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劫齊桓公

曹沫劫齊桓公

《曹沫劫齊桓公》是一篇記敘性文言文,作者是司馬遷,出自《史記·刺客列傳》,主要講述了曹沫因得到魯國賞識被任命將軍與齊國鬥智鬥勇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曹沫劫齊桓公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史記·刺客列傳
  • 作者:司馬遷
原文,注釋,譯文,歷史評價,

原文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⑴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⑵。魯莊公懼,乃⑶獻遂邑之地以和⑷。猶復以為將。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⑸。
桓公於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⑹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以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⑺,君其圖之⑻。”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⑼。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⑽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⑾。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⑿地盡復予魯。
——節選自《史記·刺客列傳》

注釋

⑴事:為...做事
⑵三:此指多次。敗北:戰敗而逃。北,敗逃。
⑶乃:於是
⑷遂邑:魯國的地名。和:求和。
⑸盟:結盟。
⑹左右:指齊桓公身邊的人。莫:沒有人。
⑺此句意思是說:齊國已經侵占到魯國的城下了。
⑻圖:考慮。
⑼盡:所有。侵地:被侵占的領土。
⑽辭:言語
⑾倍:通“背”,背棄。約:約定。
⑿亡:丟失
13:許:答應.

譯文

曹沫魯國人,因為英勇而為魯莊公辦事。魯莊公欣賞他的勇氣。(當時)曹沫做魯國的將軍,跟齊國作戰,多次戰敗而逃。魯莊公害怕了,就獻遂邑(這個地方)給齊國來求和。但魯莊公還是讓曹沫做將軍。齊桓公答應跟魯莊公在柯地相會並結盟。
齊桓公和魯莊公在壇上結盟以後,曹沫手裡拿著匕首挾持齊桓公,齊桓公左右的侍從沒有一個敢動,齊桓公於是問曹沫說:“你想要做什麼?”曹沫說:“齊國強大而魯國弱小,可是你們強大的齊國侵略魯國也已經太過分了。現在魯國都城的城牆倒下來就會壓到齊國的邊境。您還是好好考慮一下該怎么做吧。”齊桓公於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國土。齊桓公說完以後,曹沫扔下匕首,走下壇,面朝北方坐在群臣的位置,臉色沒有改變,說話跟原來一樣若無其事齊桓公很生氣,想違背約定。管仲說:“不能這樣做。如果為了貪圖小利來使自己痛快,就會在諸侯間失去信義,最終失去天下的援助,不如把土地給他們。”於是齊桓公就把所侵占的魯國土地歸還魯國。曹沫多次戰敗所失去的土地也全部回到魯國手中。

歷史評價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燕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索隱述贊:「曹沫盟柯,返魯侵地。專諸進炙,定吳篡位。彰弟哭市,報主塗廁。刎頸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奪魄,懦夫增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