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論

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論包括:系統工程理論、行為科學理論、成就激勵理論、質量效益理論、需要層次論、動態管理理論、權變因素理論、管理方格理論、四分圖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論
  • 外文名: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 類別:理論
  • 種類:系統工程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等
系統工程,行為科學,成就激勵,質量效益,需要層次,動態管理,權變因素,管理方格,四分圖,

系統工程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是研究系統工程的理論,該理論要求基本上都是高起點並切合實際,以保證系統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擴展性。
(二)運用系統工程原理應注意的問題
1.提出問題。從調查了解掌握的材料中,確定科(室)內的主要問題、解決問題的總目標和衡量目標的標準。
2.系統分析。從收集、整理的資料中找出必要的數據,制定假設的約束條件,弄清各要素間的相互關係。
3.建立模型。在充分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要解決的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找出反映問題本質的因素、數學方程和邏輯框圖。
4.研究方案。根據系統特點分析,通過程式在計算機上進行多方案計算,研究並提出若干方案。
5.最佳化選擇。根據目標標準,對方案比較、分析、評價,找出最佳化方案。
6.實施方案。依據選定的方案,在系統內實施。若順利,或遇到困難不大,稍加修改即可實施,則整個工作告一段落。苦問題較多,則仍應從各環節查找問題,須重新再做。

行為科學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是西方國家研究人的行為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分析研究人的行為產生的主觀動機、客觀原因和規律,提出預測、控制和引導人的行為的方法,以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實現組織目標的目的。早期的行為科學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奧 在30年代,經過著名的霍桑工廠試驗提出來的。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一次會議上,確定把研究人類行為的理論命名為行為科學。 行為科學顯著的特點:認為工作效率不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人的工作效率是能力和激勵的函式,是由能力×工作時間×工作熱情決定的。強調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二)運用行為科學理論需注意的問題
1.自覺引發積極的領導。關鍵是完善、提高(室)主任本身應具備的素質,作一名民主型的科(室)領導。主要有:
(1)以身作則,模範帶頭。
(2)有較好的專業組織能力。
(3)關心人、愛護人、努力為同志解決實際困難。
(4)光明正大,襟懷坦白,作風正派。
(5)尊重人,善於聽取別人意見,作風民主。
2.注意運用激勵的各種理論,調動科(室)人員的積極行為,克服消極行為。既注意大家的各種物質需要(如吃、穿、住、行、婚、喪、嫁、娶、子女教育、就業等),也關心精神上的需要(如入黨、入團、獎勵、成就等)。在條件允許下,儘量滿足大家合理的需要,以激勵積極行為。在需要不能滿足或個人期望目標值過高而不能實現時,要預防因挫折而帶來的各種消極行為,如消沉、對抗甚至輕生等。
3.努力培養積極向上的集體意識和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
(1)使成員了解科(室)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
(2)使成員都能感到自己存在價值、意義、受到尊重、信任。
(3)使成員受到公正待遇。
(4)使成員都感到集體的溫暖、榮譽、自豪。

成就激勵

(一)基本概念
大衛.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曾廣泛研究過成就激勵,尤其是關於企業家們的成就激勵。成就激勵理論認為,人們被要按高標準工作或者在競爭中取勝的願望激勵者。麥克利蘭指出,儘管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作出成就的動機”,但是在美國大約只有10%的人受到成就欲的激勵。人們受成就激勵的強弱取決於其童年生活、個人和職業經歷及其所在組織的類型。    (二)運用成就激勵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1.要恰當地提出科(室)總目標和階段目標。設定總目標可使成員看到工作方向;把總目標分解成若干階段目標,最終達到總目標可激勵成員在完成目標要求時,乾出一定的成就。
2.要善於把近期與遠期目標結合起來,持續地調動成員的積極性。
3.近期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並具挑戰性,利於激發積極性。
4.當成員作出成績時,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使其看到自己的成績,並給予肯定和表揚,增強其信心,以調動更大的積極性。

質量效益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主張在管理工作中,注意講求質量的實際效益,即以最小的消耗換取最大的社會效益;強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質量,創造更多更好更高的社會效益,為社會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
(二)運用質量效益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明確提高醫療質量是科(室)管理的根本目的。成員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的思想。“質量第一”的觀點是為傷病員服務思想的具體體現。
2.以預防為主的思想控制質量。“質量是設計和操作出來的。”科(室)內工作要強調想在前面,防止因考慮不周或疏忽給病人帶來嚴重後果。
3.突出系統管理。把科(室)每一工作環節、每個人的活動都組織起來,明確崗位質量責任,分工協作,共同保證提高醫療質量。
4.強調標準化。把每一工作環節的質量要求及檢查評定內容製成標準,形成標準化體系進行管理。
5.用數據說話。分析判定醫療質量力求數據化,用統計學方法說明醫療質量問題。
6.增強科學性、實用性。即質量控制要從醫療實際出發,反映事物本質,方法可行,能見實效,力求簡化。

需要層次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一書中提出的。認為激發人員的熱忱,必須了解他們的需 要。而需要在不斷發展,並依發生順序由低至高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為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性、醫療等;第二層為安全需要,包括、 人身安全、公正待遇、就業等;第三層為社交需要,包括友誼、愛與被愛、歸屬感等;第四層為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地位等;第五層為自我實現需要,包括 渴望責任、權力、實現抱負、對社會對人類做出貢獻。並認為低層次需要(生理、安全)僅能從外部使人得到滿足,而高層次需要(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則從 內部使人得到滿足,且有持久動力。
(二)運用需要層次論應注意的問題
1.除注意該理論有可借鑑之處外,還要看到其不足:它忽視人的心理、世界觀對需要的調節;忽視高級需要對低級需要的調節。
2.要幫助科(室)成員建立合理的需要結構。具有三個方面:一是個人需要應與社會需要協調一致;二是需要能在合法範圍內滿足;三是處理好物質與精神需要的關係,健康的精神需要應占主導地位。
3.要關心並解決成員的各種實際問題。
4.要善於把物質與精神激勵結合起來,使二者相輔相成。後者能激發人的自尊心、成就感和責任感。
5.對成員表示喜歡、讚賞、關心、信任、支持、鼓勵、承擔責任,使大家樂於在本科(室)工作。

動態管理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認為,為適應社會經濟的不穩定性和市場的多變性,主張在一個單位中必須采 用動態管理。即根據服務對象的變化,隨時檢查、改進、修正計畫,使管理保持一定彈性的管理理論。其主要內容:科(室)的主體是人,而人具有高度的不確定 性,管理者必須注意對人的分析;要全面掌握為達到共同目標的各項職能,不能只注意局部的、零星的職能;應保持組織彈性,加強上下左右之間的聯繫和人際關 系,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二)運用動態管理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有穩定的基礎。診療水平、服務態度要保持較好、較高的水平,組織結構能適應情況。
2.必須重視發展與創新。
3.發掘人才、科研、教學、診療、技術等方面的潛力,以求在動態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
4.切實推行計畫、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活動,依據環境的變化隨時採取有效的對策
5.思想不能停頓。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成員習慣領域,個性特徵的變化,使自己應變能力跟上形勢的要求。

權變因素

(一)基本概論
該理論認為,管理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醫療效果的大小與服務質量的高低。所謂權 變,即權宜應變,在醫療工作管理中,要根據科(室)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權變關係是兩個或更多變 量之間的函式關係,要依據環境自變數和管理因變數(管理思想、管理技術等)間函式關係確定管理方式。
(二)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科(室)結構應與功能相適應。不同規律、不同任務的醫院(中心醫院、教學醫院、專科醫院、一般醫院等)所設科(室)的業務、人力配備、儀器設備都應有所不同。
2、診療工作管理應與病人相適應。診療工作核心是病人,故科(室)管理體制、制度、方式等都要適應病人的需要。
3.醫療技術力量的組合應與醫療活動中心環節的需要相適應。對體現整體醫療服務質與量的科(室),如門診、病房;體現醫療水平的關鍵環節,如急診、初診、疑症、重危病人搶救等,在技術力量的組合上應優先保證。

管理方格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是美國行為科學家羅伯特等倡導的,以方格圖表示和研究領導方式的一種理論。該圖以縱軸和橫軸分成九等分。(如圖7所示)縱軸和橫軸分別表示管理者對人的關心和抓業務工作的程度。劃分為五種類型的管理者:
1.1.1型,既不抓業務,又不關心人,是官僚主義者。
2.9.1型,對業務抓得緊,對人不關心,為單純抓業務型;
3.1.9型,對人很關心,不抓業務,放任自流、鬆散,是失職的管理者。
4.9.9型,對業務抓得緊,對人也關心,上下齊心協力,積極工作,效果好,是理想的管理家。
5.5.5型,對業務對人關心都一般化,上下都過得去是缺乏有作為的管理者。
(二)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做9.9型的管理者.在努力提高自己業務`思想政治素質時,也要完善應具備的個性特徵,如關心並幫助人,信任與尊重謙虛與謹慎,喜歡與讚賞,抱負與信心等.
2.要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成員,努力培養大家的品德修養,使科(室)形成互相愛護,奮發向上的良好風尚。
3.關心人的方式要因人而異。有的要寬厚,有的要嚴厲;有的要以尊重為主,有的要以獎罰為主;有的要以成就激勵,有的要用談心開導等.

四分圖

(一)基本概念
該理論是美國俄州州立大學領導行為研究組提出的關於領導行為的理論。他們列出 1000多種刻劃領導行為的因素,從中歸納出“抓組織”和“關心人”兩大類。並依此設計出“領導行為描述問卷”,從調查結果分析,以“抓組織”和“關心人”程度的高低。以鑑別、評定領導類型。領導行為分為四型:
(Ⅰ)不重視關心人,重視抓組織,只關心工作。
(Ⅱ)重視關心人,不重視抓組織,只注意與下級合作、尊重及相互信任。
(Ⅲ)不重視關心人,也不重視抓組織領導,其效果甚差。
(Ⅳ)重視關心人,重視抓組織領導,其效果最佳。
(二)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作一名既關心成員又熱心抓業務建設的領導者。
2.努力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事業心是自覺抓好工作、關心成員的內在動因。
3.以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的思想統一大家的思想,各盡其職,搞好本職工作。
4.充分調動和發揮成員的積極性,保證以醫療為中心和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善於作成員的知心朋友,平等待人,以誠相見,真心實意地依靠大家。關心不同年齡,不同資歷的成員,合理地幫助其解決各種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