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游三台

《木蘭花慢·游三台》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詞作。這是一首懷古詞。它通過對鄴都三台的描寫和歷史追述,表達了深沉的亡國之痛。詞中將鄴城昔日崢嶸壯偉的形象與暮雨珠簾、秋香桂樹的綺麗風光加以對比,又將曹操風雲奔走、慘澹經營的歷史功績與其死後西陵墓地青青茂盛的喬木對照著寫,且這數者有實有虛,虛實相形,筆勢騰挪變化,故極富揚抑頓挫之美。而總體上以健筆壯語寫悲懷,於雄闊高朗的意境中,寄託無限的“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使憂患、反思並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木蘭花慢·游三台
  • 創作年代:金末元初
  • 作品出處:《遺山樂府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元好問
  • 詞牌名:木蘭花慢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木蘭花慢·游三台1
擁岧岧2雙闕3,龍虎氣4,郁崢嶸。想暮雨珠簾,秋香桂樹,指顧台城5。台城,為誰西望,但哀弦淒斷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畫,爭教天地無情。
風雲奔走十年兵,慘澹入經營。問對酒當歌,曹侯6墓上,何用虛名。青青,故都喬木,悵西陵7遺恨幾時平?安得參軍8健筆,為君重賦蕪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三台:即銅雀台金虎台冰井台。舊址在臨漳縣西南,為三國魏鄴都勝跡。《地理通釋》:“鄴城西北有三台,皆因城為基,巍然崇舉,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其中曰銅雀台、南則金虎台、北日冰井台。”
2、岧岧:高峻的樣子。
3、雙闕:立於宮廟門前的雙柱。
4、龍虎氣:天子之氣。
5、台城:宋·洪邁容齋隨筆》載晉宋年間謂朝廷禁省為台,稱禁城為台城。這裡指鄴城故都。
6、曹侯:曹操
7、西陵:曹操的陵墓,在古鄴城西北。
8、參軍:指鮑照,南朝宋人,字明遠,因曾做過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故世人稱他為鮑參軍。曾作《蕪城賦》,憑弔廣陵,賦里借用西漢時吳王劉濞叛亂失敗之事,諷刺了竟陵王叛亂所帶來的災禍。

白話譯文

擁有這樣高聳入雲的宮殿台樓,顯得大有天子之氣,鬱鬱蔥蔥,無限崢嶸。想像秋天的時候,在珠簾外的飄飄暮雨中和香氣四逸的桂樹間,回顧故都鄴城的情景。站在台城之上,我為誰而向西眺望?只聽到哀婉的琴弦彈奏的樂曲像自己平生的遭際一樣淒涼。原來只曉得江山如畫,沒想到自然規律是如此的無情啊。
曹操風雲際會,在戰爭中奔波了十年,真是慘澹經營啊。我試問對酒當歌的曹操墓上,要虛名又有什麼意義呢。鄴城故都的喬木依然青翠,我惆悵地望著曹操的陵墓,這歷史的遺恨什麼時候才能平息。怎么才能像鮑照那樣擁有雄健的文筆,為你再寫一篇類似於《蕪城賦》那樣的作品呢。

創作背景

詞人在《朝散大夫同知東平府事胡公神道碑》一文中謂:“歲丙午,某過彰德。”彰德府治所在安陽(今河南安陽),臨漳是其屬縣。鄴城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縣西南鄴鎮東,距安陽較近。金都汴梁失陷後,詞人於衷宗天興二年(1233)四月被蒙古軍押解出京,羈管聊城。以後又輾轉生活於冠氏一帶。以金朝遺民而憑弔魏都,必然觸目興感,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首三句鋪敘三台的氣勢:“擁鈴各雙闕,龍虎氣,郁崢蠑。”一“擁”字生動地勾勒出三台矗峙的雄姿。郁崢蠑,化用左思魏都賦》“三台列峙以烽蠑”之句。這三句是遙想當年三台初成時的氣象。接著三句,暗點所懷人物——曹操。想些年銅雀等三台築成,曹操曾與文武百官登台吟詩作賦、歌舞宴樂,正是“幕雨珠簾,秋香桂樹”的良辰美景,盡情遣興,頤指氣使,指點繁華的三台城垣,抒發統一中原的慷慨大志。以上懸想過去的繁華景象,是懷古。接著又疊用“台城”二字,既構成行文的重複連鎖,同時又是詞意的過渡和轉捩。這三台所在的鄴城歷經朝代更替,“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今一片蕭瑟,詞人心緒不禁為之悲涼。“為誰西望?但哀弦淒斷似平生”。據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引《鄴都故事》:“魏武帝遺命諸子日:‘吾死之後,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妾與伎人,皆住銅雀台。……每月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時登台,望吾西陵墓田。’”這裡,詞人求嘆乾載之下,曹操之墓已無人西望憑弔,一代豪傑的平生功名,換來的是“銅駝荊棘千年後,金馬衣冠一夢中”的千秋遺恨,如今只有淒哀的弦樂聲傳來,如泣如訴。歇拍二句:“只道江山如畫,爭教天地情。”抒發了江山永恆、英雄丘墟的深沉感慨.
換頭敘曹操為建立霸業,南征北戰。“風雲奔走十年兵,慘澹入經營。”從建安十五年(210)三台築成算起,到曹操病卒的建安二十五年(220),恰好十年。這十年間,曹探曾風雲奔走,破荊州,下江陵,不可一世,但在赤壁大敗於孫權、劉備聯軍,其慘澹經營,不過使天下鼎足三分而已。“問對酒當歌,曹侯墓上,何用虛名?”“對酒當歌”句,出自曹操的樂府詩《短歌行》。當年曹操高歌此曲,抒發求賢若渴、建功立業的抱負。可是,如今面對曹操陵墓,“對酒當歌”,豈非虛名,又有何用,言外寄託著詞人對故國淪亡的深沉悲痛。“青青”,點出曹操墓荒蕪不堪,惟有叢生的草莽。“故都喬木,悵西陵遺恨幾時平。”鄴都當年的珠簾繡帳、高台廣囿,如今蕩然無存,三台已成斷垣殘壁,蔓草荊棘,莓苔斑駁,只有喬木依舊。悵望西陵曹墓,作為金朝遺民的詞人,面對蒙古族的鐵蹄統治而無可奈何,心頭遺恨不能平息。結拍二句:“安得參軍健筆,為君重賦《蕪城》?”南朝宋詩人鮑照,曾為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他曾用凌雲健筆,為兵燹後的揚州寫過一篇著名的《蕪城賦》。如今,元好問要象當年鮑照那樣為曹公重寫一篇飽含興亡之痛的《蕪城賦》。況周頤蕙風詞話》雲“元遺山以絲竹中年,遭遇國變,卒以抗節不仕,憔悴南冠,二十餘稔。神州陸沉之痛,銅駝荊棘之傷,往往寄託於詞。”他表面上是說想為曹公寫《蕪城賦》,實際上是為了悲悼故國。這最後兩句,為其血淚之筆。
此詞憑弔遺蹟,懷古慨今,抒發興亡之感,詞風沉鬱悲涼,是詞人遺民生活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名家評論

唐宋詞鑑賞辭典》:此詞以健筆壯語寫悲懷,寄深於淺,寄曲於直。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太原秀容(屬今山西忻州)人。金文學家、史學家。曾任國史院編修、南陽令、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金亡不仕。他在詩、詞、文、曲、小說和文學批評方面均有造詣,在金元之際不負重望。編有金詩總集《中州集》十卷,後附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