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陀菲爾
- 別名:哈索-埃卡德·馮·曼陀菲爾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德國的波茨坦
- 出生日期:1897
- 逝世日期:1978.9.24
- 職業:納粹德國坦克兵上將
人物簡介,基本資料,家庭背景,人物的崛起,人物家庭,人物經歷,1919-1931年,1919-1935年,1936-1941年,1942-1944年,高超的指揮技巧,戰爭經歷,戰爭概況,戰爭經過,戰爭結果,戰後生活,概況,戰後經歷,結果,主要榮譽,前期榮譽,後期榮譽,主要作品,人物去世,
人物簡介
基本資料
家庭背景
他父親的名字也叫哈索,母親叫蘇珊娜(Susanne)。曼陀菲爾以一個優秀軍事戰術家而著稱,二戰中他以他那熟練而充滿想像力的指揮技巧率領裝甲部隊屢次讓盟軍的攻勢受挫。他也是德國武裝部隊中第24位獲頒鑽石雙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德軍軍人。他表現出的極高的裝甲指揮素質備受尊敬。他指揮的最知名的戰役就是突出部之役。
人物的崛起
年僅11歲的曼陀菲爾在1908年參軍,進入位於紐倫堡的(Naumburg/Saale)軍官學校第9預備軍官學員隊(cadet prep corps)學習深造。1911年,他升入了位於柏林,號稱德國的“西點”的里特希菲爾德(Berlin-Lichterfelde)軍官學校繼續深造。1916年2月22日,曼陀菲爾畢業後正式入伍。以候補軍士(Fahnrich)軍銜進入位於拉森瑙(Rathenow)的第6普魯士步兵師第3“馮·齊曾”輕騎兵團(Husaren-Regiment von Zieten (Brandenburgisches) Nr.3)補充營服役。同年4月28日,晉升為少尉。調到該團第5野戰騎兵連(Squadron)任職。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此後,無論何時,他都給人留下一名騎兵的深刻印象。10月12日,在西線,法國的巴坡密(Bapaume)附近的一次戰鬥中,19歲的年輕少尉曼陀菲爾的右大腿被榴散彈擊中--負傷入院。第2天,1916年10月13日,他獲得2級鐵十字勳章。1917年2月,曼陀菲爾傷愈歸隊,被上調到第6普魯士步兵師師部擔任參謀職務。5月2日獲得1級鐵十字勳章。此後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1918年11月/12月間,一戰接近尾聲時,曼陀菲爾受命率部負責守住位於科隆(Koln)附近地區的萊茵河(Rhine)上的一個橋頭堡,以保障西線的德軍部隊從占領區順利後撤回到德國本土。完成任務後,12月20日,被調回位於拉森瑙的第3輕騎兵團補充騎兵連。 從此,曼陀菲爾逐漸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將領。
人物家庭
1921年6月23日,曼陀菲爾和愛姆加德·馮·克萊斯特(Armgard von Kleist,第60位寶劍騎士克萊斯特元帥的侄女)結婚,婚後育有2個孩子。 雖然生活在戰亂時期,卻幸福美滿。
人物經歷
1919-1931年
1925年4月1日,晉升中尉軍銜。
1930年2月1日,曼陀菲爾開始擔任團里的技術中隊的隊長(technical squadron)。由於一直在騎兵部隊服役,加上喜歡此運動,他的馬術水平大增。1931年1月2日,他獲得了德國金質騎士獎章(German Horseman’s Badge in Gold)。後來1939年又得過德國金質國民運動獎章(German National Sports Badge in Gold)。雖然不及得奧運冠軍的第142位寶劍布朗克維斯基(Bronikowski)少將,但他的騎術可見一斑。
1919-1935年
1934年4月1日,他晉升為騎兵上尉軍銜(Rittmeister)。被派執行各種任務。
1934年10月1日,他自願調到陸軍新成立的快速部隊“埃弗特(Erfurt)”騎兵團。
1935年10月15日,他和他的騎兵中隊被改編為第2裝甲師第2摩托化來復槍營(Motorcycle Rifle)的部隊,他擔任該部的連長。在海因茲·古德里安將軍(Heinz Guderian)指揮下。
1936-1941年
1936年10月1日,他晉升為少校。36-37年間,他擔任參謀,主要負責訓練駐紮在溫斯道夫(Wünsdorf)的第2裝甲師所有的軍校學生和預備軍官。
1939年2月1日,曼陀菲爾被派往柏林附近(Berlin-Krampnitz)的第二裝甲兵學校任總教官(Head of directing staff)。1939年4月1日,他晉升為中校軍銜。入侵波蘭和西方國家的的行動他沒有機會參加。但是他利用這個機會刻苦鑽研裝甲作戰的理論,為以後的實戰打下良好的基礎。
1941年5月1日,他終於接到命令,出任赫赫有名的鬼師“Ghost” 第7裝甲師第7步兵團第1營的營長,他的師長是第278橡葉騎士方克少將(Hans Freiherr von Funck, 最後是裝甲兵將軍軍銜。)。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第3裝甲集群第39摩托化軍指揮下的第7裝甲師殺入蘇聯中部。一路勢如破竹,連續在明斯克(Minsk)和維捷布斯克(Vitebsk)和斯摩棱斯克(Smolensk)消滅大量敵人。
8月25日,曼陀菲爾升任第7裝甲師第6步兵團(Schützen,摩托化步兵團)團的團長。他的前任阿格上校(Erich von Unger)在8月21日的戰鬥中陣亡。
1941年10月1日,他晉升上校軍銜,繼續率部向蘇聯首都前進。參加了維亞茲馬(Vyasma)外圍的戰鬥,並取得巨大勝利。
12月5/6日,蘇軍開始發動一系列大反攻,迫使德軍全線後撤。隨後等待德軍的是艱苦的1941/42年冬季防禦。第7裝甲師隨大部隊邊打邊撤,一直到爾熱夫(Rzhev)附近地區才站穩腳跟,曼陀菲爾隨部隊一直在這裡持續戰鬥到1942年5月2日,才撤到法國休整。
1941年12月31日,曼陀菲爾上校因為在加克羅馬橋的突擊成功而獲頒騎士十字勳章。不久後他又獲得了1941/1942俄國冬季戰役獎章(Medal for the Winter Campaign in Russia 1941/1942 (“East Medal”))。
1942-1944年
1942年7月15日--11月4日,在法國休整期間,曼陀菲爾上校升任第7裝甲師第7裝甲旅的旅長。
1943年2月5日,曼陀菲爾上校來到北非的突尼西亞,被任命為布勞契師(“Von Broich”)的第2任師長,該師是以第1任師長Friedrich Freiherr von Broich少將的姓來命名的,布勞契於2月5日調任第10裝甲師擔任師長職務,1943年5月1日晉升中將,5月12日在突尼西亞投降。1942年8月29日騎士十字勳章。
1943年2月11日,“Von Broich”師改番號為現任師長曼陀菲爾的姓--“Von Manteuffel”師。該師是一個混編部隊,包括各種單位。有空軍的“Barenthin”獵兵團{該團是以團長巴瑞信(Walter Barenthin)上校的姓命名的。3月10日,巴瑞信上校因傷被疏散出北非,後來晉升空軍少將,活過了戰爭},有第160裝甲擲彈兵團,以及意軍第10“Bersaglieri”團。為了執行“牛頭(Ochsenkopf)”行動,空軍傘兵第11先鋒營和一個反坦克機槍連,一個炮兵連,一個20mm防空炮連組成了“Witzig”戰鬥群,在維茲格少校(Rudolf Witzig)的率領下配屬該師。{在1940年5月10日德軍傘兵滑翔突襲比利時艾伯特運河(Albert Canal)上的埃本埃瑪爾(Eben Emael)要塞的行動中,維茲格是花崗岩分隊(Group Granite)的指揮官,這次行動非常出名,因此他於1940年5月10日獲得騎士十字勳章,以後又獲得662橡葉,活過戰爭,2001年5月去世。}
這時在北非的美軍和英軍東西對進,非洲軍團的德軍已經是落日的斜陽了。就是在這種惡劣的不利條件下,曼陀菲爾還是指揮部隊發動過一場成功的反擊,切斷了敵軍後方的交通聯繫,消滅了一批英軍。
那是在1943年2月26日,第5裝甲集團軍軍長阿尼姆上將(Generaloberst Hans-Jürgen von Arnim,1941年9月4日騎士,1943年3月9日接替隆美爾元帥升任德軍北非軍團司令,5月12日在突尼西亞投降。)發動了“牛頭(Ochsenkopf)”行動,要緩解突尼西亞防線北端的壓力,並對盟軍發動大反攻。在這次行動中,位於第5裝甲集團軍右翼的“曼陀菲爾”師的任務是助攻。面對占有優勢兵力和裝備的英法兩國部隊,給他的命令是率部隊向西挺進以取得對山地的控制權,進而控制梅德寧(Medene)地區連線塞得捷那尼--阿比奧(Sedjenane—Djebel Abiod)的公路。從英法部隊手中奪回了塞得捷那尼。他指揮劣勢兵力大膽進攻,取得很大成功,俘獲敵軍1600人。全師休整補充後重新發動進攻,一直將英軍第46步兵師擊退了20英里。而主攻方向上的德軍卻失敗了。這是曼陀菲爾擔任師級主官後的指揮的第一次大仗。但是個人的傑出表現終究不能挽救非洲軍團的厄運。
法斯特將軍(Gustav von Vaerst,第15裝甲師師長,裝甲兵將軍,1945年3月9日接替阿尼姆擔任第5裝甲集團軍軍長,Vaerst是1940年7月30日騎士,1943年5月9日投降。)後來回憶到:“幾天后,敵人突然對“曼陀菲爾”師發動進攻,把我們趕過山,撤回到了山北面。我們試圖建立的新防線被突破,我們的勝利果實再次丟失了,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消滅敵人的。”
隆美爾元帥對阿尼姆上將此行動的評價是:“純粹是浪費兵力”。
1943年4月30日,在德軍投降前,疾病和精疲力竭讓曼陀菲爾倒下了,他被疏散出北非,送到柏林和海德爾堡(Heidelberg)的醫院治療。但“曼陀菲爾”師的番號沒有因此而撤銷,5月8日,該師的殘部在繼任師長(Karl Bülowius中將)率領下在突尼西亞向由布萊德雷(Omar N. Bradley)中將指揮的美軍第2軍(U.S. II Corps)投降。如果他晚病倒幾天,可能就此默默無聞了。
1943年5月1日,曼陀菲爾被晉升為少將軍銜。
9月21日,巴爾克將軍接替第146位寶劍騎士布拉斯茲科維茨上將(Johannes Blaskowitz Generaloberst)擔任“G”集團軍群司令。巴爾克和曼陀菲爾兩人在1943年11月的基輔突出部的反擊戰時就是上下級。巴爾克下令發起大規模進攻。不惜任何代價要將美軍阻止於聖薩林一線。第5裝甲集團軍則奉命向阿拉庫爾(Arracourt)地域的美軍第4裝甲師進攻。戰至9月29日,終於將美軍的進攻擋住,贏得了整個10月的戰場平靜。
此後,10月,曼陀菲爾和第5裝甲集團軍離開“G”集團軍群北上到達“B”集團軍群指揮下的德國埃弗(Eifel)地區,開始為“萊茵觀望”(“Wacht am Rhein” (Watch on the Rhine))行動進行準備。
1944年12月16日,突出部(Bulge)反擊開始。莫德爾元帥(第17位鑽石騎士 Walter Model)的“B”集團軍群從被積雪覆蓋的阿登森林向由美軍把守的稀疏防線發動進攻。進攻的計畫是主力武裝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軍長是武裝黨衛隊上將迪特里西)在右翼、第5裝甲集團軍在左翼實施突擊,穿過馬斯(Meuse)河,攻下布魯塞爾(Brussels),最終目標奪取安特衛普(Antwerp)。勢力較弱的第7集團軍(軍長是炮兵將軍布蘭登堡 Erich Brandenberger第324橡葉)保護南翼。這是希特勒為扭轉戰局,挽救其失敗的命運,孤注一擲,在西線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進攻以失敗告終,但此役卻成就了曼陀菲爾的英名。
高超的指揮技巧
在戰鬥打響前,曼陀菲爾又一次顯示了他極高的戰術指揮技巧。他說服了希特勒不要使用大規模炮火準備,而代之以拂曉前的各個師以營級規模的步兵縱深穿插攻擊。儘管是配角,但第5裝甲集團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突擊部隊第47裝甲軍第2裝甲師(師長Meinrad von Lauchert上校,第396橡葉,後晉升少將)進抵馬斯河附近的小鎮塞勒斯(Celles),是德軍推進最遠的部隊。在17日的一次鉗形攻勢中,第5裝甲集團軍的右翼第66軍(軍長是盧赫特Walther Lucht炮兵將軍,第691橡葉)圍殲了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大約8000美軍被俘,使美軍遭到了他們二戰在歐洲戰場上的最嚴重的損失。18日,曼陀菲爾第5裝甲集團軍的先鋒第47裝甲軍(軍長是第157寶劍騎士裝甲兵將軍呂特維茨 Heinrich Freiherr von Luettwitz)進抵公路交通樞紐巴斯托尼(Bastogne),進爾包圍該地。而原計畫中的主攻部隊武裝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卻因為泥濘的道路和美軍的頑強抵抗在12月18日就被阻止住了。希特勒被迫同意從武裝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的部隊中抽出一部分來加強第5裝甲集團軍,但是為時已晚。美軍緊急增援,德軍第2裝甲師被美軍第2裝甲師和英軍第29裝甲旅的第3皇家坦克團消滅。22日,呂特維茨派軍使要求巴斯托尼被圍美軍投降,指揮101空降師(E連也增援被圍在此)的麥考利夫(Anthony C .McAuliffe)準將的回答是:“ Nuts!”。——從此以後成為傳奇。
戰爭經歷
戰爭概況
1945年1月末,美軍將戰線推回到1944年12月16日前。曼陀菲爾指揮部隊撤回德國本土埃弗(Eifel)繼續防禦。雖然德軍最終攻勢受挫,但第5裝甲集團軍的成就依然得到了交戰雙方的肯定。
1945年1月30日,曼陀菲爾職務前面的代理2個字去掉,被正式任命為第5裝甲集團軍軍長。
1945年2月18日,曼陀菲爾成為第24位獲鑽石雙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的德軍軍人。
2-3月,他的部隊在美軍第1和第3集團軍壓迫下向東撤過萊茵河(Rhine)。
1945年3月9日,元首突然將勞斯上將解職(第280橡葉 Erhard Raus Generaloberst),再次把曼陀菲爾調回東線接任第3裝甲集團軍軍長,由哈普上將(Generaloberst Josef Harpe,第36位寶劍騎士)接替曼陀菲爾的職務。
第3裝甲集團軍隸屬於“維斯瓦”集團軍群(Heeresgruppe Weichsel[Vistula] 司令是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被部署在波美拉尼亞(Pommerania)和奧得河下游一線(Oder),北面從波羅的海海濱(Baltic)向南到埃伯斯瓦爾德(Eberswalde)。主要任務是減緩和擊退蘇軍旨在奪取柏林的攻勢。幾個星期內,在新的崗位上,他率領缺乏裝甲車輛的部隊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經受了數倍於己的蘇軍的猛烈進攻。儘量保證了防線的完整。
戰爭經過
1945年3月20日,希姆萊被解除維斯瓦集團軍群司令的職務,由第1裝甲集團軍軍長戈特哈德·海因里希上將(第136雙劍騎士 Gotthard Heinrici Generaloberst)接替。曼陀菲爾的第3裝甲集團軍繼續在梅克倫堡與在波美拉尼亞的蘇軍第1白俄羅斯方面軍(以後是第2白俄羅斯方面軍)對峙。
1945年4月16日,蘇軍開始攻擊渡河,一些蘇軍部隊強渡到西岸,但是被曼陀菲爾指揮部隊發動反擊擊退。
戰鬥持續到4月19日,德軍還頑強的堅守在整個奧得河地區。
4月20日上午,蘇軍羅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 Rokossovski)元帥的第2白俄羅斯(Belorussian)方面軍將主攻方向調整到在斯泰因(Stettin)以南的奧投巴亨(autobahn)。儘管德軍重創蘇軍第610近衛師,但是蘇軍還是在西岸占領了一個橋頭堡。4月21日,德軍第3裝甲集團軍第281步兵師一部和駐紮在斯泰因的衛戍部隊發動反擊,奪回了一些地區,但是蘇軍牢牢的守住了橋頭堡。在奧得河其它地段上蘇軍的進攻被第547步兵師和第1海軍步兵師擊退。
4月22日,第3裝甲集團軍調集了第549步兵師,第281步兵師,武裝黨衛隊第28師等部隊對蘇軍在奧投巴亨的橋頭堡發動更猛烈的反撲,試圖將蘇軍趕過河。蘇軍後撤一段距離,但是橋頭堡還是守住了。
與此同時,蘇軍在其他地段繼續猛攻,終於在格瑞芬哈根(Greifenhagen)又取得了一個立足點。大批蘇軍陸續渡過奧得河。鍥入了第3裝甲集團軍的中央,在此情況下,曼陀菲爾向集團軍群報告已經無法再守住現有防線了。
4月24日,海因里其上將命令第3裝甲集團軍向西撤退。
4月29日,凱特爾元帥(Keitel)親自下令解除了海因里其上將的職務,他希望曼陀菲爾能接任,但是曼陀菲爾拒絕如此苛刻的對待海因里其上將。這時曼陀菲爾能做的就是盡其所能救出他所能救出的一切,他把傷員、平民和部隊送往英美軍控制區,以希望他們獲得相對的安全。
1945年4月30日--5月2日,他指揮殘部和平民共30萬人撤過Mecklenburg(梅克倫堡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州名](瀕波羅的海)),越過了蘇軍和英—美聯軍之間事先劃定的分界線。
戰爭結果
1945年5月3日,在德國北部的哈格瑙(Hagenow),曼陀菲爾率領他的第3裝甲集團軍的殘部向英軍投降,成了一名戰俘。
1945年5月3日--1946年12月,曼陀菲爾作為一名戰俘被轉輾關押在英國的幾處戰俘營,其中就有第11特別營地(Island Farm Special Camp 11)。後來被交給美國人,關押在德國的Nürnberg-Langwasser和馬爾堡(Marburg)的戰俘營中。當他被關押期間,他參與了美軍部隊戰史擋案的編寫工作,他從一名前敵手的角度給美國人提供儘可能有價值的軍事信息,一起研究阿登反擊戰中的機械化作戰這個專題。
獲釋後幾年情況不詳。
戰後生活
概況
1945年5月3日--1946年12月,曼陀菲爾作為一名戰俘被轉輾關押在英國的幾處戰俘營,其中就有第11特別營地(IslandFarmSpecialCamp11)。後來被交給美國人,關押在德國的Nürnberg-Langwasser和馬爾堡(Marburg)的戰俘營中。當他被關押期間,他參與了美軍部隊戰史擋案的編寫工作,他從一名前敵手的角度給美國人提供儘可能有價值的軍事信息,一起研究阿登反擊戰中的機械化作戰這個專題。
獲釋後幾年情況不詳。
戰後經歷
從1953年到1957年,曼陀菲爾加入了西德的自由民主黨(FreeDemocraticParty)並成為該黨的一名國會議員{MemberoftheBundestag(GermanParliament)}。
1959年,德國杜塞道夫(Düsseldorf)的一個法庭對他提出指控。原來他在1944年1月13日以膽怯的罪名下令宣判一名19歲的哨兵死刑並執行,當時該士兵在烏克蘭的瑟柏托夫卡(Shepetovka)某處站崗值勤,該士兵眼睜睜的看著2名戰友被蘇軍活捉,既沒有實施救援也沒有向上級報告。軍事法庭判該士兵兩年徒刑,但曼陀菲爾非常氣憤,認為此情況有違戰友之間的感情,必須嚴懲。
結果
1959年8月法院宣判曼陀菲爾有罪,他被判處了18個月的徒刑,但是由於前西德政府總統西奧多休斯(WestGermanBundespresidentTheodorHeuss)代為求情,曼陀菲爾只服了2個月的刑就被釋放了。他出獄後,多次應以前的西方對手之邀去美國訪問,在各處演講。還應邀出席過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
主要榮譽
前期榮譽
Knight’s Cross of the Iron Cross: 31 December 1941, Oberst, Commander of Schützen-Regiment 6.
騎士十字勳章:1941年12月31日,第6摩托化步兵團上校團長
Oakleaves (No. 332): 23 November 1943, Generalmajor, Commander of the 7th Panzer Division.
橡葉(第332):1943年11月23,第7裝甲師少將師長
Swords (No. 50): 22 February 1944, Generalleutnant, Commander of the 7th Panzer Division.
寶劍(第50):1944年2月22日,中將,第7裝甲師師長(這時已經調任新職務)
Diamonds (No. 24): 18 February 1945, General der Panzertrupp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5th Panzer Army.
鑽石(第24):1945年2月18日,裝甲並將軍 第5裝甲集團軍軍長
Prussian Iron Cross, 1st Class (1914): 2 May 1917.
普魯士鐵十字勳章 1級(1914):1917年5月2日
Prussian Iron Cross, 2nd Class (1914): 13 October 1916.
普魯士鐵十字勳章 2級(1914):1916年10月13日
1939 Bar to the Prussian Iron Cross, 1st Class (1914): 1 August 1941.
普魯士鐵十字勳章1939年譽記 1級(1914):1941年8月1日
1939 Bar to the Prussian Iron Cross, 2nd Class (1914): 22 July 1941.
普魯士鐵十字勳章1939年譽記 2級(1914):1941年7月22日
Medal for the Winter Campaign in Russia 1941/1942 (“East Medal”)
後期榮譽
1941/1942俄國冬季戰役獎章(“東線獎章”)
Brunswick War Merit Class, 1st Class
不倫瑞克戰爭服役章,1級
Brunswick War Merit Cross, 2nd Class
不倫瑞克戰爭服役章,2級
Cross of Honor for Combatants 1914-1918
1914-1918戰士十字榮譽章
Armed Forces Long Service Award, 1st Class (25-year Service Cross)
武裝力量長期服役獎,1級(25年服役資歷章)
Armed Forces Long Service Award, 3rd Class (12-year Service Medal)
武裝力量長期服役獎,3級(12年服役資歷章)
Panzer Assault Badge in Silver
銀質裝甲突擊作戰章
Wound Badge in Black – World War I award
銅質(黑色)戰傷章--一戰授予
German Horseman’s Badge in Gold: 2 January 1931.
德國金質騎士章 :1931年1月2日
German National Sports Badge in Gold
德國金質國民運動章
Golden Hitler Youth Honor Badge
希特勒青年團金質榮譽章
“AFRIKA” Campaign Cuff-Title
“非洲”戰役袖標
“Gro?deutschland” Cuff-Title
“大德意志”袖標
主要作品
1965年,他出版了《第2次世界大戰中的第7裝甲師:“鬼師”的運用和戰鬥1939-1945》一書
1970年,他和耶樂(WesleyW.Yale)上校以及懷特(IsaacD.White)將軍合作出版了《大戰中的抉擇:閃電戰中潛在的和平》(AlternativetoArmageddon:ThePeacePotentialofLightningWar)。
1978年,他出版了《第7裝甲師1939-1945:“鬼師”》,是該師的歷史照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