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坊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城江北老城西區,原指西區市場背之蘿蔔坪、十甲尾、長巷子一帶,作為古文化社區,延伸範圍亦包括黃泥墩、禾好塘、月影塘、更樓下等地。紅杏坊原名“望杏坊”,清初期,梅城有民謠曰“百花洲尾齊州前,諸生出狀元”,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順治壬辰科進士、程鄉知縣王仕雲,大覺寺前豎立坊表,題名曰“望杏坊”,寄望邑人讀書,科考及第,惜在康熙十二年,附近民居大火,災及坊表,致倒塌湮滅,然“望杏坊”地名延用200餘年,至民國前期,改名 “紅杏坊”。在清朝的科舉時代,“紅杏坊”共產生了八名文武進士和數十名舉人、貢生。
紅杏坊的範圍是指梅江區西郊街道十甲尾、黃泥墩、月影塘、禾好塘、更樓下一帶。這裡曾經有一個貨運碼頭,因此帶旺了周邊的商業。貨源充足,商業便在此地興盛了起來。20世紀30年代,中山街、中華街、輔庭路等是梅城熱鬧的街道,“中華街又叫米市巷,油米豆等糧食在這裡批發銷售,還有很多的進口商品店,逢年過節街道上都是人。”
那裡有各具特色的古民居,民居里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傳說故事,在那裡還有曾經繁華喧囂的騎樓,騎樓里承載了許多老梅城的青春回憶。除了文化名人的故居外,這裡還有眾多商業歷史遺蹟。走進紅杏坊,面對座座古屋名居,其人文之盛歷歷可表,聯科第、醉經居、醉經樓、仁風樓、貽谷樓、鶴和樓、節操樓、如意堂、都察院、秋官第、活泉書室,文雅飄逸,書香撲面,昭示紅杏坊人文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