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信息
部首:丨部 外筆畫:7 總筆畫:8
五筆86:JHNR五筆98:JHNR倉頡:LLNSH
筆順編號:25112533 四角號碼:57027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545
字形對比
下圖中從左至右依次是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的字形,雖然大體上十分相像,但還是有一點細微的差別的。
字源演變
漢字演變
暢字演變
詳細字義
〈形〉
1.(形聲。從申,從昜( yáng),昜亦聲。《說文》所無。“申”意為“繁殖子孫”,“昜”意為“播散”。“申”與“昜”聯合起來表示“子孫繁衍播散”。“子孫繁衍播散”既指縱向的繁殖:父→子→孫,又指橫向的繁殖:子女和孫子女的各自婚配。除了縱橫兩向的人數擴張外,還包括時間的連續和居住地域的擴大的意思。本義:子孫繁衍播散。
引申義:(空間)無阻礙,(時間)無間斷)
2.同本義 [smooth;unimpeded]
登台四望,三面皆暢。——《韓非子·說林上》
3.又如:通暢(運行無阻);順暢(順利通暢,沒有阻礙)
4.舒暢 [comfortable]
美聲暢於虞氏。——《文選·張衡·西京賦》
5.又如:寬暢(心裡舒暢);酣暢(暢快)
6.茂盛 [flourishing]
7.流暢,言辭敏捷、自在而流利 [fluent]。如:
暢利(流利);明暢(明白流暢)
〈副〉
1.正;極;甚 [very]
3.盡情;痛快 [free]。如:暢抒(盡情地抒發)
基本字義
1.沒有阻礙地:~通。~達。~銷。流~。通~。
2.痛快,盡情地:~快。~談。~游(a.暢快地遊覽:b.暢快地游泳)。
3.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醜亮切,音唱。通暢。
又達也。《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疏》有美在中,必通暢於外。《尙書序》約文申義,敷暢厥旨。
又《禮·月令》命之曰暢月。《注》暢,充也。
又《類篇》長也。
又琴曲。《風俗通》命其曲曰暢。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又姓。《陳留·風俗傳》暢氏出齊。唐有暢當。 《集韻》通作鬯。
常用詞組
1.暢達 chàngdá
(1)[smooth;fluent]∶流暢;通順
他的作品有版畫的剛勁、水彩畫的輕鬆、明快,點線暢達,給人以更多的想像餘地
往來暢達
2.暢快 chàngkuài
[be free from inhibition; carefree] 輕鬆愉快
[express with zest and gust; get sth. off one's chest] 痛快地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教授有教授的架子,不能暢所欲言
4.暢談 chàngtán
[talk freely and to one's heart's content; chat with] 盡情地談
暢談國內外大好形勢
5.暢通 chàngtōng
[straightway] 暢行;順利通過
暢通的河道
道路暢通無阻
6.暢想 chàngxiǎng
[think freely] 無拘無束地盡情想像
7.暢銷 chàngxiāo
[sell briskly and easily; have a ready market] 貨物銷售快
成套秋裝很暢銷
8.暢飲 chàngyǐn
[drink one’s fill] 痛飲
開懷暢飲
9.暢遊 chàngyóu
(1)[enjoy a good swim]∶痛快地游泳
競渡暢遊
(2)[enjoy a sightseeing tour]∶舒暢地遊玩
舊地暢遊
解釋
舒暢
美聲暢於虞氏。――《文選·張衡·西京賦》
又如:寬暢(心裡舒暢);酣暢(暢快)
茂盛
流暢,言辭敏捷、自在而流利
暢 <副>
正;極;甚
①順暢,沒有阻礙:~通無阻。痛快;盡情:歡~。
【暢達】(語言、文章、交通等)通順流利:行文~。
【暢想】放開思路,無拘無束地想像:~曲。
【暢遊】①盡情愉快地遊覽。②舒暢地游泳。
暢(暢)chàng
⒈無阻礙:~通。~達。~銷。流~。
⒉通曉:曉~軍事。
⒊舒適:舒~。歡~。
⒋痛快,盡情:~快。~談。~所欲言。
⒌盛:~茂。~盛。
成語
暢所欲言
暢通無阻
暢行無阻
酣暢淋漓
開懷暢飲
通險暢機
姓氏
暢姓是當今
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三。
尋根溯源 :暢姓出自姜姓。據《
風俗通義》、《陳留風俗傳》所載,暢姓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齊國,為公族之後。
得姓始祖 :
呂望。即
姜尚,字子牙,初隱於
渭濱,周文王獵於
渭水遇之,與語大悅,說:“吾
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俗稱
姜太公。在輔佐文王、武王滅商伐紂的過程中,呂望發揮的作用主要是:一、制定恭順事殷,麻痹商紂的策略;二、採取爭取與國,翦除商朝羽翼的步驟;三、鼓舞士氣,嚴明紀律;四、
牧野之戰,親自受命突擊。輔佐武王完成滅商大業後,呂望被列為首封,封於齊,定都
營丘(今山東淄博東),成為
齊之始祖。齊有征討
五侯九伯之特權,地位在各封國之上。春秋時,齊之公族一支為別他族,改稱暢姓,並尊
呂望為其始祖。
繁衍播遷 :暢姓發源於春秋時的齊國,歷桑海桑田,世事變遷,漸在洛水之北的河南郡和河北、山東、河南間地的
魏郡形成大的聚落,其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兩晉南北朝時,
中原板蕩,
狼煙四起,暢姓同其他
中原士族一樣,有避亂進入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者。隋唐兩代,暢姓河南郡望仍存,而魏郡的治所
臨漳由於幾度焚於戰火,暢姓不得已徙奔四方,一支遷入
表里山河的山西,在
晉南的
河東郡落籍,中唐時期以一首與
王之渙同名的詩《
登鸛雀樓》享譽詩壇的
暢當便是河東郡人,該詩與王詩俱為情景交融的好詩,詩曰:“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
斷山。”南宋偏安江南後,加之
宋末蒙古鐵騎踐踏江南,暢姓人不堪戰火之苦,或謀生,或逃難,或仕宦漸散居於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明初,山西暢姓作為
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陝西、河北、河南等地。明清兩代,暢姓繁衍之主流依舊在北方,後伴隨走西口,闖關東等各種自然移民運動,暢姓漸分布於西北、東北、華南各地。
如今,暢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山西、河南多此姓。
堂號:“河南”、“舒樂”等。
宗族特徵 :①暢姓
史傳名人不多,但多出類拔萃者。②暢姓始祖
呂望深諳文韜武略,為勸文王不貿然攻商,曾以一段非常精彩的語言來勸說他:“鷙鳥將擊,卑身翕翼;猛獸將搏,俯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
愚色。”錄此與暢姓子孫共勉。
名人精粹 :暢曾:西漢人,傳撰有《水德經》。暢惠明:南朝齊學者,撰《論語義》十卷。
暢璀:河東(今山西
夏縣)人,唐代大臣。鄉舉進士。玄宗
天寶末,
安祿山奏為河北海運判官,歷三遷而任大理評事。曾被
郭子儀闢為從事,肅宗時拜
諫議大夫。代宗廣德二年,為
散騎常侍、河中尹兼
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與
裴冕等待制
集賢院。官終戶部尚書。其廓落有口才,好談王霸之略。暢當:暢璀子,唐代詩人。擢進士第,德宗貞元初為
太常博士。
昭德皇后卒,當議太子服期,請循魏晉制,太子遂以卒哭除服,心喪三年。官終果州刺史。工詩,有詩集。暢悅:河東人,唐代官吏。德宗貞元初為
尚書左丞。三年,出拜湖南觀察使。四年,自太子左庶子,拜桂管觀察使。卒於鎮。暢 :唐代畫家,善畫山水,似
李思訓。其子
暢明瑾亦工畫,成就超過父親。暢大隱:洛陽人,宋代學者。曾事
程頤。《程氏遺書》二十五卷,即其所記。
暢師文:南陽(今屬河南)人,字純甫,號泊然,元代官吏。
許衡弟子。與
姚燧、
高凝相友善。世祖時
陳時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闢為右三部令史。累拜
監察御史,糾劾不避權貴。歷官皆有惠政,以
翰林學士卒,諡文肅。有《
農桑輯要》。暢訥:南陽人,元代學者。有詩名,曾校注《地理指掌圖》,仕為汴幕官。暢宣:明代官吏。官泰安知縣,有循聲,以母憂去。民頌於副使,以聞,仁宗命服闋還任。
宣德元年,服闋,吏部以請,宣帝命依先帝命還任。
暢亨:山西
河津人,字文通,明代官吏。成化十四年
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五名。由
長垣知縣擢御史,巡撫浙江。歲飢,奏罷上供綾紗等物。弘治元年,又請罷溫、處銀課,欲置鎮守中官
張慶伏法。為慶所構,謫涇陽知縣。
暢華:陝西
隴西(今屬甘肅)人,字子實,明代官吏。正德十二年進士,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七名。初授無錫知縣,歷官刑部廣東司主事。後於福建司
員外郎,決獄多所平反。嘉靖九年,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分巡河東道,
弭盜安民。在職三年,以年近六十,乞休去。暢悅:河南
孟津人,清順治三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五名。暢泰兆:
河南新鄉人,清康熙十八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七十八名。暢雲松:
山西祁縣人,清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九名。暢於熊:河南新鄉人,清雍正二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二百一十二名。暢曾羽:山西河津人,清雍正八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五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