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編鐘演奏與創編實驗

曾侯乙編鐘演奏與創編實驗是浙江師範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侯乙編鐘演奏與創編實驗
  • 建設院校: 浙江師範大學
  • 課程負責人: 楊和平
  • 授課教師:李洪亮、汪靜一、陳軍、昝輝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湖北隨縣擋鼓墩遺址出 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編鐘,是目前我國同類出土樂器中已知數量較多、規模最大、音域最寬、音律較準、保存較好,是我國十二樂音體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階關係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調樂器。曾侯乙編鐘是我國古代禮樂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彰顯出2400年前中國古代人民在禮樂文明和樂器製造領域的智慧結晶和偉大成果。曾侯乙編鐘音色優美、音域寬廣、音列充實,其煌煌巨製和優越性能在世界樂器史中獨樹一幟,被國際學者稱為“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蹟”。
以習近平總 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根”與“魂”、最寶貴的精神品格和命脈的高度,定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深厚的軟實力與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的高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的高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長遠戰略高度,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基於此種認知,將“曾侯乙編鐘”作為《中國音樂史與作品欣賞》等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和實驗對象,這既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傳承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的“曾侯乙墓編鐘”的實踐,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也具有可操作的套用價值。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知曾侯乙編鐘的三維外觀和構造
通過與曾侯乙虛擬編鐘的人機互動,(旋轉、翻滾、放大、縮小、移動、演奏等人機互動操作),對曾侯乙虛擬編鐘進行360度的觀察與賞析,認知曾侯乙編鐘的三維外觀和構造。
2、識別曾侯乙編鐘音名、唱名及音響
通過與曾侯乙虛擬編鐘的人機互動(旋轉、翻滾、放大、縮小、移動、演奏等人機互動操作),識別整套曾侯乙編鐘的音名、唱名及音響。
(2)能力目標
1、掌握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方法與技巧
通過樂曲獨奏和樂曲合奏訓練,掌握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方法與技巧,提高學生樂曲演奏水平。
2、創編編鐘音樂作品
本實驗設定有獨奏創編、合奏創編和樂譜創編三個創編子模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偏好或特長,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創編模組,創編出各種有個性、有內涵、有深度、有高度的編鐘音樂作品。
(3)素質目標
本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2400多年的中國禮樂文化,而且通過聆聽、演奏、創編等操作與體驗,促進學生對於中國禮樂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本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尊崇,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