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知識與欣賞

書法知識與欣賞

拓本看,此帖書寫自然,全無矯揉造作之態。在章法安排上,其字大多獨立,也有兩個字相連,甚至三個字相連的。雖然其字大多不相連,但在氣韻上卻能上下左右顧盼有姿態,所謂“字雖斷而意相連”。用筆方折勁峭,轉折處鋒棱畢露;中鋒行筆,體勢婉轉,疏放妙妍,意態活潑,是筆方勢圓的典範性佳作。章法上隨手寫來,字跡大小相間,疏密自然,氣象超然,如閒雲野鶴,瀟灑飄逸,但不失法度規矩,毫無流滑連綿之弊,可為學草之正宗。

基本介紹

  • 書名:書法知識與欣賞
  • 又名:書法知識與欣賞
  • 作者:李天民
  • 譯者:李天民
  • ISBN:753212387
  • 定價:20.0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09-01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圖書編號:1963966
簡介,目錄,

簡介

從拓本看,此帖書寫自然,全無矯揉造作之態。在章法安排上,其字大多獨立,也有兩個字相連,甚至三個字相連的。雖然其字大多不相連,但在氣韻上卻能上下左右顧盼有姿態,所謂“字雖斷而意相連”。用筆方折勁峭,轉折處鋒棱畢露;中鋒行筆,體勢婉轉,疏放妙妍,意態活潑,是筆方勢圓的典範性佳作。章法上隨手寫來,字跡大小相間,疏密自然,氣象超然,如閒雲野鶴,瀟灑飄逸,但不失法度規矩,毫無流滑連綿之弊,可為學草之正宗。 書摘1 總之,東晉書法的成就,無論在書法家的人數上,或在書法藝術的創作成就上,或在書法理論研究的成果上,都是空前的。其中最突出的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代表的王氏家族。
王羲之(307~365年)字逸少,山東琅琊臨沂人。其父王曠,與王導、王廛是堂兄弟。王家世代為官,文學藝術的積澱豐厚。王導的書法師法鐘繇衛覬等書家,以草書和隸書名世。永嘉渡江時,他還把鐘繇的《宣示帖》藏在衣帶中帶到江左;王廛書法學張芝衛覬,渡江時也隨身帶索靖的《七月二十六日帖》至建康,其“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的書學觀,對王羲之有很大的影響。
王羲之少年時代隨族遷移至建康,住在烏衣巷。幼年的羲之開竅甚遲,訥於言。但望族的優越經濟條件和家族文學藝術淵源的涵養,使他在十三歲那年受名士周覬的青眼相待,始受世
人所重。青年時代顯露出超眾的才華,超凡脫俗,風度翩翩,言行舉止都為時人矚目,於是有了“擇婿東床”的典故。後授職移居會稽,官至會稽內史(相當於郡的太守),授右將軍。永和十一年(355年)稱病辭職,公元365年病故。他不僅書法出眾,文學水平也極高;他受儒家人世觀和道教出世思想的影響都很深。從主體上看,他從小就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構建以儒家民本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骨架,努力於經世致用之學,對政治經濟軍事醫學都有所研習,為他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得意時能以道家出世思想求得超脫,不為紅塵煩惱所羈絆,從而在文學藝術上多一份瀟灑與飄逸。在他們這樣的大家族裡,他的政治生涯算是很不起眼的,但書法藝術的光輝則足使家族生輝,光耀千古。
王羲之的書法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少年時師從衛夫人鑠等人,學習鐘繇衛恆索靖等名家的真跡,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並受蒙師的潛移默化,印入了優美的書法藝術特徵。第二階段是青年時期,系統地學習前人的碑刻與真跡,全面掌握各種書體的藝術精髓,逐漸顯現了自己的風格;但從總體上看,書風還是比較質樸的。第三階段是中晚年,致力於繼承中的改革創新,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徵。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主要體現在他把漢代以來古樸的書體變為妍美流便的新書體,其作品為歷代所寶,影響所及,至高無上,被譽為“書聖”。
王羲之是一個書法全才,章草、八分、飛白、行、真、草都精通。他也是一個多產藝術家,在世時不知寫了多少作品。他死了,一百多年以後,藏於南朝宮廷中的二王牌墨寶尚達六七百卷,可惜大多焚於侯J12:~L(555年)。李世民於貞觀中復求得羲之墨跡2290張,裝裱為13帙128卷,其中楷書50紙,行書240紙,其餘為草書。唐代安史之亂前後,王書又逢劫難,北宋刻《淳化閣帖》時,所匯羲之書法只230種左右。至今日,可以肯定的羲之真跡連一件也難尋了!
王羲之最大的書法藝術成就體現在所作的遒美勁健的行書上,以《蘭亭序》(見折頁)為代表的作品,把中國的行書藝術推到“盡善盡美”的頂峰!
蘭亭序》是一篇記敘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一批文人在會稽蘭亭舉行“祓楔”雅集的文章,以文美而被後人收人《古文觀止》,以書法美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據傳,《蘭亭序》的真跡因唐太宗生前無以復加的喜愛而殉葬昭陵,現在所見的幾個本子都是由弘文館拓書人此前根據真跡雙鉤廓填而成,其中以馮承素摹的、有唐中宗“神龍”小印的最接近真跡。因為王書無存世真跡,引出了近世諸多質疑和爭論,其中以郭沫若最為激進。他於1965年在《文物》雜誌6月號上發文斷言《蘭亭序帖》是智永之徒的偽托,無視魏晉以來書法篆隸楷草行書並存的大量文物的存在,咬定晉代只有隸書體,所以“楷體書”《蘭亭序帖》必然是偽跡。①高二適對此提出反駁後,《文物》8月號上又刊郭沫若駁議,9~12月號上都出現附從郭論的文章,以致暫時無人敢再議。
我們認為,既然東晉已有行書是不爭的事實,《蘭亭序帖》的書法水平無出其右也是不爭的事實,若能以確鑿的證據考證出它非出自王羲之之手,也可了卻史學界的一段疑案,誠為佳事;但強硬“考證”它不出自王羲之之手的做法,又有多大意義呢?
王羲之楷書的傳世摹本和刻帖以及傳為真跡的有《樂毅論》、《東方朔畫贊》、《黃庭經》、《孝女曹娥碑》等。其中以《黃庭經》的社會影響為最大。據傳真跡為小楷60行,褚遂良等評為羲之楷書中第一,唐開元間尚存內宮,安史之亂中失落,有多個臨本傳世。《孝女曹娥碑》有小楷絹本存世,凡27行438字,無款,傳為羲之真跡。從這些作品來看,楷書已脫盡隸意;字形無拘無束.充滿生機。
王羲之的草書受張芝的影響很大,並在體勢上進一步向今草過渡。今草中出現了較多的“詞連”(即一個詞的兩個字連筆書寫),體勢縱橫,神采飛動,有“龍躍天門”、“虎臥風闕”之譽,體現出一種沖和美與飄逸美的神韻,在草書的發展史上有重要的意義。作品至唐初還能收入內廷兩千餘張,可見早先數量是相當多的。草書中以《奉橘帖》、《快雪時晴帖》、《姨母帖》、《初月》、《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十七帖》(見圖版十八)、《游日帖》、《寒切帖》、《長風帖》、《七月都下帖》較為著名,有摹本或刻帖行世。(插圖5,《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留下的書法論文有《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書論》、《筆勢論十二章》、《用筆賦》、《記白雲先生書訣》等。
王羲之與元配郗氏夫人有七子一女,亦皆以工書著稱,而以王獻之最為出眾。
王獻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第七子。在書壇上與其父合稱為“二王”;年幼時言語不多,得當朝重臣謝安的器重而仕途平順,但無甚政績。先娶郗曇之女郗道茂為妻,後迫於皇命而休郗氏尚新安公主。生有一女,後立為皇后。按道教規矩臨死前要懺悔一生過失,獻之臨終說:“不覺餘事,唯憶與郗氏離婚。”因官至中書令,而繼任者王珉是其堂弟,也善書法,故人稱王獻之為“王大令”或“大王令”,乇珉為“王小令”、“小王令”。
王獻之五歲時得衛夫人教授書法藝術,七八歲時其父從背後拔筆不脫而預言“此兒書,後當有大名”(註:這個故事後來被人誤解了,以為執筆越緊越好,也誤了不少人。其實執筆鬆緊沒有一個定量,一般而言不宜過松,否則把筆不穩;也不宜過緊,否則力量中途白白消耗,會影響全身之力的傳達入紙,且易死於僵硬。執筆的鬆緊應該是根據不同字形、不同字型和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變化的,過與不及,都不可取)。

目錄

總序
上編 中國古代書法發展史
第一章先秦書法史
第一節 商代書法史
第二節 周代書法史
第三節 秦代書法史
第二章兩漢三國書法史
第一節 西漢時期書法史
第二節 東漢時期書法史
第三節 三國時期書法史
第三章兩晉南北朝書法史
第一節 西晉書法史
第二節 東晉書法史
第三節 南朝書法史
第四節 北朝書法史
第四章隋唐書法史
第一節 隋代書法史
第二節 初唐書法史
第三節 盛唐書法史
第四節 中晚唐書法史
第五章五代兩宋書法史
第一節 五代書法史
第二節 北宋書法史
第三節 南宋書法史
第四節 金代書法史
第六章元代書法史
第一節 元初書法史
第二節 元中後期書法史
第七章明代書法史
第一節 明代初期書法史
第二節 明代中期書法史
第三節 明代晚期書法史
第八章清代書法史
第一節 清國中期書法史
第二節 清中後期書法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