟宇木雕為主。
潘山廟宇木雕技藝第十三代傳人柯賢成、柯賢興以師帶徒,在長期從事木雕工藝創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鮮明的藝術特色,並以家族和師帶徒兩種形式同時進行傳承。

文化特徵

主要類別

潘山廟宇木雕主要有以下幾個系列:
佛像雕刻:運用劈、削、雕、剔等各種手法,集傳統技法之大成,在人物的眉、眼、鼻、手足、衣折、服飾等雕刻技藝上,又有進一步的發揮製造。
龍柱雕刻:用整塊方木雕成圓木,上面雕有九龍盤柱、天地人物帶騎、雲朵繚繞、花草魚草,火焰熊熊。既有聯繫又清晰明了。是圓柱中間有圓柱,層次分明;火焰採用鏤空技術,從不架接,條塊錯落有致,線條優美。龍頭逼真,龍眼有神,龍身矯健,活像幾條龍盤柱駕雲,在空中騰飛。
鬥神雕刻:比例得當,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舉手投足恰如其份,服飾裝扮艷麗多彩,整個神像立體感強,惟妙惟肖。

雕刻技法

潘山廟宇木雕的主要雕刻技法有以下三種:
一、圓雕法。即立體雕,主要用於仙佛、羅漢等人物,不論任何一個視角,都講究結構與透視。
二、浮雕法。主要用於鬥神及屏風等作品。
三、鏤空法。主要用於龍柱等作品。

製作工序

材料工具

潘山廟宇木雕以杉木、紅木、樟木、柚木、檜木等為主要雕刻材料,使用規、矩、繩、尺、水秤、墜鉈、墨斗、眉叉子、斧頭、鋸、鉋刀、扁鏟、雕刻刀、鎚、鑿子、搖鑽等傳統木工工具。

製作過程

潘山廟宇木雕的製作過程有:工程設計——精量尺寸——木工取材——貼圖——雕刻工序。
雕刻工序是關鍵且重要的一道工序,它分為打坯——修光——開面——磨砂——上色(包括敷彩、安金)。
第一步打坯是斧鑿的功夫,工匠們在力道上按捏得準確,速度、深淺度都要把握得當。
第二步修光是雕刻細部,使用的是一整套各種不同寬度、不同孤度和角度的刻刀,僅憑藉力進行雕鏤。
第三步是開面,這是雕刻人物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面開的效果好壞(主要是面部神韻)直接影響到整個人物的形象,這需要靠藝人平時經驗的積累及良好的雕刻藝術手感方可達到形神兼備的理想效果。
第四步是磨砂,完成後的木雕,就必須經過細緻的打磨工藝。先用白土將木雕整體刷過一遍,並用細砂紙磨光,接下來把棉紙和綢布一層層地裱在雕像上面,用漆封焙並重複多次,方能使木雕達到平面光潔。
第五步是上色,包括敷彩和安金。敷彩即依照木雕勾勒的輪廓區域,用配好的某種顏色去平塗。安金即在雕刻物上敷金箔。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潘山廟宇木雕刻工細膩、布局豐滿、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涉及古代神話、傳說、民族服飾、民俗等各方面的內容,體現了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研究了解古代先民生產、生活狀況及思想認知水平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和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潘山廟宇木雕產品遠銷至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各國及台灣各縣市區,產品遍布台灣全島,成為海內外木雕工藝、宗教文化交流的又一渠道,其產品在海內外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較高的經濟價值。

傳承人物

鄭銀聘,男,漢族,1957年1月出生,晉江東石人,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木雕(潘山廟宇木雕)”。1970年師從民間雕塑大師柯賢成和柯賢興學習木雕技藝,後在泉州民間從事寺廟雕塑,曾先後多次與黃錦樹、蔡遠聲、林滄洲及台灣業界莊敏信等專家進行合作與交流。其作品多次在國家、省級工藝美術賽事中獲獎,並曾應邀參加廈門、台灣等地舉辦的文博會,產品暢銷中國內地、台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國家。1980年後,先後收鄭榮管、鄭鮑叔、吳金銅、塗天助、鄭挺進(鄭銀聘長子)等為學徒。

保護措施

木雕(潘山廟宇木雕)項目保護單位為:泉州晉江市藝達木雕美術有限公司。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8年6月9日,晉江舉辦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32場,其中9日下午4:00—晚上9:00,在晉江文化中心廣場有14個非遺項目體驗活動,包含潘山廟宇木雕技藝體驗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