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

最大的麥穗

《最大的麥穗》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6課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從一塊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弟子們挑挑揀揀,結果兩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不能錯失良機的道理。

人生經歷著無數次選擇。選擇前,我們要慎重。選擇時,我們要果斷。選擇後,我們要淡定。世界精彩紛呈,充滿誘惑。一定還有很多更飽滿的麥穗出現,但請不要輕易拋棄你手中的這個麥穗,因為只有它才是實實在在屬於你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大的麥穗
  • 外文名:The largest wheat
  • 課本版本:蘇教版
  • 出自: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
  • 文章主人公蘇格拉底
課文原文,課文簡析,

課文原文

16 最大的麥穗
古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要去地里挑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後,就走進了麥地
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突然,大家聽到了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為他們惋惜。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課文簡析

1、段落結構
課文分析這篇課文的具體段落結構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在麥地里摘一顆最大的麥穗。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弟子們在麥地里挑挑揀揀,一再錯失良機,結果兩手空空,蘇格拉底教導弟子們。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領悟到做人的道理。
2、寫作特點
這篇課文的大半部分內容是在講述一件事: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從摘麥穗的緣由到弟子們如何摘麥穗,直至摘的結果,交代得完整而具體。但作者並非就是為了告訴讀者這么一件事,而是利用這個故事來說明人生旅途中應如何對待機遇的一個道理,像這樣由事及理便是緣事說理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的主旨在於說理,但卻不吝筆墨地要把事情寫生動、寫具體。為什麼要這樣呢?就是通過具體的事情來豐富讀者的感受,為所要揭示的道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使人對文章所揭示的意義深感“言之有理”,不覺得空洞。像這篇文章正是這樣,當讀者為蘇格拉底的弟子摘麥穗的故事而感覺生動之時,作者在最後一節借弟子悟出的道理給了讀者以感觸——人生也如在麥地中行走一般,不能錯失良機。
課後習題:
1.課文有幾處使用了分號?體會他們的用法。
2.“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以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聯繫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課文相關資料:
蘇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又是一位個性鮮明、從古至今被人毀譽不一的著名歷史人物。是古希臘三賢之一、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接生婆。
蘇格拉底蘇格拉底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卻常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裝步兵,不止一次在戰鬥中救助受了傷的士兵。40歲左右,他成了雅典的遠近聞名的人物。
蘇格拉底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無論酷署嚴寒,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但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專心致志地做學問。
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各種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毀滅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對研究自然界,認為那是褻瀆神靈的。他提倡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學主要研究探討的是倫理道德問題,他的著名思想是蘇格拉底教學法、蘇格拉底反詰法。
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煽動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判處死刑。儘管他曾獲得逃亡雅典的機會,但蘇格拉底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同時也是因為擔心他逃亡後雅典將再沒有好的導師可以教育人們了。
學習目標全解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然而,面對機遇能夠當機立斷,適時把握卻並非易事。文中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便藉助“尋找最大的麥穗”這一事例,讓他的弟子們切實體會到“擁有遠大的理想固然重要,抓住眼前的機遇才是成功的基石”這一深刻道理。
名人名言
  1.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張九齡(唐)
  2.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爾扎克(法)
  3. 機會不會上門來找人,只有人會找機會。——狄更斯(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