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余德,男,漢族,江蘇省揚州人,生於1921年1月。出身於中醫藥世家。原任上海華東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中醫學兼職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余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揚州
- 出生日期:1921年1月
- 職業:醫生
人物簡介,歷任,經驗驗方,從醫醫案,案一,案二,案三,用藥特色,證治經驗,中,西,內,外,針,氣,膳,心,學術觀點,百病源於正虛,擅長扶正祛邪,治本側重脾胃,用藥甘潤相濟,崇尚衷中參西,辨證辨病結合,治療養生一體,食療藥膳互助,
人物簡介
1943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曾從師於丁濟萬、程門雪之傳授、指點和培育, 深得兩老學術之精髓,後懸壺滬上。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得以深造學習完整的現代醫學知識
。由於出身於中醫藥世家之優越條件,所以既能聆悉中西醫之醫術,又可懂得識辨中藥材之真偽,及炮製儲存之奧秘。
歷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靜安區第五屆及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衛生局高級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及上海市等級評審會評審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老年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學會老年藥學會委員,上海市靜安區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指導老師。曾三次獲華東醫院先進工作者稱號,於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受聘為上海市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五十餘年,學貫中西醫,博採諸家之長,治學嚴謹,勤於臨床醫療教學實踐,堅持以中醫為主,崇尚中西醫結合。臨床診治擅長扶正祛邪,治本側重脾胃。立方遣藥頗具韜略,倡導治療與養生為一體。專於內科,精於老年病,對於癌症、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等疑難雜症,更具有獨到的心得和見解以及豐富的臨床醫療經驗。
經驗驗方
一.肺心病合併心衰:證屬本虛標實者: 急用:參附湯,黑錫丹。
主方:朝鮮參10g麥冬20g五味子10g北沙參20貝母10g葶藶子20g大黃9g黃芩
15g柴胡10g瓜蔞皮15g桑白皮15g桃仁杏仁各15g枳實10g花粉15g。二.肺腦病:以滌痰開竅:
1.蘇合香丸1粒分化服
2.膽星15g遠志10g菖蒲15g鬱金15g白芥子9g蘇子9g枳實10g半夏10g茯苓10g。
3,羚羊鉤藤湯:證屬肝陽上亢,痰熱蒙竅,昏迷譫妄,身熱煩躁,雙目直視,痰咯氣喘、舌絳少澤、脈弦細數,治當平肝熄風,清熱開竅。用⑴羚羊角粉2g(分沖服),竹瀝2支(沖服);⑵桑葉15g菊花12g鉤藤15g生白芍15g生地20g茯神15g川貝母6g竹茹15g甘草6g。⑶痰濁蒙竅者多:用安宮牛黃丸2粒(1日4次,化服)屬肝風痰熱者少,必須加以區別。
三.肺心病緩解期:當以溫腎陽、滋腎陰、益腎氣。
熟地15g黃精15g淮山藥15g川續斷15g天冬15g仙靈脾18g菟絲子15g補骨脂15g巴戟天15g陳皮6g黨參15g黃芪15g。
四.支氣管哮喘:小青龍湯加減:
小青龍湯:乾薑3g桂枝10g麻黃10g白芍10g甘草6g細辛6g半夏10g五味子6g。
加減法:熱甚加石膏30g黃芩15g桑白皮15g魚腥草30g。
咳甚加:百部10g仙鶴草30g川貝象貝各10g紫菀10g。
喘甚加:射干10g白果10g地龍15g天漿殼7隻,僵蠶10g。
痰多加:白芥子9g萊菔子10g蘇子蘇梗各10g紫菀10g。
若痰粘少者(陰虛)加沙參20g麥冬15g生地20g枇杷葉10g。
面肢浮腫加:車前子20克(包)陳葫蘆30g。
五.秘方:治久咳喘:
紫金丹:砒霜1明礬3豆豉10比例製作,糊丸如綠豆大小,每次5~6粒,每日2~3次。
秘方:治久咳喘:
參蛤散:生曬參30g蛤蚧1對,研粉,每次2g每日2次。
常用治療腫瘤的有效經驗方:
胃癌:辨證為氣血兩虛,氣滯血瘀型:
黨參15g當歸15g白朮15g赤芍20g生米仁30g石斛20g八月札20g夏枯草50g(另煎水)地鱉蟲15g蛇舌草30g鐵樹葉30g牡蠣60g白毛藤30g仙鶴草30g川楝子15g車前子20g菝葜30g石打穿30g。
食道癌:晚期食道癌者:
八月札30g枸桔李30g廣木香15g公丁香10g乾蟾皮15g生南星15g蜣螂蟲15g苦參15g夏枯草30g瓦楞子30g蛇舌草50g。
若梗阻嚴重者: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威靈仙30g半夏15g刀豆子20g急性子15g菝葜30g竹茹10g五靈脂15g山慈菇15g青礞石30g海浮石30g天龍5條,沉香6g(後下)囟砂粉0.3g(吞服)。
肺癌:南沙參北沙參各15g天冬麥冬各15g乾蟾皮10g守宮10g八月札15g百部12g夏枯草15g葶藶子15g銀花30g魚腥草30g山海螺30g白英30g苦參15g蛇舌草30g生牡蠣30g。
六.肝癌:原發性肝癌。
茵陳30g山梔10g三棱15g莪術15g鬱金15g枳殼10g柴胡10g生牡蠣30g半枝蓮20g七葉一枝花30g蛇舌草30g蜂房15g牛黃醒消丸3(分吞)。若瘀熱郁滯者:加敗醬草30g紅藤30g白英30g地鱉蟲15g炮山甲15g生牡蠣30g皂角刺15g八月札30g生米仁30g。
冠心病:
主方:
加減法:
房顫:仙靈脾15g首烏20g。
室早:苦參10g。
傳導阻滯:附子10g當歸10g白芍15g。
心肌梗塞:瓜蔞皮20g薤白頭15g。
結代脈:肉桂6g。
高血壓:草決明20g山楂15g。
低血壓:玉竹15g首烏20g黃芪20g巴戟天15g。
肥胖:二陳湯。
體瘦:首烏20g黃精15g。
酗酒:葛根15g烏梅9g。
嗜煙:黃柏10g蓮子芯3g。
和血:丹參15g當歸10g川芎9g白芍15g。
從醫醫案
案一
倪××,女性,69歲,工人。
1983年3月發現腹部有腫塊,大便變細,經檢查診斷為結腸癌,於198 3年4月16日在我院外科,行結腸癌切除術。由於患者手術後數次化療,體質虛弱,加上本來有膽結石病史,故常出現右上腹疼痛,納不香,情緒煩躁,苔膩、脈細弦。此乃正氣不足,脾胃虛弱,肝氣乘脾之證。採用疏肝健脾和胃固本之法,用自擬理氣固本湯出入:人參(另煎)、柴胡、枳實、甘草、川芎、菝葜、黃芪、黑山梔、枸桔李、佛手、枸杞子、米仁、紅棗等,其中人參用量為5g黃芪用量為30~60g以加強益氣固攝作用。
服上方七劑後,患者右上腹痛略有減輕,食慾增強,余證同前,說明藥已見效,法不宜變,仍守前方14劑。
三診:患者右上腹脹痛消失,精神亦好轉,自感體力增強,兩便如常。前方加炒小茴香,十四劑。
四診:患者精神飽滿,面色轉榮,體重增加,納谷香,夜寢安。守前方加減。經二年余調治,諸症逐而皆除,醫院檢查癌腫未見復發,門診隨訪至今,目前起居生活如常,歡樂自在。
案二
朱××,男,58歲,幹部。
因咳嗽、動輒氣短1月,X線胸片檢查發現右下肺腫塊伴有少量胸水而住院。診為肺癌,於1993年10月20日,在全麻下行肺癌切除術,術中發現腫塊6cm×6cm×4cm,並有縱膈淋巴結和腔靜脈淋巴結轉移。術後由於病人不能承受化療,於1993年12月初轉我科治療。證屬正氣虛衰,邪氣乘之,氣短乏力。以益肺降氣湯治之。藥物組成:黨參15g沙參30g麥冬15g五味子10g枸杞子15g葶藶子15g旋覆花10g山海螺30g川貝母10g蜀羊泉30g夏枯草20g魚腥草30g蛇舌草30g。當氣短甚時,加服生曬參10g;胸脅脹滿、舌質黯紅加服雲南白藥;咳痰血者加茜草、仙鶴草;胸水加商陸、車前子;胸痛劇烈,鮮蔥搗爛加蜜調外敷;痰多加膽星、桔梗;低熱加銀柴胡、地骨皮。每日1劑,連服3個月為一療程。經治療服藥後、咳嗽、氣急明顯好轉。以後一直門診隨訪,半年後複查胸片,胸水吸收,精神飽滿。1995年12月死亡,中藥治療後存活2年。
案三
吉××,男性,88歲。
1994年3月,經某醫院X線食道吞鋇攝片檢查,證實食道中段有一8cm大小狹長腫塊,並有黏膜破損。因病人不願手術,請曹師診治。其時形體消瘦,面色蒼白,已數日不曾入湯飲,雖僅喝些牛奶,仍欲泛泛作吐,時時噯氣頻頻,胸中悶塞不振,苔花白而乾燥,舌邊紫暗,脈來沉弦而數。此屬瘀熱痰濕交阻,壅滯中焦,結於膈上之象。曹師先以祛瘀熱、化痰濕、疏肝降氣,解郁寬中之法,投以旋覆代赭湯合四逆散加減:生曬參(另煎)、旋覆花、代赭石、黃芪、柴胡、赤芍白芍、甘草、枳殼、夏枯草、瓜蔞皮、鬱金、川貝、象貝、當歸、天龍、僵蠶、沉香、石打穿。7劑後,其胸中堵塞感略松,可以進些牛奶湯汁,已不吐,但仍噯氣。再服7劑,並囑病家用人參10g合枸杞子30g隔水蒸服,此後噯氣減少,可食魚肉,情緒大好,談笑如常。門診隨訪8個月,病人已能進食米飯、饅頭之類食物,還能獨自外出散步。
曹師認為,本例食道癌屬中醫“噎膈”範疇,其本質為正氣不足,氣陰兩虧,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肝氣鬱結、胃陰津竭、瘀熱痰濕交阻之證。按中醫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用旋覆花、代赭石、沉香疏肝降氣,柴胡、赤芍白芍、甘草、鬱金寬中解郁,夏枯草、瓜蔞皮、川貝象貝、當歸、天龍、石打穿祛瘀熱、化痰濕,配合人參、黃芪扶正。待患者病情略有改善,再以滋陰固本加以鞏固,用生曬參配枸杞子代茶長飲。標本兼顧,權衡消瘀補腎之輕重分別施治,收效頗佳。
用藥特色
療咳喘,制四法擬八方靈活取捨: 大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胸膜炎,肺癌等肺系疾病,出現咳嗽、咯痰、氣喘者均屬咳喘的範疇。在治療咳喘疾病方面,曹氏擬制了“宣、清、養、補”的治肺四大法則,按序漸進,擬處八方統治之。宣肺法:本法療有二方。凡咳嗽初起,或復感新邪,症見咳嗽、鼻塞、胸悶、畏寒、氣促、骨楚,咯痰色白痰少,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浮等症者,以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小柴胡湯具和解少陽,扶正祛邪,宣肺解表之功效。我認為咳嗽之症,初起階段,往往內外兼病,屬於衛氣不和,治以調和衛氣,則表里俱解,非小柴胡湯莫屬也。較之“三拗湯”更為有效。常用藥物有:柴胡、茯苓、牛蒡子、前胡、桑葉、枳殼、桑白皮、瓜蔞皮、蟬衣、薄荷等。凡久咳不止,咯痰色白,痰多而喘,苔白膩,脈濡滑等,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麻黃髮汗解表寒,附子溫經扶陽,細辛散逐里寒,陽氣一振,則寒邪外達。本方為補散兼施,表里雙解之劑,溫化痰飲作用較小青龍湯更為明顯。常用藥物為:麻黃、附子、細辛、僵蠶、桑白皮、瓜蔞皮、象貝母、天漿殼、枳殼、紫菀、款冬等。
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在宣肺法中選擇套用的區別於:表證明顯,痰少者用小柴胡湯;表證不明顯、痰多,里飲明顯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治之。
清肺法:本法治療有二方,為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加減。該方適用於咳嗽,痰稠或痰黃,或痰少不易咳出,或乾咳、身熱、口乾、氣促、汗出不暢,苔薄黃膩,質偏紅或邊尖紅或有紅點刺,脈細數等。麻黃宣肺平喘,石膏辛涼宣洩清肺熱,杏仁、甘草助麻黃平喘,桑白皮既清肺熱,又止咳平喘,輔以地骨皮瀉肺中伏火,並退虛熱,麻杏石甘湯清肺化痰平喘,瀉白散瀉中有補,標本兼治。二方合用,取其辛溫辛涼配伍而具有清瀉肺熱作用,使肺熱得以宣暢清泄,咳嗽喘逆之症,自可得到平息。本法在套用中,不拘泥肺熱必有發熱之說,凡痰少而粘,或乾咳,咳痰不暢,舌有點刺者,認為均已呈痰熱阻肺之象,即可用本法治之。這樣痰熱的認識就擴大了。本法常用藥物有:麻黃、杏仁、石膏、甘草、知母、桑白皮、瓜蔞皮、地骨皮、桔梗、魚腥草、銀花、射干等。
養肺法:本法治療也有二方,為生脈散合桑杏湯加減。該方適用於久咳不止,口乾、口燥、短氣自汗、苔薄質偏紅,脈細數者,人參補益肺氣而生津,麥冬養陰清肺而生津,五味子固表斂肺而生津。生脈散養心肺之陰,使氣血得以榮養一身,又有酸斂之品,收耗散之氣,具有止汗定喘之功。桑葉輕宣燥熱之邪,配以山梔清泄肺熱,杏仁、象貝宣肺化痰,沙參潤肺生津。桑杏湯則具輕宣燥熱,潤肺止咳之效。二方合用具有益氣養肺潤燥止咳之功。在本法中仍循扶正祛邪之大法。此立方遣藥有標本兼治之功。克服了一味攻伐有傷正之弊,或一味固本扶正而戀邪之嫌。養肺法常用藥物有:人參、黃芪、南沙參、北沙參、天麥冬、五味子、桑葉、桑白皮、瓜蔞皮、蘆根、杏仁、山梔、象貝母等。養肺法適用於津耗氣傷之證。
補肺法:本法治療有二方。為參苓白朮散和百合固金湯加減。該方適用於咳喘病緩解及穩定期。凡見咳嗽不多、腰酸乏力、氣短、口乾少津、苔薄質偏紅或淡紅,脈細數者。參苓白朮散之四君能平補脾胃之氣,米仁助白朮而健脾滲濕,砂仁辛溫芳香醒脾,佐四君促中州運化,使上下之氣貫通,桔梗如舟楫載藥上行,達於上焦而益肺。百合固合湯以二地為君滋陰補腎,以百合、麥冬、貝母為臣、潤肺養陰,當歸養血潤燥,白芍養血益陰。全方能使陰液漸充,肺腎得養。二方合用共奏補益脾、肺、腎,三髒之氣,而杜絕咳喘之源。
在養肺階段當以救津傷為主,在補肺階段則以補益氣陰兩虛為主,所以治則有所不同。
以上治咳喘之四法,應當循序而進,原則上不能顛倒錯用,否則治療咳喘則難順愈。然而疾病絕無常勢,臨診中應當知常達變,始終應以辯證施治為原則,應抓住疾病的本質及主要矛盾,給予相應的方法治療。治療咳喘不離四法,順序時可變,但四法法則不可變也。
證治經驗
治療癌症,當以中西內外針氣膳心協同作用: 認為治療腫瘤應採取
協同綜合治療的措施,才能在臨床效果上取得突破,獲得較好的療效。協同綜合治療可以概括為“中、西、內、外、針、氣、膳、心”八字治療方針。
中
是指中醫。堅持以中醫為主的原則,以中醫理論指導臨床醫療實踐。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和各個不同的體質進行辨證論治。對於腫瘤治療,必須做到防治相結合。預防腫瘤的發生比治腫瘤更為重要。主張防患於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應重視食療、藥膳、養生保健集一體的預防措施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正氣,增強抗邪能力,以防止腫瘤的發生、發展。
西
是指西醫。認為更好地治療惡性腫瘤,中醫應同西醫結合起來,做到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這樣對於腫瘤治療更為有效,這是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必由之路。西醫在腫瘤的診斷及治療都有其獨到之處,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日益發展,可視為中醫四診的延伸。西醫已儘可能地實行微觀診斷,補充了中醫診斷定位的模糊概念。在治療上,創立了以手術、化療、放療為主體的三種主要的治療方法。而三種治療方法亦在不斷創新、改進,應該值得借鑑。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首先以手術治療為主。主張儘早、儘快地局部切除腫瘤,只要病員能承受手術治療的,就應以先手術治療。曹氏數十年的臨床觀察體會,不主張施行大面積清除掃盡的手術方法,認為以局部的腫瘤實施局部切除,也不主張作廣泛淋巴結切除。認為淋巴結是人體內的保衛機構,是人體的堅強衛士,若是大量清除淋巴後致無門戶要塞可守,則敵人更易登堂入室,如此腫瘤更易轉移。若是腫瘤復發或轉移時,在身體條件可許下,可以反覆多次手術,發現一處,就切除一處,那裡變性就切除那裡。曾有一位金姓患者,先後作四次切除手術,他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和與病魔作鬥爭的決心,目前病情穩定,仍可以乘車近兩小時去上班。至於放療、化療,特別是化療,認為更應當量力而行。應根據各自的體質及承受治療的能力而定,不宜偏面強調足量及完成療程,體質不允許或承受治療能力不夠,則可推遲放、化療,或減量治療,甚至可停止放、化療。放、化療不宜再三施用,否則對整體的損害可能過大於功。
內
是指內服法。以內服中藥為主。內服作為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數千年已延用不息。內服藥物,重要的是能正確的辨證論治,合理的用藥配伍,要做到傳統的理論與民間驗方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方法以扶正與祛邪靈活套用。
外
是指外治法。在人體的體表,按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採用藥物在體表以薰、浴、膏、敷等方法進行外治療法,可補充內服法作用。曹氏在腫瘤的外治法中,較多選用敷臍、局部外敷和藥物薰洗等。敷臍。祖國醫學認為,臍為神闕穴,是人體諸穴中最大最特殊結構之穴位,是任脈、督脈、沖脈的起源處,乃“一源三岐”。三脈經氣之間,具有對於奇經八脈縱橫交錯,可以百脈相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藥物完全可從皮膚吸收而發揮治療作用。故常採用蟾酥膏中加入雲南白藥敷貼臍孔,具有解毒、消炎、止血、活血、止痛,抑制癌細胞的多項作用。
局部外敷。胸水明顯者採用民間驗方外敷,即以鮮蔥250g連根須洗淨搗爛糊狀,再加適量蜜糖調和,外敷於患部。對消胸水及止痛療效均佳。
藥物薰洗。可將內服湯藥在煎服二次後,充分利用原藥渣再加水2000ml再煎一次,煮沸後倒出藥液,作為外用薰洗液,或可用濕毛巾浸藥液後在局部外洗敷貼,可以止痛、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消炎療效頗佳。
針
是指針灸。是用針灸的方法參與對腫瘤的治療。包括傳統的針刺、灸法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針麻、紅外、雷射、脈衝、磁療等治療儀等,以達到各盡所能,異曲同工,奇特而意想不到的療效。
氣
是指氣功療法。氣功是一種通過訓練者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綜合性的意念、呼吸、按摩和肢體運動等訓練為其特徵的治療方法。在腫瘤的防治中起到積極作用。例如郭林氣功,以動與靜相結合,以調心、調氣相結合,使人體發揮最佳潛能,提高機體的修復和抗病能力。使血液、內分泌、免疫系統中可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力及防病能力等,是大有裨益。
膳
是指藥膳或食療。通過有目的的選擇某些食品作為主食或輔食,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深受病家的重視和歡迎。在食療、藥膳中,根據具體病情,以辨證進行綜合分析,按虛、實、寒、熱的不同,採取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分別給予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的食品以及少量藥品治之。補氣常以人參為主。以生曬參3~5克開水浸泡一夜,次晨隔水燉服。偏陰虛者可以西洋參3~5g燉服。補血常以當歸、龍眼肉,同時配蓮子可抑制龍眼肉之溫燥,煮粥飲服。補陽以鴿子肉、羊肉、狗肉、巴戟等燉服。補陰以龜、鱉、杞子等燉服。若能配合堅持藥膳、食療者,均具有更好的抗病、防病和提高生存質量的作用。
心
是指心理療法。在防治腫瘤中,利用中西醫結合的心理治療方法,來解除病員的心理障礙,正確地認識到疾病的性質,從而發揮人體內的內分泌、神經、免疫功能的潛在抗病能力,達到防治腫瘤的目的。尤其是對腫瘤患者的心理治療中,可歸納為“五要,五不要”、“三心”、“二知”、“二行”。五要五不要:“要站起來,不要跪下去”。鼓勵病人樹立起戰勝癌症的信念,千萬不可自已喪失信心,被腫瘤所嚇倒。“要鬥爭,不要怕”。要鼓勵病人通過自己的鬥爭,最後是能戰勝腫瘤的,對腫瘤不要害怕,不能喪失鬥志。“要安定,不要亂”。這包含二個含義,一是指自己的心理狀態要調節到穩定狀態,正確對待癌症,不要心緒紊亂。二是指對治療方案要穩定,不要病急亂投醫。“要樂觀,不要悲觀”。鼓勵病人要保持樂觀態度與疾病作鬥爭,千萬不要悲觀失望。要經常參加公共娛樂活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最大限度的調節自己的抗病能力。“要重視,不要輕視”。癌症是疑難重症。在戰術上要重視,各方面的防治均要積極有效,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或加以忽視。
三心:治療腫瘤要做到“增強信心,下定決心,堅持恆心”。即要有戰勝癌症的信心在,戰術上要有採用各種方法與癌症作殊死搏鬥的決心,要有與癌症打持久戰的恆心。只有這樣,才能戰而勝之。
二知:對腫瘤的治療,要做到主客觀情況了解掌握提十分正確,即“知己知彼”。
二行:“量力而行,三思而行”。告誡病人特別是對放、化療,要充分考慮自己的體質,以病員體質能否承受其治療為標準。不能偏面盲目追求療程劑量等,否則將不利於對腫瘤治療。治療惡性腫瘤,通過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使不少患有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腎癌、膀胱癌、甲狀腺癌、腮腺癌、喉癌等患者獲得了新生。有的已基本治癒,不少病人已超過15年的生存率,生存質量已有顯著提高。不少患者已勝任正常工作,與常人無異。所以治療腫瘤,貴在堅持綜合治療,千萬不可偏廢,各種療法應當互相協同,要靈活套用,才能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學術觀點
百病源於正虛,擅長扶正祛邪
曹氏認為,在診治疾病時,無論是常見病、多發病,還是疑難雜症,扶正祛邪均 為主要的醫療特色之一。由於疾病發生,其原因總是人體正氣虛弱。正如《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無論是外感六淫,病邪自口鼻而入,或從皮毛內侵,均因其正氣虛弱或營血虧少而不能御邪。更因內傷七情,可導致臟腑功能虛損,百病發生責於人體正虛。這一觀點:從正虛出發,以匡扶正氣,祛除邪氣,冀以改變邪正雙方力量之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愈的轉化。正,包含著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抗病能力以及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扶正是運用補養藥物或其它中醫的綜合治療手段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和恢復健康的方法。邪,是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痰、瘀等。祛邪是選用攻逐藥物或其他中醫治療手段達到祛邪除病目的。在臨診中,既扶正氣,又祛邪氣,使正氣恢復而不留邪,邪氣祛除而不傷正。必須根據病情的正虛邪實的主次而採用不同的扶正祛邪方法,若正氣虛明顯者,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若邪實明顯者,則以祛邪為主,兼顧正氣。同時根據病情的變化及需要,或先扶正後祛邪,或先祛邪後扶正,靈活套用,旨在必須要及時有效地祛除邪氣而即時促使正氣的恢復。
治本側重脾胃,用藥甘潤相濟
曹氏數十年來精研醫學典籍,深得《內經》“治病必求其本”之精髓。治本尤重脾胃,亦是又一醫療特色。李東垣先賢的學術觀點,給以豐富充實指明了治病時重視治本為原則,認為病無大小,必以治本為第一要義。從疾病的證狀、體徵表現外在現象,經過充分蒐集,通過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分析,辨證論治,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及病變機理,方可正確地實施辨證論治。脾胃為後天之本,人身氣血生化之本源,為五臟之根蒂。治本側重脾胃的特色,在調補脾胃時,遵循《內經》:“脈有胃氣曰生”。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施。所以在臨診時,凡陰陽氣血諸虛之病,皆當注重保護胃氣為急,補養脾氣為先。配伍用藥時,注重甘潤相濟,如調理胃氣,常以人參、淮山藥、茯苓、蓮肉、甘草、大棗或棗仁、沙參、麥冬、白芍、砂仁、谷芽麥芽等。補脾陰則用石斛、牛膝、白芍、棗仁、生地、枸杞子、茯苓、甘草、車前等主用酸甘柔潤之劑。對於陰血虧損之證,首重脾胃之氣,若陽氣虛弱而不能生陰血者,常以六君子湯為主治之。陽氣虛者酌加炮姜,若胃土燥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四物湯加味,若脾胃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則以八味丸加減之。
崇尚衷中參西,辨證辨病結合
曹氏衷心於中醫事業,長期來堅持以中醫為主,耕耘在中醫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棄門戶之見,博採眾長,衷中參西,倡導中西醫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又一醫療特色。
曹氏認為中、西醫有其結合的基礎。中醫學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以整體觀念,辯證診治為特點的獨特理論體系。數千年來巨觀地指導著醫療實踐,體現著強勁的生命力,但在微觀上尚顯不足。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迅速時期,在某些領域,特別在微觀方面,充分體現了現代醫學所具有的優點及長處。但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醫學存在著難以用微觀的方式來闡明一切的不足,而中醫的巨觀理論確能給予明確的闡述。兩者在理論上是可以相互為用的。中醫與西醫,這兩套醫學理論知識,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汲取他人長處為我所用。在診斷上,可利用一切檢查手段,使中醫的診斷由巨觀逐漸走向微觀,西醫的檢查手段,是祖國醫學四診的延伸,可汲取之而洋為中用。在治療上當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選用藥物上,既要符合中醫辨證的原則,又要符合現代醫學所具有的藥理作用。
治療養生一體,食療藥膳互助
遵循“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古訓。在治療各種疾病時,除給予藥物治療外,尤其重視食療、藥膳的套用,並且指導養生保健的方法,逐漸形成了防治結合的又一醫療之特色。
蓋疾病的發生,關係到邪正兩個方面。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正氣不足是疾病產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外邪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乾”。正氣的強弱是由體質所決定的。因此增強體質,提高正氣抗邪能力的關鍵。認為增強體質,要注意調攝精神,鍛鍊身體,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適當的藥膳、食療等諸方面。在臨診中,經常不厭其煩地強調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調解精神,提倡精神愉快,不貪慾妄想,在心理上要做到“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無論在順境或逆境時,均應保持恬淡虛無,要做到精神內守。
加強鍛鍊,自擬了一套適用於在小環境內或室內即可鍛鍊的保健操,簡稱為“理頭、敲身、擱腿法”。理頭,即用手指由前向後梳理頭部。理頭後能提高腦供血,增強腦組織的血液循環和改善腦功能。因為頭為諸陽之會,“頭者,精明之府”,“諸髓者皆屬於腦”。堅持經常理頭可預防老年性痴呆及腦缺血性疾病的發生,可以延緩衰老而強身祛病。敲身,是利用雙手掌部,互相交叉拍打前胸後背,左、右肩部,並逐漸拍打到腰腿部,反覆打5~10分鐘,這樣可增加胸腹部組織血液循環,活血通絡,滑利關節,提高心、肺、腸胃功能。擱腿,是分別將單腿擱起,一腿站立、一腿伸直擱起,逐漸提高高度,凳子、台子,窗台等等都可利用。“衰老從腿起”,擱腿可提高腿部力量及下肢功能。尤其是能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長期堅持可使腰板挺直,步履輕捷。還有氣功療法等等之有益鍛鍊,均可自行選擇。鍛鍊貴在堅持,必須持之以恆,定有大益。平時應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藥膳食療。聖人之所以全民生者:“五穀為善,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藥膳中,氣陽虛者常用人參、米仁、黃芪等健脾益氣藥物;陰血虛者常以西洋參、枸杞子、當歸、麥冬等養血育陰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