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戰爭理論

有限戰爭理論,美國“靈活反應”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亨利·基辛格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一書中首先提出。他認為,憑藉優勢的戰略核力量對敵人大規模報復的戰略,由於對方也擁有核報復能力而行不通了。必須以有限戰爭作為全面核戰爭之外的選擇。有限戰爭理論不僅對50年代末和60年代的美國軍事戰略有很大影響,而且是80年代裡根政府推行的新的靈活反應軍事戰略的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限戰爭理論
  • 興起時間:1957年
  • 誕生背景核武器的出現
1946年,B.布羅迪等美國學者指出,核武器的出現使得世界大戰必須避免,能夠進行的只是有限戰爭。同年,英國軍事理論家B.H.利德爾・哈特強調,國際社會應認識到核武器的巨大破壞力,並為限制其使用制定規則。1951年,美國國防部長G.C.馬歇爾稱韓戰為“有限戰爭”。這是美國官方正式使用“有限戰爭”概念。1957年後,大規模報復戰略在美國軍事理論界遭到批評,有限戰爭理論開始興起。美國著名學者R.E.奧斯古德、H.A.基辛格、T.C.謝林分別發表論著,闡述有限戰爭理論,試圖解決核武器出現後美國戰略目標與戰略手段相脫節的問題,以便從大規模報復戰略的“死胡同”里找到出路。他們論證了有限戰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強調戰爭雙方應達成某種默契,對戰爭的目標、手段、規模、時間、區域等進行限制。20世紀60年代,J.F.甘迺迪、L.B.詹森政府採納M.D.泰勒、基辛格、奧斯古德等人的理論觀點,推行靈活反應戰略,運用有限戰爭理論指導越南戰爭,將越南戰爭由特種戰爭升級為有限戰爭。70年代,美國在總結越南戰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這一理論。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J.M.柯林斯在1973年發表的《大戰略》一書中,對有限戰爭的定義、限制戰爭的方法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並對有限戰爭理論做了較全面的概括。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美國根據戰爭實踐,對高技術常規武器條件下的有限戰爭展開研究,使有限戰爭理論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論述這種理論的主要著作有基辛格的《核武器與對外政策》和《選擇的必要》、布羅迪的《飛彈時代的戰略》、M.E.霍爾伯林的《核時代的有限戰爭》、謝林的《衝突戰略》、S.J.戴奇曼的《有限戰爭與美國防務政策》、M.霍華德的《對戰爭的限制問題》、奧斯古德的《有限戰爭》和《再論有限戰爭》,以及W.V.奧布賴恩的《實施正義的有限戰爭》等。有限戰爭理論認為,核戰爭會造成災難性後果。因此,核時代的戰爭必須是有限制的戰爭。其主要觀點包括:為了防止戰爭升級為全面戰爭或核戰爭,參戰國的戰爭目標應有意識地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目標有限,戰爭規模才能有限。奧斯古德等人認為,任何國家總是根據所要達到的目標使用軍事力量;目標越大,投入的力量越大,遭到的對抗越強,越容易導致戰爭升級。因此,必須嚴格限制戰爭目標,必要時交戰雙方應由政府首腦親自選定戰爭目標。與限制目標直接相關的是限制戰爭手段。在軍事行動的規模方面,不投入超出戰爭目的所需要的兵力兵器,避免襲擊與達到目的無關的目標,避免危及非參戰國的利益。有選擇地使用武器是限制戰爭極為重要的途徑。在限制使用武器方面,美、英等國軍事理論界有兩種不同意見。一些學者認為,有控制地使用核武器的戰爭也屬於有限戰爭,主張將有限戰略核戰爭和戰區核戰爭也納入有限戰爭範疇。但另一些學者認為,有限戰爭絕對不能使用核武器,其前提就在於不能跨過“核門檻”,即使使用生物或化學武器,也會被認為是嚴重的戰爭升級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世界上爆發的有限戰爭,除少數使用過生物、化學武器外,通常只使用常規武器。柯林斯等人還認為,限制參戰部隊的兵種、數量和任務也是限制戰爭手段的重要途徑。在現代條件下,必須對戰爭持續時間嚴加限制,戰爭久拖不決,會使參戰國遭受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消耗,甚至導致戰爭的擴大或升級,引起國際輿論的強烈反應。因此,應採取強有力的手段,給對方造成一定損傷,迫使對方屈服。現代武器已使許多國家具備給對方造成一定損傷的能力,尤其在有限戰爭中,強者一方往往使用高技術常規武器擊敗對手或迫使對方停止某些行動,以儘早結束戰爭。限制戰爭持續時間的措施包括:①在己方軍力、經濟力和補給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在對方調動支援部隊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達成目的。②挑起戰爭的一方在採取每項重大行動之前,留一定時間讓對方考慮不妥協讓步可能帶來的後果。限制戰爭區域的目的在於制止戰爭蔓延,以免更多的國家被捲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許多有限戰爭中,交戰國都有意識地把戰爭限制在一定的區域內。例如,韓戰僅限於朝鮮半島,越南戰爭和海灣戰爭也具有地區性。戰爭中,交戰一方是否應將限制戰爭區域的意圖告知對方,在美國軍事理論界曾產生爭議。有些人認為應明確告訴對方,以免戰爭升級,尤其是當一方認為對戰爭衝突區域作出限制是其最重要的目的時,宣布限制戰爭區域更是順理成章。另一些人則認為不應告知對方,因為向對方宣布限制戰爭區域會使對方心中有底而更敢冒險,並使對方的盟國無所顧忌地提供支援,從而降低己方的威懾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有限戰爭是直接影響世界形勢的主要戰爭樣式。尤其是冷戰結束後,與全面戰爭或核戰爭相比,發生有限戰爭的可能性更大。美、英等國軍事理論界認為,引發有限戰爭的主要動因有:領土爭端、資源爭奪、宗教矛盾、種族衝突、意識形態分歧、貿易摩擦、難民潮、販毒和恐怖主義活動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等。有限戰爭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制定軍事戰略和進行局部戰爭的重要依據,它直接為美國的全球擴張戰略服務。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