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

消炎

消炎,拼音是xiāo yán,是動詞詞性,指使炎症消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消炎
  • 外文名:無
  • 詞目:消炎
  • 讀音:xiāo yán
  • 釋義:動詞,使炎症消除:~止痛
詞語解釋,醫學用語,炎症局部表現,炎症病因,注意事項,

詞語解釋

消炎,是指抑制炎症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通過抑制炎症因子的產生,使炎症得以減輕至消退,同時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緩解。

醫學用語

炎症
炎症,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發炎”,是機體對於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表現為紅、腫、熱、痛。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於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況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體的自動的防禦反應,但是有的時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對人體自身組織的攻擊、發生在透明組織的炎症等等。
當發生炎症時,建議不要隨意用藥,應當要分清症狀再用藥。一般來說,炎症有病毒性感染和細菌性感染之分。如果發生的炎症並僅僅是病毒性感染,可以使用解熱鎮痛抗炎藥,即能緩解、抑制機體炎症反應如“紅、腫、熱、痛”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布洛芬等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

炎症局部表現

以體表炎症時最為顯著,常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其機理是:
1.紅:是由於炎症病灶內充血所致,炎症初期由於動脈性充血,局部氧合血紅蛋白增多,故呈鮮紅色。隨著炎症的發展,血流緩慢、淤血和停滯,局部組織含還原血紅蛋白增多,故呈暗紅色。
2.腫:主要是由於滲出物,特別是炎性水腫所致。慢性炎症時,組織和細胞的增生也可引起局部腫脹。
3.熱:熱是由於動脈性充血及代謝增強所致,白細胞產生的白細胞介素Ⅰ(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PGE)等均可引起發熱。
4.痛: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因素與多種因素有關。局部炎症病灶內鉀離子、氫離子的積聚,尤其是炎症介質諸如前列腺素、5-羥色胺、緩激肽等的刺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炎症病灶內滲出物造成組織腫脹,張力增高,壓迫神經末梢可引起疼痛,故疏鬆組織發炎時疼痛相對較輕,而牙髓和骨膜的炎症往往引起劇痛;此外,發炎的器官腫大,使富含感覺神經末梢的被膜張力增加,神經末梢受牽拉而引起疼痛。
5.功能障礙:如炎症灶內實質細胞變性、壞死、代謝功能異常,炎性滲出物造成的機械性阻塞、壓迫等,都可能引起發炎器官的功能障礙。疼痛也可影響肢體的活動功能。

炎症病因

任何能夠引起組織損傷的因素都可成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生物性因子
細菌、病毒、立克次體、支原體、真菌、螺旋體和寄生蟲等為炎症最常見的原因。由生物病原體引起的炎症又稱感染(infection)。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可以直接損傷組織;病毒在被感染的細胞內複製導致細胞壞死;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病原體感染後通過誘發的免疫反應而損傷組織,如寄生蟲感染和結核。
(二)物理性因子
高溫、低溫、放射性物質及紫外線等和機械損傷。
(三)化學性因子
外源性化學物質如強酸、強鹼及松節油、芥子氣等。內源性毒性物質如壞死組織的分解產物及在某些病理條件下堆積於體內的代謝產物如尿素等。
(四)異物
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的異物,如各種金屬、木材碎屑、塵埃顆粒、及手術縫線等,由於其抗原性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
(五)壞死組織
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可引起組織壞死,組織壞死是潛在的致炎因子。在新鮮梗死灶邊緣所出現的充血出血帶和炎性細胞的浸潤都是炎症的表現。
(六)變態反應
當機體免疫反應狀態異常時,可引起不適當或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組織和細胞損傷而導致炎症。免疫反應所造成的組織損傷最常見於各種類型的超敏反應:I型變態反應如過敏性鼻炎、蕁麻疹,II型變態反應如抗基底膜性腎小球腎炎,III型變態反應如免疫複合物沉著所致的腎小球腎炎,IV型變態反應如結核、傷寒等;另外,還有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注意事項

1、消炎藥不是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不是消炎藥。
2、消炎藥主要有非甾體類和甾體類。非甾體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芬、雙氯芬酸、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布芬、等等。甾體類主要就是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即糖皮質激素。
3、常見的抗生素有如下一些:
青黴素類(如青黴素G、青黴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
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氨苄、頭孢拉定、頭孢呋辛、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等)
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羅紅黴素、阿齊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等)
氨基糖苷類(如鏈黴素、慶大黴素、阿米卡星等)
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土黴素、 強力黴素等)
氯黴素類(如氯黴素)
喹諾酮類(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磺胺類(如複方新諾明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