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師

國防軍大德意志裝甲師

“大德意志”師可以說是德國的“活歷史”部隊,它從一支小分隊發展到團,再到師,最終擴編為軍。它參加了在西歐,南歐以及東線幾乎所有重大戰役。它贏得了國防軍中最顯赫的榮譽:總共有84人獲得騎士勳章,8人獲得橡葉騎士勳章,2人獲得寶劍橡葉騎士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 外文名:Groß deutschland
  • 存在時間:1921-1945
  • 師訓:上帝-榮譽-祖國
榮譽,組建過程,大德意志,作戰經歷,入侵西歐,空閒時光,入侵南斯拉夫,東線戰場,1941,1942,東線1943,1944,最後時光,評價,編制,1942年,1943年6月,裝備,摩步連,重裝連,炮兵團,坦克殲擊營,偵察營,裝甲營,補充營,

榮譽

它被最高統帥部譽為“東線德軍消防隊”(Die Ostheer Feüerwehr)。然而它也付出最慘重的代價:總共有50000人陣亡,其中包括1500名軍官。可以說他們就是一部德國陸軍由起步到強大,然後最終毀滅的寫照。而它的官兵們在大戰時期的表現,可以用其升編裝甲師後的首任師長馮·曼托菲爾將軍(von Manteuffel)一句話來概括:“我們的榮譽就是全心全意忠於我們的職責!”
大德意志師袖帶大德意志師袖帶
大德意志師師訓“GOTT-EHRE-VATERLAND”--“上帝-榮譽-祖國”

組建過程

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戰敗的德國只能擁有不超過10萬人的陸軍力量。此時停戰後的德國國內政局動盪不安,各種“革命”運動在全國境內紛紛爆發,許多地方成立了私人部隊和中央政府暗地或者公開對抗,而來自東部鄰國--波蘭由退役軍人組成的右翼極端組織“自由軍團”(Freikrops)的侵襲也對德國本土的治安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於是為了應付這一局面,在首都柏林組建一支常備軍事組織就顯得極為重要。
1921年,一支名為“柏林衛戍團”(Wacht Regiment Berlin)的部隊成立了--這也就是”大德意志“部隊的前身,這支新組織的職責不僅僅是鎮壓革命暴動,而且還要承擔起平時的檢閱和保全的作用,但是該團就在同年6月被解散。
不久之後,在剛剛解散的柏林衛戍團基礎上又成立了一支“總部衛戍隊”(Kommando der Wachtruppe),這支部隊駐守在首都直到1934年。在每個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和星期六,衛戍隊的士兵們就要在公共場合舉行換崗儀式,而在星期天,星期二和星期四,全部的衛兵就要在軍樂隊的伴奏下,從莫阿比布特軍營(Moabit)出發,穿過市中心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直到戰爭紀念碑。
總部衛戍隊的衛兵們來自全德國的7個師,每個師抽出一個連的衛兵,每個連要在衛戍隊內服役3個月,然後再回到他們的原部隊。
1934年,總部衛戍隊該名為“柏林衛戍隊”(Wachtruppe Berlin),次年其在最初的7個連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連--本部連,負責整個衛戍隊的指揮管理。1937年6月,這支部隊又被重新被命名為“柏林衛戍團”。而當時馮·弗里契上將(Generaloberst von Fritsch)親自下令:所有加入該團的成員必須是其原部隊中操練成績最優秀成員。另外應徵者的身高上必須超過1。80米.所有衛戍團士兵的肩章上都繡有哥特字母“W”;並且每日還額外可以得到一個格羅申(Groschen--註:德國貨幣單位,相當於四分之一便士)作為值勤補貼,每個士兵的標準服役期是6個月。後來在原有建制上又增加了一個軍械連,但是大約只有50%的成員能回到他們原來的部隊。
其實在一次大戰中,“德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倒不如說只是一個概念更準確些,其軍隊在名義上仍然屬於不同的地區,例如:普魯士(Prussen),巴伐利亞(Bavarian),薩克森(Saxon)等等。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他理想建立一個完整的國家,這個國家不僅僅只包括德意志(Deutschland),還包括在凡爾賽條約中“被迫”從德國分出去的周邊國家的日爾曼人地區,甚至全歐洲的德意志族人地區(Volksdeutschland),這個理想國被希特勒稱之為“大德意志”(Grossdeutschland)——這也是後來“大德意志”部隊名稱的由來。
而此時崛起的納粹政權為了向全世界展示新德國的面貌,扮演一個在世界範圍內重要的政治角色,開始了包括對周邊國家出訪,拍攝宣傳記錄片(例如1936年首映記錄1934年紐倫堡黨代會的《意志的勝利》,獲得納粹國家獎,威尼斯電影展金獎和巴黎電影節法國政府大獎等一系列獎項。1938年4月20日首映記錄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奧林匹亞》,共獲得四個國際大獎)和在本土舉行世界級的重大賽事(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等一系列的活動,以提高其在世界範圍內的聲譽。
在這些活動中維持會場安全秩序的光榮任務一直都是由柏林衛戍團擔當,他們身穿筆挺的軍服,在雄壯軍樂中埋著整齊步伐的身影出現在各國電影宣傳片和報紙圖片中。
而到了1938年,希特勒到各個新占領地出訪的活動開始多了起來,為了保衛元首在各地的安全,柏林衛戍團抽調其下屬2個連中的機械化排;組成了一支秘密稱呼為“元首旅途”(Führer Reise)的近衛組織,其指揮官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這也是後來“元首護衛師”的前身。

大德意志

此時的柏林衛戍團的成員幾乎每天都是在訓練場上渡過,而到了星期天所有連的官兵們在團軍樂隊伴奏下到公眾場合舉行閱兵式。在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親自下令將柏林衛戍團改名為“大德意志”步兵團(Infantry Regiment Grossdeutschland),同時將原來的7個月定期輪流服役制改為固定服役制,所有新兵的訓練工作均在該團內進行,新編入的成員來自其它師的過剩人員和志願人員。而要求是身高必需超過1.75米,無犯罪前科和良好的教育水平。首任團長馮·施托克豪斯。

作戰經歷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二次大戰爆發。此時該團的兵認為他們這支背負國家榮譽稱號的部隊有責任參加首戰。最高統帥部原本計畫在9月6日將其空投到波蘭作戰,但是這個計畫因為蘇軍發兵波蘭東部而取消。在隨後的整個戰役期間。“大德意志”步兵團仍然留在本土進行編制和訓練。
9月15日,該團的士兵得到一條繡有哥特字母“大德意志”字樣的綠色袖章,這對德國軍隊來說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因為在德國歷史上只有精銳部隊才有資格佩戴袖章。但是他們卻覺得不滿意,因為這條袖章的顏色和郵遞員的一樣(這一情況直到1940年才解決)。為了和黨衛軍區別,官兵們都把袖章戴在右臂。
10月1日,最高統帥部下令該團抽調一個連負責柏林的警衛工作。25日,大德意志團的車輛上開始正式採用“鐵盔”標誌(Stahlhelm)。

入侵西歐

此時的大德意志團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一個普通的步兵團,最高統帥部也意識到是該讓其參加實戰的時候了。而他們的初戰就是黃色計畫(Fallgelb)--對西歐的入侵。
至1940年5月,全團編制如下:
第1步兵營
第2步兵營
第3步兵營
第4重裝備營
(每個營都下屬三個步兵連,一個重裝備連。第4營是重裝備營,下轄一個輕炮連,一個重炮連,一個反坦克連以及第640突擊炮連)
大德意志步兵訓練營(原第99機械化步兵訓練營)
卡車連
第43機械化工兵營
機械化偵察連
第40後勤支隊
1940年5月10日,隸屬於古德里安第19裝甲軍的“大德意志”團在第10裝甲師炮兵和工兵支援下,穿越盧森堡向比利時的要塞前進。同時大約400名該團第三營的士兵乘運輸機從比特堡(Bitburg)和德肯多夫(Deckendorf)起飛傘降至比利時,12日,該團在薩莫依斯(Samois)首次和敵軍輕微交火。次日既占領了橫跨色當(Sedan)的馬斯河(Maas)。隨即暫屬於第1裝甲師,開始突破法國邊境上的馬奇諾防線(Maginot)。在接下來的5天裡,“大德意志”團一直在法國境內的波爾松(Bolson)和斯通尼高地(Stonne)激戰。
5月20日,該團向敦刻爾克(Dunkirk)以南的聖·奧瑪(St.omar)挺進,當天德軍已切斷了法國西北部和比利時境內英法聯軍主力與法國中,南部地區的聯繫。21日,英法聯軍為了打破包圍,截斷德軍先鋒與後衛部隊的聯繫,在康布雷-阿拉斯-亞眠三角地域對德軍細長的封鎖線突然發起了南北對進式進攻,全線德軍在這一帶的兵力十分薄弱,陷入了空前苦戰。在阿拉斯(Arras),“大德意志”團遭到了英國遠征軍和法軍的頑強阻擊。但是在德國空軍的強大支援下,地面部隊與22日下午粉碎了英法聯軍的反攻企圖。
從24日開始,戰場重心移到了法國西北海岸的佛蘭德爾地區(Flander)。24日-26日,“大德意志”團在敦刻爾克以南和英國遠征軍交戰,並且在聖·皮爾布魯克(St.Pierre Brouck)建立了橋頭堡。
接下來2天,該團向霍特(Wormhoudt)和赫滋勒(Herzeele)進攻,圍繞著敦刻爾克的激戰一直持續進行著。29日,貝格尼斯(Bergnes)被“大德意志”團攻陷。6月4日,敦刻爾克被德軍占領。隨即德軍開始實施法國戰役的第二階段作戰“紅色方案”(Fall Rot)向法國中南部推進。
6月6日,“大德意志”團奉命調往亞眠橋頭堡(Amiens)。2天后,德軍全面進攻威甘德防線(Weygand),6月8日,德軍開始向奧依瑟河(Oise)追擊法軍。6月11日,由於奧依瑟河上的橋樑被破壞,德軍轉向東南進入圭斯卡德地區(Guiscard)。15日,橫渡塞納河(Seine)的戰鬥打響,次日開始沿克盧梭特(Creusot)和馬隆(Maron)繼續追擊向里昂(Lyon)退卻的法軍。6月17日,法國政府被迫投降。
6月19日,德軍終於占領了港口重鎮—里昂。
從6月20日-7月4日,“大德意志”團一直駐守在里昂地區,一邊擔任占領軍的角色,一邊進行休整。7月5日,全團開入巴黎(在10日,該團吸收了一個機車連,成為其第17連)。
很有意思的是7月19日,全團還在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做了一次彌撒。

空閒時光

隨後從7月27日-10月26日的三個月里,“大德意志”團一直在瑟爾薩斯(Celsace)訓練,為入侵英國的“海獅計畫”做準備。在這段時期內,他們進行了整編和補充:8月1日,第17連至第20連編成一個重運輸營。9月5日,加入了第400機械化炮兵營。10月7日,對於該團官兵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他們終於得到了一條黑色的袖章,替換下了原來的綠色袖章,戴在右袖口。10月12日,一個新的機械化工兵連成為其第18連。
也在同日,希特勒秘密下令停止執行“海獅計畫”。因為從7月10日至10月底,德國空軍不列顛空戰中已經損失了飛機1688架,飛行員6000餘人,而對手英國皇家空軍損失飛機915架,飛行員414人.飛機損失比接近2比1,人員損失比是6比1.到10月底,德國從空中制伏英國的企圖已基本被挫敗.而海軍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將陸軍運過英吉利海峽
10月27日,“大德意志”團被送往靠近瑞士邊境的瓦爾達宏(Valdahon)訓練場,為突擊直布羅佗的“貓科動物計畫”(Fall Feline)作準備.他們在這裡度過了1940年剩下的日子.期間得到了新的補充:11月29日,加入了1個機械化防空連成為其第20連。12月16日,第99機械化步兵後備營被改名為 “大德意志”機械化步兵後備營。
1941年4月5日-10日,全團由火車運至維也納,再經包伯(Baub),布達佩斯Budapest)和塞格丁(Szegedin)抵達羅馬尼亞。在這裡編入第41機械化軍序列。

入侵南斯拉夫

4月11日,“大德意志”團進攻南斯拉夫.13日,其第1營參加了攻打貝爾格勒的戰鬥.從15日到5月16日,4月18日,南斯拉夫宣告投降,“大德意志”步兵團作為占領軍駐紮在多瑙河以東的巴納特(Banat)。在作為占領軍的這段時間,陽光、音樂和美酒成了德軍士兵的最愛,該團的宣傳隊甚至還為貝爾格勒電台錄製節目,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那首著名的《莉莉·瑪蓮》。

東線戰場

1941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正式開始,“大德意志”步兵團劃撥給博克的中央集團軍群,隸屬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6月27日,“大德意志”步兵團越過布格河正式踏上蘇聯國土,。這時第2裝甲集群與霍特的第3裝甲集群回合,完成了對蘇聯西方面軍的合圍,“大德意志”步兵團趕上了這場著名的圍殲戰——明斯克戰役。到7月9日德軍以抓了32餘萬蘇軍,繳獲坦克3000多輛。
明斯克戰役後,“大德意志”步兵團被劃撥給第10裝甲師。後來這支部隊先後在葉利尼亞基輔莫斯科作戰。12月5日該團被蘇軍的反擊驅逐出莫斯科城外。

1942

1942年3月,東線戰場陷入沉寂之中。這時“大德意志”步兵團也接到了擴編的命令,該團被撤往奧廖爾地區休整,並成為該師的第1步兵團,第2步兵團在柏林組建完畢,正向東線趕。此外,該師還獲得一個裝備3號坦克和4號坦克的裝甲營、一個突擊炮營、一個偵察營、一個反坦克營、一個通訊營和一個防空營。擴編為師的“大德意志”師在武器方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待,裝甲營獲得了48輛3號及4號坦克,其中一半是長身管的4號坦克(Pzkpfw-Ⅳ,75mm L/43)。
擴編完成後,該師加入肯普夫將軍指揮的第48裝甲軍,參加“藍色”行動,其目標是攻占史達林格勒,然後向高加索進軍。
6月28日,該師作為先鋒,一舉突破了蘇軍第40集團軍的防線。7月4日,“大德意志”師在頓河上游強渡成功,兩天后突入沃羅涅日。慶幸的是該師並沒有被派往史達林格勒。8月,該師退往頓涅茨河北岸進行防禦,作為集團軍預備隊使用。此後,該師參加爾熱夫戰役,與第9集團軍一起死守爾熱夫突出部。1942年10月初,“大德意志”師的第1步兵團被命名為“大德意志”擲彈兵團、第2步兵團被命名為“大德意志”燧發手槍團。

東線1943

1943年1月13日,第13大德意志重裝甲連被編入“大德意志”師,開始是接收9輛虎式和10輛3號坦克
1943年2月,“大德意志”師所屬的第18裝甲軍接到命令,會同武裝黨衛隊第2裝甲軍前往蘇聯中部,抵擋蘇軍對哈爾科夫的進攻。2月14日,蘇軍西南方面軍主力進攻哈爾科夫,該師與武裝黨衛隊第2裝甲軍撤出該城,前往波爾塔瓦休整。一周后,該師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發動反攻。3月5日,“大德意志”師加入戰團。3月15日,德軍重新占領哈爾科夫
3月22日,該師再次來到波爾塔瓦休整。在這裡,“大德意志”擲彈兵團1營得到83輛SdKfz251型半履帶車,徹底從摩步營變成裝甲擲彈兵營,師屬防空營得到12門88毫米高射炮。6月23日,該師更名為“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
7月1日,第13重裝甲連擴編為“大德意志”重裝甲營,第2連和第3連分別來自國防軍第501重裝甲營第3連和國防軍第504重裝甲營第3連。8月14日,第2連和第3連與第1連會和。此後,該營一直戰鬥在殘酷的東線戰場,直至戰爭結束。1945年3月,該營在巴爾加口袋被殲滅,但在該營近兩年的戰史中,該營摧毀了1036輛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以及300門各類火炮,創造了5.76倍的交換比。
在完成換裝後,“大德意志”師加入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為“堡壘”行動做準備。7月初,“大德意志”師再次迎來“強援”——一個連的黑豹被劃撥給該師。
7月5日凌晨,第48裝甲軍與武裝黨衛隊第2裝甲軍在庫爾斯克凸角南線進攻,但德軍第1天進攻就損失了200輛以上的坦克。到7月15日,“大德意志”師已經損失全部的3號坦克和半數的黑豹坦克及4號坦克,該師被迫撤出托馬洛夫卡。
7月30日,中央集團軍群放棄奧廖爾突出部,“大德意志”師的使命就此完成。
8月3日,該師參加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戰役,該師的任務是與其他兩個裝甲師在波戈杜霍夫以南發動進攻,但蘇軍巨大的兵力優勢像海綿一樣吸乾了“大德意志”師的動能。
後來,該師被分為幾個戰鬥群,分批在第聶伯河防線上救火,反擊時充當先鋒,後退是負責殿後。到11月底,“大德意志”師在烏克蘭南部的克里沃羅格與蘇軍作戰。

1944

在1943年11月之後,該師從一個防線轉向另一個防線,從一場寡不敵眾的戰役轉向另一場寡不敵眾的戰役,麻木、悲觀的情緒在士兵中蔓延。
1944.1.27曼陀菲爾接替將GD師由“閱兵部隊”帶成王牌師的霍爾雷恩少將成為GD師師長。
1944.2.1曼陀菲爾晉升中將。
1944.2.27希特勒下令對GD師進行結構重組,目標是在增強作戰能力的前提下削減兵員。
1944年3月,“大德意志”師跟著殘破不堪的南方集團軍群撤往羅馬尼亞邊境。4月,該師在邊境城市雅西同蘇軍作戰,以掩護友軍撤往薩拉比亞。
1944年5月,GD師的防線總體比較平靜,他們獲得了寶貴的休整時間。剛剛組建不久的1029擲彈兵團(由班德羅夫上校指揮,兵員主要來自GD師預備役部隊)被解散,被分配到GD師各部,部隊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恢復。1029團的1、2炮兵連成了炮兵團的10、11連,並在此基礎上重建炮兵團第4營。1029團的防空營被加強給師屬防空營,防空營成了六個連的龐大編制。此前遭受重創的燧發槍兵團2營也得有重建,而貝瑟斯上尉的燧發槍兵團一營則回本土換裝為一個全機械化的SPW(半履帶裝甲車)營,放眼德軍一個師級單位中只有GD師和裝甲教導師一次有兩支SPW營。整編歷時一個月,1944.6歸建。同時重點加強補充的還有偵察營,得到足夠的補充兵,還有大量裝甲車輛,甚至包括捷克制38(t)坦克,重建後的偵察營縮編為4個連,減少一個,但各連全部滿編。雖然1029擲彈兵團的補充使得GD師實力得以重新恢復,兵員減少了,為確保戰鬥力,兩個主力裝甲擲彈兵團都從4個營縮編為3個,每營由5個連縮編為4個。
GD師的結構性重組進行了好幾個月,同時也補充了許多裝備。例如在2月,GD師除了補充了45輛裝甲運兵車外,還陸續接收了17輛四號、16輛豹和16輛虎式坦克。裝甲團基本滿編,有四號和虎式坦克各40輛,豹式坦克80輛。兩個步兵團也擁有數量眾多的裝甲運兵車。對這樣一支擁有160輛坦克、40輛突擊炮、總兵力兩萬左右的部隊,曼陀菲爾曾不無自得的說:“.....我擁有的大量豹式和虎式坦克都是那時的主戰坦克,它們在性能、射程和裝甲等方面都屬絕對頂尖......我的機械化步兵團有3營之眾,而其他裝甲師只有2個營......我師的軍士和士兵大多是來自希特勒青年團的志願兵,這些年輕人周身洋溢著自信和無與倫比的責任感”。
在1944年4-5月間的特爾古—弗魯莫斯防禦戰中,GD師隸屬於沃勒將軍第8集團軍麾下的57裝甲軍(軍長是吉青納),與友鄰的骷髏師、46步兵師和24裝甲師密切協同,以自身損失不到10輛坦克的微小的代價擊毀蘇軍超過350輛坦克和200輛裝甲車,幾乎打殘了科涅夫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麾下的裝甲部隊。此戰是為科涅夫的恥辱,戰後回憶錄中對1944年4、5月間的羅馬尼亞北部戰場隻字未提。而貌不驚人、資歷不深的曼陀菲爾則藉此戰脫穎而出,作為東線能員干將的聲譽牢牢樹立起來,也成為二戰後期德軍裝甲部隊的一顆耀眼戰星。此戰也成為閃電戰防禦層面的一個經典戰例,戰後被美英諸多軍事歷史學家推崇,沃勒、吉青納和曼陀菲爾對此戰的勝利也都倍感自豪。
1944.5.30被稱為“東線德軍1944年唯一的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正式發起,計畫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23、24裝甲師擔任主力,第二階段由GD師和24裝甲師。德軍進攻初開始比較順利,迫於後勁不足,蘇軍迅速增援,6.6沃勒下令中止進攻,他認為雅西北面和西北一系列高地均已攻克,自身的防禦態勢因縱深增加而有利。曼陀菲爾領導的GD師丟失了一些地盤,不過防線並未崩潰。6.8開始,GD師陸續從前沿撤出,享受一段難得的休整時間,並接著完成之前中斷的結構重組共組。就連6.22蘇軍發起的規模宏大的巴格拉季昂攻勢似乎也與他們很遙遠。整個6月,GD師的裝甲團得到了40輛豹式坦克和6輛虎式坦克,其它單位得到了140餘輛裝甲運兵車。完成休整補充沒多久的GD師即將派往最危險的地方充當消防隊的角色。
.7.25希特勒親自打電話給曼陀菲爾詢問羅馬尼亞北部戰況,以及GD師是否絕對有必要留在雅西和塞列特河之間。不等曼陀菲爾回話,希特勒就告訴他說安東內斯庫每天打電話詢問是否會調走GD師。顯然安東內斯庫認識到GD師極端重要的支柱作用。曼陀菲爾也認為所部足以左右此間戰場,但認為還是有必要開往更需要的地方,那就是正面臨蘇軍威脅的東普魯士!前一天的7.24時候,GD師就接到調往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的命令,但一天后要求迅速調往東普魯士。
8.8,GD師意外接到了要其進攻距離東普魯士不遠的立陶宛重鎮維爾卡維什斯基的命令,GD師和曼陀菲爾對此大為不滿和意外,因為大本營根本無法提供任何詳細的信息,而且GD師並未完成集結就又被拆開使用。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雖然成功突入城池,也完成了任務,並摧毀了蘇軍69輛坦克突擊炮和61門火炮,但離開羅馬尼亞時齊裝滿員的GD師也損失慘重,其中裝甲部隊自身一個小時就損失80輛以上坦克,其中徹底報廢23輛。此戰慘痛的損失震驚了參謀總長古德里安和希特勒,8.10曼陀菲爾被召往大本營解釋,最後澄清了GD師損失慘重的原因,是因為副統帥凱特爾誤把希特勒的一個尚未形成命令的想法當成了命令,命人下達,導致事起倉促,損失慘重。
8月中旬,GD師作為主力部隊參加了雙頭作戰,雖然實現了部分戰術目標,但自身損失也很慘重。
9.1,GD師的裝甲擲彈兵團團長卡爾.洛倫茲上校完成了師級指揮官的近一個月培訓,接替曼陀菲爾出任GD師師長,之後他晉升了少將,而曼陀菲爾則被越級晉升為第5裝甲集團軍司令官,而排在他前面的資深將軍有至少9位,包括他的老上級原第7裝甲師師長豐克。洛倫茲一直指揮GD師直至戰爭結束。

最後時光

1944年11月,“大德意志”師一路西撤到東普魯士,總算在征戰3年多後又回到德國本土,不過緊跟在他們後面的是蘇聯紅軍。儘管部隊傷亡慘重,早期成軍的骨幹士官十不存一,但德軍統帥部相信“大德意志”師能夠起死回生。比如在戰爭後期的德軍裝甲部隊中的裝甲連的坦克數量已經由標準的17-22輛坦克下降到10-14輛,即便黨衛軍和組建最早的老牌裝甲師也不例外,而GD師在12月時候,坦克連有的還能維持到17輛左右的坦克。到11月時候依然保持師的編制,但一些新的部隊被配屬給該師,原有師直屬單位得到擴充,足以組建另一個師。因此GD師擴編為軍,除原來GD師外,還包括布蘭登堡師。而且將一個個搜刮來的部隊塞進“大德意志”師。因為部隊過多,該師被擴編為“大德意志”裝甲軍,下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和“布蘭登堡”裝甲擲彈兵師。GD軍的軍部直轄部隊有:第500炮兵指揮部、第500工兵團指揮部、大德意志裝甲軍軍屬燧發手槍團、大德意志裝甲軍軍屬重裝甲營、第500炮兵團、第500裝甲工兵營、500裝甲通訊營、大德意志戰地補充團和第500後勤補給團。軍部直屬的重裝營就是原GD師的裝甲團的虎式重裝營,燧發手槍團就是由原GD師的裝甲擲彈兵團和燧發槍團各抽調一個營組建而來。紹肯將軍後來將大德意志師和布蘭登堡師等部隊和組為大德意志軍。他想他這支新組成的軍應該不會被分割使用了。然而1945.1,大德意志裝甲軍卻受到上級干預而被迫留在東普魯士,而軍部和隸屬的布蘭登堡師、赫爾曼.戈林師則奉命參加里曼茲斯塔特以西的作戰。到1945.3,GD師兵力已減少到4000人左右。1945.3.1大德意志師將所有的裝甲車輛集中為一個混編裝甲營。下轄一個重裝營(7輛虎式坦克和1輛灰熊突擊炮)、一個中型坦克連(5輛黑豹和1輛四號)、一個突擊炮連(2輛三號突擊炮和2輛四號坦克殲擊車)。此外營部直轄一輛虎式坦克和2輛四號坦克。1945.3.19大德意志師損失掉了最後的虎式坦克。該師的人員先後從崩潰的梅梅爾橋頭堡登船撤離,後轉到皮勞繼續苦戰,最後大多戰死或者被迫投降。這樣國防軍頭號精銳便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歷史。

評價

“大德意志”師屬於德國國防軍的頭號王牌精銳。甚至可以看做一戰後德國陸軍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歐洲戰場和東線多次和“帝國”師,第7裝甲師在古德里安等人指揮下作戰。周明與馬文俊先生撰寫的3冊《“大德意志”師》,非常詳實的記錄了“大德意志”師的整個組建和戰鬥歷程。德法混血士兵薩爾的《被遺忘的士兵》,背景也是在“大德意志”師。“大德意志”師是陸軍里擁有唯一一個正式裝備虎式坦克的裝甲擲彈兵師。並擁有自己的袖標和迷彩服
在德軍眾多的師級單位中,最精銳的莫過於GD師,GD師也被視為東線德軍的消防隊。GD師戰鬥力強勁有目共睹,同樣也傷亡慘重。據歷史學家巴爾托夫的數據統計,1940.5.9--1943.9.30,GD團師陣亡失蹤8994人,負傷30317人。1945.1.25—4.22GD軍傷亡高達16988人。由於根據GD步兵團繁衍出來的單位眾多,據戰後成了的“大德意志軍事單位倖存者協會”估計,二戰中先後有15萬人服務於GD團師軍的各個單位,戰死4.5萬,負傷8萬,到1953還有1.5萬下落不明,若按照此統計,該部戰損率高達90%以上!GD師不屬於黨衛軍,但卻得到希特勒及諸多軍政大員的垂青關愛,它是國防軍和黨衛軍中唯一永久配備虎式坦克重裝營的單位。國防軍的重裝營一般直屬於集團軍,黨衛軍的重裝營直屬於裝甲軍或者集團軍。GD師下屬的元首警衛營直接負責衛戍總理府、參謀本部等要害部門,足見其特殊地位。也說明它有相當數量的納粹同道者。它優先於黨衛軍獲得新式裝備,還被希特勒視為納粹黨全面控制陸軍的試點和橋頭堡。早在法國戰役結束後不久,GD團就禁止參加教堂禮拜活動,後被禁止配備隨軍牧師。1944.1.27希特勒召集東線高級將領到大本營,向他們做有必要在陸軍進行納粹教育的必要性報告。一個月後,GD師被挑選出來作為新式政治教育的典型,希特勒直接下令該師一周政治學習兩次,還將結合某些政治儀式隔一周進行一次額外學習。這些學習其實還是有作用的。720政變時候,元首警衛營營長李梅爾少校就率部平亂,希特勒大加讚賞並破格提拔。在曼陀菲爾執掌GD師後,該師的補充人員九成以上來自狂熱的希特勒青年團的志願兵,有理由相信該師是不是黨衛軍的黨衛軍。該師在東線與黨衛軍一樣極端仇視蘇軍,傷亡率極高。攻擊中侵略性十足,防禦中堅守不退鎮定自若,戰術運用機動靈活,戰鬥力極為恐怖。
GD師如果有缺陷的話,那么恐怕首先就是兩個主力步兵團即裝甲擲彈兵團和燧發槍兵團有比較深的矛盾,二者雖然都戰鬥力很強,但聯繫較少。GD師的前身就是GD摩步團,燧發槍兵團是後備單位。在GD擴充為師級單位後,擲彈兵團並沒有派出任何有經驗的軍官予以指導。兩個團自成立之日起就充滿了競爭。兩團的首任團長考赫勒爾上校和伽斯基上校就一直互相視對方為最大的對手。兩團競爭的結果始終是擲彈兵團壓著燧發槍兵團。伽斯基上校曾向參謀總部控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很明顯是無效的。GD裝甲擲彈兵團的主力在1943年就完成了機械化的改裝,而燧發槍兵團直到一年後的1944.6才獲得了一個營的SPW裝甲運兵車。在師長的人選問題上,也是競爭的焦點。作為國防軍最精銳的師,師長一職必須由希特勒親自決定。在擴充為師後,原GD摩步團團長霍爾雷恩上校晉升為少將,成為師長,作為將GD師由閱兵部隊帶領成為精銳之師的人,他雖然才能有些欠缺,但為全師官兵愛戴,任職時間最長。巴爾克也曾代理過一段時間的師長。曼陀菲爾任職時間較短,只有7個月,卻是GD師各部相處較為和諧和戰鬥力最強與最輝煌的一段時間。曼陀菲爾之後的師長卡爾.洛倫茲少將是原擲彈兵團的團長,榮獲過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久經戰陣。不過他出身擲彈兵團,明顯的偏愛擲彈兵團,擲彈兵團和燧發槍兵團的關係變的更為糟糕,幾乎能鬧到水火不容的敵視地步。不過這距離戰爭結束也不遠了。

編制

1942年

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師(簡稱GD師)
總人數:1.8萬人
GD1團:3個摩步營,1個重機槍營 摩步營下轄3個摩步連,1個裝甲連,1個重機槍連 重機槍營下轄1個高炮連,1個步炮連,1個反坦克連
GD2團:2個摩步營又1個摩步連,1個重機槍營(編制同上) 摩步營下轄4個摩步連,1個重機槍連
炮兵團:2個輕炮兵營,1個重炮兵營 各下轄3個連
偵察營:1個裝甲連,1個擲彈兵連,1個摩步連,1個機槍連,1個重裝連
裝甲營:3個裝甲連(19輛4號坦克+34輛3號坦克
突擊炮兵營:3個突擊炮連(21輛三號突擊炮
防空營:3個重型防空連(12門88毫米高射炮),2個輕型防空連
坦克殲擊營:2個摩步連,1個坦克殲擊連
醫療大隊:1個野戰醫院,1個醫療隊
通迅營:1個無線電連,1個有線電話連
突擊工兵營:3個突擊工兵連,1個架橋隊
後勤補給大隊:18個汽車排,3個野戰工廠,1個補給連

1943年6月

總人數:18000人
GD擲彈兵團:3個擲彈兵營,1個重機槍營 擲彈兵營下轄4個擲彈兵連,1個重機槍連 重機槍營下轄1個高炮連,1個步炮連,1個反坦克連
GD燧發槍兵團:3個擲彈兵營(編制同上),1個重機槍營(編制同上)
裝甲團:3個裝甲營,第一、二裝甲營各下轄三連(3號或4號坦克) 第三裝甲營下轄3個連(虎式坦克)和營部(1個裝甲排,1個偵察排,1個突擊排,1個防空排,1個擲彈兵排)
炮兵團:下轄4營 第一、二營各下轄2個輕型炮兵連,1個重型炮兵連 第三營下轄2個重型炮兵連,1個重迫擊炮連 第四營下轄1個火箭炮連,2個輕型炮兵連
偵察營:1個輕型裝甲車連,1個擲彈兵連,1個摩步連,1個機槍連,1個重裝連
防空營:5個防空連 第一、二防空連(37毫米自行高炮) 第三、四、五防空連(88毫米高炮)
突擊炮兵營:3個突擊炮連
突擊工兵營:4個突擊工兵連
警衛營:1個步兵排,1個機槍排,1個反坦克排,1個防空排,1個摩托化排
通信營:1個有線電話連,1個無線電連
醫療大隊:野戰醫院,醫療連
後勤補給大隊:18個卡車排,3個野戰工廠,補給連

裝備

摩步連

18挺MG34輕機槍,10挺MG42通用機槍,2門中型迫擊炮,3挺輕型反坦克槍,1挺重型反坦克槍,4台“古斯塔夫”戰地無線電接收機;在車輛上,連部直接配屬4輛Sdkfz.70(配有冷氣),每個摩步排裝備有6輛Sdkfz.15以及5輛3噸歐寶卡車,一般情況下,這5輛卡車會有1輛裝載燃油,1輛裝載武器彈藥,1輛裝載工具和零部件,2輛帶有頂棚的卡車視為戰地炊事車,連部還配有3輛重型越野機車(寶馬700)。

重裝連

擁有3門輕型步兵炮,1個裝備有3挺機槍的突擊排,1個裝備有3門50毫米反坦克炮的反坦克排,和1個裝備有3挺反坦克槍的反坦克小隊。

炮兵團

第1(輕型)炮兵營:轄3個炮兵連,每連裝備4門I.FH.18型105毫米榴彈炮;第2(輕型)炮兵營:同上;第3(重型)炮兵營:轄3個炮兵營,其中2個連裝備4門S.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1個連裝備4門100毫米加農炮;營部直屬1個通信排。

坦克殲擊營

第1坦克殲擊連:轄3個排,每排配備3輛76.2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使用繳獲的蘇制76.2毫米反坦克炮,安裝在二號坦克的底盤上,只改裝了60輛)。
第2,3摩步連:轄3個排,每排裝備4門50毫米反坦克炮(牽引型)。
該營的輜重部隊還配備了大量用來進行彈藥補給的卡車。

偵察營

第1連是裝甲車連,裝備有4輪和8輪裝甲車;第2連是機械化連,裝備1.5噸半履帶裝甲人員輸送車;第3連是摩步連,裝備大眾卡車和寶馬機車;第4連是機槍連,裝備載有各款機槍的大眾卡車;第5連是重型連,擁有1個反坦克排,1個摩步排和1個突擊排。

裝甲營

轄3個裝甲連,裝備了標準的三號、四號坦克(三號坦克數量較少,裝備了1門42倍徑50毫米坦克炮;四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較多,配有24倍徑,43倍徑兩款75毫米坦克炮)。按編制,每個裝甲連共有15輛坦克,其中營部直轄3輛。

補充營

5個連的規模,其主要任務就是從德國本土募集志願兵,然後送往指定訓練營,一旦前線需要,就能在第一時間提供必要的補充兵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