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中感悟生命

《書林中感悟生命》由豆麥香編著,屬於散文類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林中感悟生命
  • 作者:豆麥香
  •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類型,作品內容,

作品類型

散文

作品內容

看閒書是我的一大嗜好,但迫於生活的壓力,這點嗜好也日漸艱難起來——職稱得考,學歷得提高,於是看不完的專業書就象不停絮叨你不如人的妻子,嗜好則像那插足的第三者,儘管你們情投意合,但現實那得她容身,只得在夾縫裡生存。偶爾的相會,足以讓你回味無窮——下面的一些話,就是我在看過的一些閒書中摺疊起來的幾枚樹葉,上面散布著的生命脈絡依稀可見。
曾在《萌芽》上看過一篇描寫大學生愛情的小說《微小的人》,其中一段滲透生活至理的話使我眼睛一亮:無論一個人曾有過如何親密的伴侶,熱鬧的家庭,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有第二人能夠伴隨著他走過一生中所有階段,生命是如此的神秘和自閉,有些角落,別人永遠走不進……在黃昏的街角,在生活的轉口,只有自己能夠幫助自己,沒有救世主,沒有拐杖,甚至沒有捷徑。生命是你自己的,你獨自擁有了她,你便獨自為她負全盤的責任。 確實,生命是神秘和自閉的,我們甭想完完全全了解一個人,甭想完完全全的被人理解,也甭想完完全全了解自己。因為人不同於其他動物,有思想,有感情,長了一顆複雜的心。這些看似為彼此了解和了解自己而準備的,但又成了一道屏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是孤獨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哭聲中開始生命,而在別人的哭聲中結束生命。更何況主宰這生命的命運多半還不是由我們來決定的。正如英國作家哈代所說:“人的命運是諸神的戲弄,是由一個睡眼朦朧的織網者手指無意識地、而又熟練地編織出來的。”生命的宿命性造就了我們只能最大限度的去拯救自己,朋友、親人、別人只能幫你一時,而無法助你一生,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要放棄自我,不要坍塌了自己對自己的支柱,哪怕我們在爬行,也要以飛的姿勢去完成。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就不需要去了解別人和被人了解了,恰恰相反,正因為孤獨,我們更渴望去了解和被了解。正如《梵谷自傳》中梵谷所說:“在我們的心靈里,也許有團火,但從來沒有人走近這團火,以使自己得到溫暖,過路人只看見從煙囪冒出的一點菸……”梵谷多希望被人了解呀,但是沒有,最後只能瘋掉並自殺。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重演。誰不希望自己心中的那團火能被人看見,溫暖別人照亮自己?!這使我想起了看過的另一部小說《請與我同行》中的一段話:世界上有一個人就有一條路,這么多的路是縱橫交錯的,你瞧,本來我們正在各自的路上行走,可是走著走著碰面了,相識了,路在這裡相交了。人們要相識非常容易,要緊的是相識時有沒有心與心之間的碰撞、閃光,冒出五顏六色的火花?……是的,我們一生中會認識許多人,但我們能了解幾個?這固然與生命的神秘和自閉有關係,但何嘗與我們的漠然不無關係呢。我們遠遠看見煙便走了,哪想過或有勇氣走近去發現那團火呢,更何談冒出五顏六色的火花呢。所以珍惜相遇的每一個瞬間,彼此以坦誠的心去對待,理解別人,也使自己被理解,使本來就孤獨的人生多一點色彩、多一點激情、多一點樂趣。
就像《格調》一書的主編兼譯者石濤在“譯者前言”中所引用的法國後現代大師羅蘭?巴特所談理想生活的話:有點錢,不要太多;有點權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閒暇。這閒暇用來讀書、寫作、和朋友們交往,喝酒,聽音樂,旅行等等。當然像我之輩誰不願過這種有品位的生活,但對於我們來說首先是要拿出僅有的閒暇來,用心去對待遇到的每一個人,用心去認識自己,然後再去追求王小波一貫的思想——有趣和所謂的品位。
(全文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