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理論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的大麥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東瞧西望,直到終點才發現,前面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第三位把麥田分為三份,走第一個1/3時,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在第二個1/3里驗證是否正確,在第三個1/3里選擇了麥穗中最大最美麗的一支。

理論套用
麥穗理論套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這裡的三個弟子,第一個代表了這個社會上的閃婚一族,遇到一個覺得合適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結婚,然而結婚後會發現對方其實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侶,於是閃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閃離”,結果很悲劇。第二個弟子屬於挑剔的心態,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總是挑來撿去,結果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對比較行的都錯過了。而最後一個弟子是一個比較明白的心態,他知道自己的伴侶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許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適合的,這就達到了雙贏的結果。
很多人總說,自己的緣分沒有到,其實不然,只是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而已。
這也是博弈論的一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