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占有權

會計信息占有權是指對會計信息生產施加影響的控制權力,具體分為會計信忠的規則制定權、生產過程控制權、產權、監督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計信息占有權
  • 類型:經濟術語
分類,抑制,

分類

(一)會計信息規則制定權
會計信息規則通常以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規定或其他形式出現,既指最上層的會計規則,也包括最低層——企業制定的規則。它是會計人員進行核算的依據。它的制定權有的國家由政府機關行使,以國家法律形式加以頒布實施;有的國家委託民間機構行使;有的是由企業管理當局行使,制定的規則在個企業內實行。不論信息規則制定權由誰行使,擁有者都可以通過行使制定權來謀取利益。如果沒有其他利益團體為其利益主動要求加入制訂過程,則制定者可以隨心所欲,謀取其最大利益。一旦有制衡者的牽制,各方就有妥協的需要,從而謀取各方最優利益。
首先,會計信息規則制定者為了自己既得利益可能降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信息是企業各相關利益主體進行財富分配依據,這種分配是非公平性轉移。通過對會計規則制定施加影響就可以將社會財富轉移至自己名下,自己受益而他人則受損。這樣的財富分配不是為了資源更有效地使用,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而僅僅是為了既得利益在不同利益主體間重新分割。因此,會計信息會影響相關利益主體如企業、政府投資人、債權人決策行為。進而影響到資源配置。可以說會計規則是一種資源配置機制。這種機制會引起一定經濟後果,它的運行不可能一帆風順,會計規則作為“公共領域”社會經濟資源在其租值未被界定時,必然會引發設租、尋租現象。尋租者通過對規則制定施加影響來獲取租金,而規則制定者通過妥協來抽取租金。例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對“職工認股權會計處理方式”進行改革時,引起企業管理人員、社會團體、國會議員、社會公眾強烈反應。原本堅持將認股權費用化並在利潤表加以體現的FASB,在國會議員準備立法取消其對會計準則制訂程式控制權的時候,宣布不再堅持將認股權報酬在利潤表中進行處理,改為在報表附註中披露。這種為各自利益而妥協的會計規則怎能產生對投資者和債權人有用的信息。
其次,會計規則的制定者為了彰顯自己的利益而忽視規則的公平性、合法性。會計規則作為”公共領域”經濟資源,不僅是規則制定者千方百計要掌握在手中的權力,而且可以直接為其攫取利益(包括經濟利益、政治利益等)。甚至可以為一己之利而擴大規則制訂範圍,並竭力維護這種擴張得到的權利。例如我國證券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上市配股、增發等資格有嚴格的限制條件,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為滿足這些條件,常常通過減免稅負、稅收返還財政補貼等方式幫助屬地企業提高業績,達到證券監管部門規定的要求,從而將資金吸引到本地區。這種人選業績對出台規則者來說,意味著功績及隨之而來更大利益獎賞;而對於社會而言,意味著不公平、不合法的行為合法化。特別是當某些會計規則被用於收費、簽訂債務契約、決定管理報酬和工人工資時,制定者更有動機去追求部門、個人利益,這種方式的獲利數額要比通過生產性活動獲得利益大得多,而且也快得多。國有企業中“窮廟富方丈”現象、困擾全國的亂收費行為就是很好的佐證。
再次,會計規則制定者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利益的漠視。在會計規則制定者不能通過行使制定權獲取利益時,制定權會演變為一種廉價的投票權。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經濟後果則由眾多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如政府、投資人、債權人等來買單,例如MBO收購價格的確定。如果不能通過公開的規則制定權博弈活動獲利,制定權也可能變成謀取非法利益的工具。
(二)會計信息生產過程的控制權
會計信息產品的加工過程是決定其質量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有客觀因素如社會經濟生活複雜性、會計標準的滯後性等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但人的主觀行為影響則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
首先,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產品的生產者,其掌握會計技術水平高低對會計信息質量有重要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影響因素。會計人員作為企業一名員工與企業管理當局簽約,他的生存和發展質量取決於他能服從管理當局指揮得到的簽約獎勵。在正常的企業環境中會計人員可能履行財經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義務。當他工作的企業環境惡化之時,經濟人的機會主義行為會使他主動迎合決定其命運的有關人員的一切要求,會計數據因此出現變異。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對216家企業總會計師進行問卷調查時,就“現在上市公司做假帳起主要作用的是誰?”這個問題,認為是公司會計人員只占1.59%,認為是公司董事會則占48.41%。由此可見,會計人員決非會計信息產品質量決定性影響因素,在會計造假行為中會計人員最多只是一個具體執行者。但在現實生活中會計人員卻是眾人指責的最直接的對象。
其次,為了能適當地反映複雜的社會經濟生活,會計信息產品的生產標準、方法呈現多樣化趨勢。這為盈餘管理提供了條件,選擇對自己有利標準的決定權掌握在管理當局,具體執行過程則由會計人員去完成。這也是會計人員遭責難的原因之一。由於現代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使得企業業主與管理人員之間建立起一種委託代理關係。為了降低監督成本,業主只好利用由代理人員控制生產過程的會計信息去評價委託代理契約履行情況。代理人利用掌握會計信息生產權的優勢,增加自己在續約談判過程中的地位,使自己獲取更高的代理報酬。同時,也可以利用掌握會計信息的優勢在與其他投資者進行交易時獲利,還可以利用管理職權的便利條件隱藏某些會計信息而獲利。所有這些都說明管理人員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是決定性的。
再次,企業管理當局不一定是企業所有者。作為占有者的管理當局可利用會計信息去謀取各種利益,而由此引發的各種法律責任則不完全由其承擔,終極承擔者是企業的所有者。如果沒有適當約束方式,讓管理人員明白自己所負的責任,他就會肆無忌憚。這種冒險精神也會對會計信息產生消極影響。
會計信息是由企業會計人員利用企業的物質條件進行加工生成的。企業業主理所當然成為會計信息的產權人,但並不意味著業主真正地擁有會計信息,而必須與企業管理當局分享權益。業主控制會計信息的力度取決於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程度。在所有權與經營權統一於一體時,業主同時兼任經營者的角色,此時業主擁有會計信息的完整產權,由控制會計信息而獲利的情況與前述基本一致。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程度越高,所有者對會計信息控制力越弱,此時的業主只擁有形式的產權,不是實質意義上的產權。無法憑藉產權去獲利,而經營者則可因委託代理契約取得占有權而獲利。但委託代理所帶來市場風險、道德風險則由業主承擔。這便是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分離類型企業會計信息產權畸形性。當某個業主投票權占有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便和經營者相謀,利用雙方優勢,控制會計信息生成過程和結果,在與其他權利主體締約時藉助會計信息對雙方權利義務評價功能,獲取超額利益。現實生活中“一股獨大”現象就是最好的例子。與之相反,弱勢業主因為無法憑藉產權獲取公平合理的利益,又怕承擔對委託代理無力控制所放大的風險,如果不想搭便車,那就只好一走了之。
(四)會計信息監督權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對會計信息沒有任何控制權,只有被動接受由管理當局向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客觀上有一種對會計信息進行鑑定的要求。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監督者便充當了這一角色,擔當起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把關的重任。
首先,政府機關依法對會計信息進行監督。不同的國家監督機關有所不同。有的是由單一機構承擔,有的則由多個機構共同承擔。監督的效率及效果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但就人或者團體而言,監督利益的多寡仍是決定性的,即決定監督者監督動力是否充足、監督效率的高低、監督成效是否顯著等。所說的監督利益既有經濟上利益,也有其他方面的利益,如升職、榮譽、地位等。利益的數額要足以讓監督者心滿意足。勤奮工作。但監督同時又是充滿誘惑的過程,如果監督利益低於放棄監督而獲得的利益時,監督者就會放棄監督而與企業有關既得利益者瓜分租金。因此監督者能否恪守公正的關鍵是監督權委託代理機制有效性。當政府官員創租,企業當局尋租、不合格官員與管理當局合謀等不當的行為最終通過會計信息加以掩飾時,如果監督權受到威脅,就會出現監督者妥協現象。很多擁有國家賦予法定權力並擁有諸多方便條件的監督機關就是發現不了眼皮底下特大違法亂紀企業的現象,就很值得人們去深思。
其次,獨立審計由社會中介組織——會計師事務所來承擔。西方社會有句名言:社會公眾是註冊會計師唯一委託人。這是因為審計報告最終用戶是社會公眾,他們依賴註冊會計師審計結論來決定如何投資。作為註冊會計師能否承擔起如此大的重任,取決於審計市場機制運行情況。註冊會計師依靠專業勝任能力,獲取監督會計信息質量的權力,通過出售服務獲取勞動報酬。能否獲取監督利益的前提條件是獲取審計監督的代理權,簽訂一份委託代理契約成為關鍵。因為委託權由企業管理當局進行控制,而企業管理當局正是最可能舞弊的利益團體。如果管理當局挾權創租,會計師事務所趨利獻媚,雙方合謀結果就是一份失真的會計報告。在審計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為爭取代理權會計事務所本身就具有“獻身“精神,更有可能與管理當局達成共識。又由於政府對審計收費進行管制,讓委託人獲取廉價的代理服務,由此引發的問題是:如果代理人不認真履行職責,委託人無法就自身因代理人不盡職責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獲得相應賠償。這種低收費低賠償、甚至是無賠償的責任機制只會讓註冊會計師對責任麻木不仁,更助長其尋租的勇氣。再就是當審計監督收益業務與其他從委託人獲取利益的業務出現競合時,審計師們能否保持其獨立性、看清會計報表中的數字,成為威脅會計信息質量又一個懸念。由此可見,註冊會計師能否在獲利和職責二者之間作出理性的平衡,恪守獨立,公正地履行義務,成為影響會計信息又一重要因素。

抑制

企業會計信息占有權的擁有者為了獲取非法利益濫用權力,破壞了會計信息的正常秩序。需要建立一種有效機制來要求他們必須認真履行各自職責,承擔相應的義務。應該從會計信息占有權取得、運用、監督等方面綜合考慮,既要保證占有者有合理的占有利益,又要監督其有理性地運用占有權,以防止侵害其他利益主體合法利益現象的發生。具體來說,會計信息占有權無序狀態治理措施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強對會計信息占有權者的監督。
1.監督的關鍵是對監督者的監督。從會計信息管制方面來看,監督者包括規則制定者和政府負責監督的官員,他們能否公正高效地執法對會計信息影響至關重要。首先,擴大監督者的選聘範圍。長期以來我們總是孜孜不倦地在一小部分人中搜尋監督者,而將更多人排除在選聘範圍以外。應該改變這種狀況,凡是遵守國家法律,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人士都應該有資格和機會去參與竟聘。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法律制度日趨完善,有嚴格守規者執行這些制度,再加上公平的競爭機會會使占有權既得者珍惜自己現有職位,避免“廉價”取得占有權而隨意處置的現象的出現。其次,監督者選聘過程公開化。它包括選聘條件、程式、考評等方面的公開化。並以法定形式來保證這種公開化能得以實現。最後,切斷監督者與會計信息占有權的利益聯繫,使其公正執法,加大對違規監督者懲處力度,保證監督的有效性。
2、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監督。首先,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把好人員選任關。其次,管理利益要透明化。長期以來,管理人員的勞動報酬不明朗。具體表現為名義收益低,管理權履行費用高。結果造成管理者拚命抬高履行費用,火中取粟。因此。把管理者履行管理權費用報酬化。計入管理收益,做到管理利益在適當範圍內透明化。使簽約評價標準公開化,降低契約簽訂方利用會計信息進行要挾的機會機率。同時也有利於委託人對代理人履行占有權的效果進行評價,降低契約履行的監督成本。再次,管理者負有聲明義務。作為占有權者的管理人員應向授權方作出適當承諾,來保證自己誠實有信地取得占有權利益。從占有權獲取的財產利益在與授權方約定範圍內運營,已取得收益無條件成為占有權擁有期間的履約擔保,若違反雙方簽約時的約定則無條件充當賠償標的物,使占有權擁有者隨時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風險。最後,加大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刑事責任,凡是惡意操縱會計信息行為均追究刑事責任。
(二)解決企業利益相關者參與會計信息占有權利益博弈的動力不足問題。
占有權擁有者在會計信息方面占據優勢,為避免其利用這一條件謀取非法利益,必須為占有者製造出合適的制衡者,以確保占有者能盡心盡力地去履行職責。
1.依法保護弱勢利益相關者的合法利益。當他們因虛假會計信息遭受損失時,能對被證實負有責任的有關占有者,依據契約中聲明責任條款或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經濟賠償,並且受損者只需負擔最低證明責任。從而使弱勢利益群體有監督動力,同時使會計信息占有權擁有者身後有成千上萬雙眼睛在盯著,造假風險放大會對造假者起一種警示作用。
2.避免中小股東中普遍存在“搭便車“現象,可以推行投票權代理制。通過投票權的集中製造出能與大股東、管理當局相抗衡的利益團體,讓中小投資者對自己利益的關心能通過表決權得以實現,使對大股東、管理當局的監督成為可能。
3.切實加強(破產法)對企業優勝劣汰的影響,凸現債權對企業管理當局的行為約束作用。即當股權威脅債權無法得到利益保障時,債權人能夠根據(破產法)相關規定,向法院申請債務人破產。如果法院能夠排除各種權力因素或其他因素非法干擾,做到公正高效,債權就能成為遏制股權及其衍生權力行使者濫用會計信息占有權一個有力因素。
4.對社會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實行高收費高風險的管理制度。高收費既是對高風險的補償,也是對註冊會計師的警示。如果執業不謹慎就會遭受巨額賠償損失。完善註冊會計師執業標準,細化執業責任,使其執業風險與利益達到平衡。
(三)加強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
新聞媒體是廣大民眾了解社會生活中發生各種事件真相的渠道,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專業特長,既是保障民眾知情權、建設民主法治社會的需要,也是保證資本市場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像“銀廣廈”之類會計信息造假公司被發現,其功勞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新聞媒體。出台相關法律保護新聞工作者採訪報導權,才能使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事實真相,對會計秩序破壞者提出索賠要求。這樣會計監督才會真正發揮作用,震懾造假者收斂自己的行為,使會計信息占有權無序狀況逐漸恢復到正常。
(四)司法公正、獨立、高效是維護會計信息所有權有序的最後一道屏障。
逐利是相關人員濫用會計信息占有權造成其無序狀態的動機,體制的缺失及監督乏力是會計信息占有權無序的原因。作為會計信息無序的受害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尋求社會救濟,訴訟是這種救濟最後一個措施。司法審判的公正、獨立、高效顯得特別的重要。提高法官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是司法公正、獨立、高效的前提;賦予法官獨立審判權、公開透明地審判以及有效的審判責任追究是司法公正、獨立、高效的基礎:強有力的執行是司法公正、獨立、高效的關鍵。有了司法審判有力支持,會計信息占有權無序狀況受害者就會建立起對會計信息的信心,有利於資本市場正常運行,同時使會計信息占有權無序狀態受益者的潛在風險變成了現實風險,迫使他們遵守市場規則,誠實守法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