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侯乙編鐘
- 外文名:Bianzhong of Marquis Yi of Zeng
- 性別:女
- 登場作品:秘寶之國
曾侯乙編鐘為東周時期(戰國早期),周王族諸侯國中姬姓曾國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 [1-2] 體現了周王朝治國基礎的禮樂制度。 [3] 總重2567公斤,長鐘架長748厘米,高265 厘米;短鐘架長335厘米,高273厘米。 曾侯乙編鐘是考古所見最大...
《曾侯乙編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為了展現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於1987年12月10日發行的,志號為T.122M的特種郵票小型張。 [1] 《曾侯乙編鐘》全套1枚,圖案主圖為曾侯乙編鐘,編鐘分三行吊掛在銅架上,上層為鈕鐘,中、下層...
是一種古代大型單體打擊樂器,形制如編鐘,只是口緣平,器形巨大,有鈕、可特懸(單獨懸掛)在鐘懸上,又稱‘特鐘’。它相對編鐘言,後者為編懸,前者為特懸。編懸十六鐘共簨,特懸者鑷鐘一簨。 曾侯乙鎛鐘 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
這套編鐘的定音頻率為256.4赫,與如今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 編鐘材料 曾侯乙編鐘用料是銅、錫、鉛合金,全套編鐘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緻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鐘的發音音調,它是公元前...
曾侯璵編鐘,又稱曾侯輿編鐘或曾侯與編鐘,2013年出土於湖北省隨州市,是周朝曾侯墓地出土的重要文物。和1978年出土於隨州市的曾侯乙編鐘,同屬周王族諸侯國中曾國的國之重器。考古學者依據曾侯璵編鐘銘文的記載發現,曾國是周朝開國...
戰國曾侯乙長枚甬鐘,1978年在湖北隋州擂鼓墩1號墓出土。當時出土時曾侯乙編鐘中長枚甬鐘總計有22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別,個別部位紋飾略有差異。鐘體如合瓦形,銑邊有棱,腹平,中空,體上窄下寬。篆及鼓部飾蟠龍紋, 鉦兩側...
曾候乙編鐘是1978年中國湖北隨縣一座戰國早期墓中出土的古代樂器。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志編號 T122M 版別 膠版和間接凹版 名稱 曾侯乙編鐘(小型張)全套枚數 1 發行日期 1987-12-10 全套面值 3.00元 全套售價 3.00...
曾侯乙是戰國早期諸侯國一位名字叫做“乙”的曾國君主,死後葬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據研究,曾國即史籍記載的隨國。歷史上,由於楚、曾關係,楚王曾為曾侯乙鑄過若干編鐘,其中一部分被帶入墓葬,1978年發掘曾侯乙墓,出土的整套...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Bianzhong of Marquis Yi of Zeng)是電視動畫《秘寶之國》中的登場角色。角色形象 因為太大了很難被借出去,非常想旅遊。唱歌公認的很好聽,也許還能玩rock。喜歡熱鬧的地方,今天也很開心很多人來參觀了。
曾侯乙編鐘演奏與創編實驗是浙江師範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湖北隨縣擋鼓墩遺址出 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編鐘,是目前我國同類出土樂器中已知數量較多、規模最大、音域最寬、音律較準、保存較好,是我國十二樂音體系...
曾侯乙編鐘人形柱是一件文物,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出土。曾侯乙編鐘人形柱 戰國早期 人形柱身高96厘米 半球體底座高35、底徑80厘米 一九七八年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編鐘鐘架有六個人形銅柱托舉橫樑。圖為下層北...
曾侯乙墓(上下)《曾侯乙墓(上下)》是1989年7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北省博物館。內容介紹 1978年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擂鼓墩1號墓)發掘報告
曾侯乙編鐘那些事 《曾侯乙編鐘那些事》是一本2019年11月15日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益善。
這座深埋地下2400多年的寶庫分為西、北、中、東4個槨室,呈不規則多邊型,總面積達220平方米,共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其中,由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編鐘、編磬、琴、瑟、排簫、篪等組成的交響樂團,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博物館和...
較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的卓越例證,則是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的曾侯乙編鐘。編鎛曾侯乙編鐘 這一套由65枚鐘構成的大型編鐘,除“楚王鎛”一件及上層19件小型(紐)鐘外,余均採用了甬鐘的形制,甬把粗碩長大,鐘體銑棱突出,於口上曲,...
戰國早期著名銅器。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鐘虡銅人,是編鐘架上鑄成佩劍武士形象的人形立柱。曾侯乙墓編鐘規模宏大,有鐘、鏄65件,總重量達2,567公斤,分做三層八組懸掛,連座高117厘米。鐘架的橫樑稱做筍,立柱稱為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