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與政治

《暴力與政治》是李大釗所著作品,出自於《李大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暴力與政治 
  • 作者:李大釗
  • 作品出處:李大釗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愚當執筆而欲有所論列,有一問題,首先迴旋於腦際而不能不舉以自叩者,即在今日之象,吾儕尚有國家與政治之可言否也?自來學者之釋國家,言人人殊,而其精要可采者,美儒柏哲士之言為足稱矣。彼謂國家與主權實為一體,凝者則為國家,流者則為主權。由客觀言之,憲法上有創造或變更政府之最高權能者,即為主權者,即為國家。準斯言以求國家若主權者於吾《約法》之中,舍握有造法權之國會無足當之者。顧自督軍團肇變以還,強力迸發,集矢國會,威暴所劫,遂爾立解,至高無上之主權,不知其已移於何所?然則今日之象,無國家也,無政治也,搶攘縱橫者,暴力而已矣!夫政治集團雲者,以其服隸於共同政府之下,示異於人眾之生於無治或自然之域者也。暴力之下,生活秩序全然陷入危險,是直反吾儕於無治自然之域,使之以力制力,如鷙鳥暴獸之相爭相搏以自為殘噬焉耳。嗚呼!循是以往,黯黯神州,將復成何景象矣!
蓋嘗論今日之政治,固與強力不相容者也。專制之世,國之建也,基於強力;立憲之世,國之建也,基於民意。初民甫脫於自然之境,往往暫戴一軍權首酋,斯時有所組織,必以強力為厥要素,此亦勢所使然,不得已也。而政象天演,至於今日,自由思潮,風起雲湧,國於大地者,群向民治主義之的以趨,如百川東注,莫能障遏,強力為物,已非現代國家之所需,豈惟不需,且深屏而痛絕之矣。昔在希臘,哲家輩出,若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諸人,皆嘗說明其理想的市府國家,其所崇重之精神,即近世自由國家所本而蛻化者焉。在是等國家,各個公民均得覓一機會以參與於市府之生活,個人與國家之間,絕無衝突軋轢之象,良以人為政治動物,於斯已得自顯於政治總體之中也。政治總體不臻於完備,絕無完備之人,一言市府之完全,意即包含公民身份之完全,教育與訓練,皆為首務,所以使公民各知其於市府職務有其當盡之分位也。亞氏嘗分政治為二類:一為與國家實利相調和者;他則為引起叛背之原,勢將傾毀國家者。善良政治之官吏,恆仍保其地位以為政治體中自覺之分子,覓種途徑以服事其國,更無一己之意思離異於市府之利益,是皆真實政府之特質也。若夫惡厲政治則不然。居臨民之位者,恆自異於平民,利用官職,以為自張之具,庶政皆依強力以處理之,以致人民與官吏之間,惡感叢積,儼成敵國。故彼惡政治之奏凱,其意即為政治體之破壞,代之而興者,乃為由治者與屬隸構成之國家。在若而國,治者發號施令,惟所欲為,屬隸則迫於強力,奉命惟謹而已矣。亞氏更本茲二類析為六體:曰君主政治,曰貴族政治,曰民主政治,此其良者;曰暴君政治,曰寡頭政治,曰暴民政治,此其厲者。君主而軼於政軌,不自分於為政治總體之公僕,以納民於軌物之中,則為暴君矣。貴族而昧於市府公僕之義,結納徒黨,以破壞市府,則為寡頭矣。民主政治為理想中最良之治制,足使全體公民養成一種習俗,人各本於公約,以於市府之職務自覓其分位;若其敝也,將變而為由煽民之雄以暴力指揮之治制,即所謂暴民政治是矣。此等形體之區分,雖未必足盡今世治制之種類,而其遣辭立義,所涵界范,亦或與今日所通行者不盡相符,甚且適得其反焉;惟其精要所在,固不在此等形體,而在其據以分類之根本問題,即其政治與市府生活相調和,抑以強力加於市府之問題也。亞氏之意,以為有人民焉,什九皆承認永久奴制為當,且全服從其所主之意思。當此之時,其政治體之所蓄納,必為其人民之小部,彼奴制流行之所,於家族有主奴之關係,於國家自成治者與屬隸之關係,治者命而屬隸從焉。是等治者,無問其為一人、為少數抑為多數,鹹有恃乎強力,將其意以加於市府國家之勢,任何政體,施之於用,盡為惡矣。為其橫分公民為治者與屬隸二級,而以強力之關係介於其間,市府之真正理想,將從而消滅也。夫公民身份而成於崇信奴制之人,則其有一政府以強力宰制民眾者,乃為必然之事。逮於晚近,奴制既廢,政治體構成於民眾之全體,非僅居其一部,治者同時兼為民眾之屬隸,而希臘諸哲理想之國家,始於人類史中開一新紀元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直隸樂亭縣(今屬河北省)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後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1917年底,被聘為北京大學圖書部主任,後兼任北京大學政治學系、史學系教授,校評議會議員,校長室秘書。1920年10月創建北京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起,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員會書記、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1924年國民黨改組後,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4月被奉系軍閥殺害。遺著編為《守常文集》、《李大釗全集》等。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