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隨之謎

曾隨之謎

隨著對西周初期到戰國中期的曾侯墓葬群的考古研究,通過對跨越700多年歷史出土的系列青銅器銘文的解讀,困擾學術界36年的“曾隨之謎”終於迎刃破解:

曾隨實為一國兩名,此姬姓曾國即為史書中的姬姓隨國,始祖為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适(括)。此曾國與存在於夏商周時代的山東姒姓曾(“繒”或“鄫)國是兩個國家。

自1978年,曾侯乙墓的出土,引起的“曾隨之謎”,至此,終於塵埃落定。

面對跨越700多年歷史出土的曾侯系列文物:曾侯犺彝、曾侯諫鼎、曾侯璵編鐘、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隨大司馬戈、四龍曾徽、龍鳳玉佩等大量國寶,或氣勢恢宏,或巧奪天工,使人們不禁想像:

在三千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華夏先祖們曾創造了怎樣輝煌的禮樂文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曾隨之謎
  • 出土地點:湖北
  • 館藏地點:湖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周朝
“曾國之謎”的由來,“曾隨之謎”的破解,央視《探索發現》曾隨之謎,第一集《發現》,第二集《謎團》,第三集《破解》,央視《百家講壇》“曾隨之謎”講座,
隨著對西周初期到戰國中期的曾侯墓葬群的考古研究,通過跨越700多年歷史出土的系列青銅器銘文的解讀,困擾學術界36年的“曾隨之謎”終於迎刃破解:
曾隨實為一國兩名,此姬姓曾國即為史書中的姬姓隨國,始祖為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适(括)。此曾國與存在於夏商周時代的山東姒姓曾(“繒”或“鄫)國是兩個國家。
曾侯乙尊盤曾侯乙尊盤
自1978年,曾侯乙墓的出土,引起的“曾隨之謎”,至此,終於塵埃落定。
面對跨越700多年歷史出土的曾侯系列文物:曾侯犺彝、曾侯諫鼎、曾侯璵編鐘、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隨大司馬戈、四龍曾徽、龍鳳玉佩等大量國寶,或氣勢恢宏,或巧奪天工,使人們不禁想像:
在三千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華夏先祖們曾創造了怎樣輝煌的禮樂文明?

“曾國之謎”的由來

關於曾國其名,在春秋、戰國的文獻里,均只有鄫國繒國)記載。但是從宋代開始,卻有曾國出土的青銅器見於著錄。近10多年來,在南陽盆地南部和湖北棗陽、荊門、隨州一帶的隨棗地區,相繼出土了不少曾國的青銅器。特別是1978年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土,說明春秋戰國時代存在一曾國。
考古發掘的卜辭和青銅銘文之上,屢屢可見存在以“曾”為名的諸侯國。而近代戰國曾侯乙墓的發現引起考古眾多爭議,戰國之曾與春秋之曾的關係,曾隨二國的關係,漢東曾國與中原曾國的關係等,被稱為“曾國之謎”。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石泉等主張隨國和曾國乃是一國二名。

“曾隨之謎”的破解

曾國和隨國為一國二名
180多字銘文破解36年“曾隨之謎”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10月21日電(記者 王賢)“通過近幾年在隨州境內的文物考古發掘整理,我們接連發現了幾段重要銘文,其中曾侯輿編鐘上的180多字的銘文清楚表明曾、隨是同一個國家,破解了困擾史學界36年的‘曾隨之謎’。” 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隨州葉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東周曾侯墓考古發掘領隊黃鳳春在20日召開的湖北省政協“隨州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界別協商座談會暨重點提案督辦會透露的。
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
記者在隨州市博物館看到了這個鐘身刻滿銘文的編鐘。黃鳳春介紹,這是曾侯輿的編鐘,
銘文
2013年出土於隨州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個銘文,記載了戰國時期吳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國的歷史。這段歷史在《左傳》中有詳細記載,不同的是《左傳》中保護楚昭王的國家是“隨”,曾侯輿編鐘用的是“曾”,“這就證實了,‘曾’‘隨’確實是一個國家。
曾侯璵編鐘銘文曾侯璵編鐘銘文
曾國貴為姬姓

  
葉家山墓地考古史料佐證定論
面對越來越大的爭論氣氛,黃鳳春在整理葉家山文物時,有了一個重大突破,“我們在一個青銅簋上發現了‘南公’的銘文,這個銘文意義重大!” 銘文為“犺作烈考南公寶尊彝,此處的南公,就是南公括(適),為姬姓,“《封神演義》裡面就有這個英雄人物,是西周早時期的滅商功臣。”
另外,曾侯輿編鐘上還有段銘文:
“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輿曰:伯適上通,左右文武;撻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庀淮夷,臨有江夏。”
其意為,曾侯在追溯他的先祖伯括,即南公。南公適(括)受到天子重用,輔佐文王和武王,完成了攻打殷商的使命,最後安定了天下;周王派遣南公到南方經營疆土,警戒淮夷,監視江夏的異動。
黃鳳春稱,“伯適”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宮适。銘文的意思是,南宮适得到周王重用,輔佐周文王武王,滅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宮适,到南方營建城址。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李學勤主任仔細解讀曾侯輿編鐘銘文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李學勤主任仔細解讀曾侯輿編鐘銘文
將這兩段指向南公括的銘文,與史書文獻記載相對應,可以推定曾國是西周早期被分封到南方的姬姓侯國。另外還有一件鐘的銘文說道,“曾侯輿曰:余稷之玄孫。”稷,為后稷,是周人的祖先。有關曾國姬姓的爭議,到此就可以塵埃落定。
黃鳳春說:“銘文出自曾侯墓,周王分封的是曾國,受封地在今隨州地域,也就是史書記載的隨國。”
葉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銘文“犺乍剌考南公寶尊彝”也可佐證。黃鳳春解釋,曾侯犺稱“南公”為“考”,“考”為對逝去父輩的稱謂。曾侯犺就是被封於曾國的南宮适的後代。
銘文是最有說服力的,有銘文為證,曾隨一家、曾即是隨,已沒有懸念。
在湖北隨州文峰塔,春秋晚期曾國墓葬中,發現“隨大司馬戈”。發現該戈屬於東周時期,其長21厘米、高15厘米,刃上清晰地刻著“隨大司馬獻有之行戈”的銘文(見右圖),是所有曾國墓葬群青銅器物發現中,唯一明確記錄歸屬為“隨國”的青銅兵器。
至此,延續36年“曾隨之謎” 終於破解。至此,延續36年“曾隨之謎” 終於破解。
據了解,史料對隨國有記載,但不見隨國銅器出土,卻常發現曾國銘文銅器,而曾國在史料上並無記載。特別是1978年曾侯乙墓發現後,引起了學術界對曾、隨是否是一國兩名還是兩個國的“曾隨之謎”的大討論。
至此,延續36年“曾隨之謎” 終於破解:曾國和隨國實為一國二名。

央視《探索發現》曾隨之謎

第一集《發現》

1978年,就在距隨州葉家山不到20公里處的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土震驚於世。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一個神秘的古曾國,赫然出世。可是,這一真實存在的諸侯國,為何沒有文獻史籍記載呢?學術界圍繞著曾隨之間的關係問題,展開了持續長達三十三年的爭論。2010年12月28日,湖北隨州一個毫不起眼的葉家山崗地,意外出土了一些青銅器。以葉家山和文峰塔為代表的不同時期曾國墓地的發掘,使得曾國這個不見於史書、像謎一樣的神秘古國的面貌,開始向世人展示。
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震驚了世界,也第一次以考古發掘確定了神秘曾國的存在。
但是,這個神秘的曾國到底何時建國?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家?為何在隨地卻屢出曾器?曾國和史書上記載的隨國究竟是什麼關係等等謎團,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學術界。
2010年12月28日,隨州一個毫不起眼的葉家山崗地,意外出土了一些青銅器。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33年前曾經在這裡的另一個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1978年,就在距隨州葉家山不到20公里處的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土震驚世界。
它讓在史料中從未出現,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一個神秘的古曾國,赫然出世。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1年5月,葉家山墓地搶救性發掘正式開始。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隨州市博物館成立“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隊”,在重點勘探的基礎上,對墓地可供發掘的區域採用探方法進行了整體揭露,結果令世人大吃一驚。
以葉家山和文峰塔為代表的不同時期曾國墓地的科學發掘,為學術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線索和新證據,使得曾國這個不見於史書,像謎一樣的神秘古國的面貌,開始向世人展示。
如果說,曾侯乙墓是“曾隨之謎”的起點。那么,葉家山墓能為“曾隨之謎”的終點嗎?

第二集《謎團》

隨州地處漢水下游的以東地區,歷史上素有“漢東”之稱,也被稱作“漢陽”或“漢川”。
其東北部和西南部分屬桐柏山和大洪山,它們之間形成一道狹長通道,沿此通道由南陽盆地經棗陽南下可直貫漢水下游。這條狹窄且無山系阻擋的通道,又被人們稱作“隨棗走廊”。
隨州正處在“隨棗走廊”東南部的要衝之上。西周至戰國時期為隨國地,據歷史記載,隨為姬姓諸侯國,與周王朝同姓。在所有的姬姓國家中,隨國是漢東最大的一個姬姓方國。
因此,《左傳·桓公六年》有“漢東之國,隨為大”的記載。
“漢東之國,隨為大”這是隨州人提及家鄉時最引以為豪的描述,隨州相傳是神農耕耨之鄉,又稱“神農故里”。北面是桐柏山,西南面是大洪山,其間為丘陵坡地,兩山之間的狹長平原則為隨棗走廊,無論是商代,還是周代,它是通往南土的首選路徑,它是軍事關係的重要屏障,或許還是解開“曾隨之謎”的“綠色通道”。
1978年,震驚世界的曾侯乙墓,成為學術界“曾隨之謎”的起點。曾隨究竟是何關係?30多年來,這個謎團一直困擾著學術界,更是使得早期曾國的面貌,顯得撲朔迷離。
葉家山墓葬的大批西周早期有銘曾侯銅器的出土,不僅確認了曾國的存在,糾正了過去的誤解,而且進一步印證周王正是以隨州的曾、鄂兩個重要方國作為南略夷蠻的軍事屏障。
這對於探索早期曾文化而言,應是一批最新、最具說服力的資料。
通過發掘表明,在西周早期,曾、鄂應是同時並存於隨州的兩個古國。但是,隨著鄂國被周所滅,曾國迅速擴展成為替代鄂國的漢東第一大國。

第三集《破解》

2013年7月,隨州葉家山,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葉家山墓地第二階段的考古發掘於2013 年3月到7月共發掘74座墓葬、6座馬坑,出土銅、陶、漆木、玉、原始瓷等各類質地的文物達1100多件(套)。
其中,以M111最為引人注目,從墓中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證實墓主為曾侯。同時,墓中出土了已知年代最早的、數量最多的編鐘組合。
隨著器物的整理,學者們通過對文峰塔、葉家山青銅器銘文的仔細研讀,終於發現曾國始封國君是西周著名的南宮括。
神秘的曾國,最終現身。作為西周王朝經營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曾國的建立實現了周王朝對江漢地區的有效控制,這一切都說明,曾國早在西周早期就在漢東地區稱侯了。
通過對歷年在漢東所見曾器的年代學排序,其所見遺存的年代大體從西周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的中期後段。姬姓曾國不見傳世文獻記載,完全是由考古發掘所獲材料而揭示出的一個古國,而這個曾國的族姓及出土文物與文獻所記隨國的地望相同,無疑,曾國應即古隨國。36年後,重大發現還原了3000年前的曾國繁榮面貌,也將諸多歷史謎團一一破解。

央視《百家講壇》“曾隨之謎”講座

1978年,在湖北的隨州發掘了曾侯乙大墓,出土了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考古專家通過對曾侯乙墓的考證,發現“曾”是國名,“侯”是爵位,“乙”是他的名字,而在文獻記載中,只有隨國,沒有曾國。但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器物銘文上,卻只有曾國,沒有隨國,曾侯乙墓卻出土在隨國地盤上,那么曾國和隨國到底是什麼關係?
2010年起,考古學者通過解讀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和隨州文峰塔曾國墓地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澄清了曾國的來歷和早期歷史,考古界和史學界破解了曾隨之謎:曾隨為一國兩名。(《百家講壇》 20160612 鎮館之寶 2 -“曾隨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