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一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三。暢姓出自姜姓。據《風俗通義》、《陳留風俗傳》所載,暢姓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齊國,為公族之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暢姓
- 讀音:chàng
- 始祖:姜尚
- 歷史名人:暢 曾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暢 曾,暢惠明,暢 璀,暢 當,暢 悅,暢 鞏,暢大隱,暢師文,暢 宣,暢 亨,暢 華,暢 悅,暢泰兆,暢雲松,暢於熊,暢曾羽,暢春彥,暢 征,暢 快,暢必順,暢廣元,宗族特徵,字輩排行,家譜文獻,
基本介紹
暢[暢、鬯,讀音作chàng(ㄔㄤˋ)]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祭祀官吏暢月,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暢月,又稱暢令、月令,是西周初期設定的一種禮儀官,職掌夜間宮廷燈火。在典籍《周禮·月令》中記載:“命之曰暢月。暢,充也。”也就是負責專職給燈火添油起捻的內廷侍從小官,保障晚間宮廷的照明。
在暢月、暢令、月令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暢月氏、暢令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暢氏。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公族大夫,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有諸多史料、文獻記載中,指暢氏出自女真族,為滿族獨有姓氏。其實這個論斷是錯誤的!在唐朝,著名茶聖陸羽在《茶經·七之事》引釋道悅《續名僧傳》說:“宋繹法瑤姓暢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台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永嘉中過江,遇沉台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從中,人們不僅可以看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僧道在江淮以南的寺廟中已經有尚茶的風氣,而且從此也可看到,暢氏族人已經頗為人們所識。中國國家圖書館墓誌第6958號拓片記載的《柳淮及妻暢氏合葬志》,其首題記載:“明處士樂溪柳公暨配暢氏合葬墓志銘”;蓋篆書題:“明處士樂溪柳公暨其配暢氏合葬墓志銘”。該墓誌由明朝的張鯉撰,锺鐸正書,方元煥篆蓋,銘於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農曆11月9日,該墓誌出土于山東省臨清市。顯然,根據此方墓誌,說明在中原地區早就有暢氏族人生息繁衍。實際上據史籍《風俗通義》、《陳留·風俗傳》等的記載:“暢出姜姓,齊後,望出魏郡。”
暢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齊國,為公族之後。暢氏始祖呂望深諳文韜武略,為勸周文王不要貿然攻商,曾以一段非常精彩的語言來勸說他:“鷙鳥將擊,卑身翕翼;猛獸將搏,俯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春秋時期,齊國之公族一支為別於同族他支,以所遷居之暢邑(今吉林暢邑)為姓氏,改稱暢氏,仍尊呂望為其始祖。明朝末年,有暢氏族人投靠佟·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者,被編入滿洲鑲白旗。入關後隨愛新覺羅·多鐸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因功被列入旗籍,但仍為漢族。
得姓始祖
姜尚(呂望)。姜尚,又稱姜太公、呂望,字子牙,初隱於渭濱,周文王獵於渭水遇之,與語大悅,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在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伐紂的過程中,姜尚發揮的作用主要是:一,制定恭順事殷,麻痹商紂的策略;二,採取爭取與國,翦除商朝羽翼的步驟;三,鼓舞士氣,嚴明紀律;四,牧野之戰,親自受命突擊。 輔佐武王完成滅商大業後,姜尚被列為首功,封於齊邑,定都營丘(今山東淄博),成為齊國之始祖。齊國有征討五侯九伯之特權,地位在各諸侯國之上。
遷徙分布
暢氏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二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七百三十五位,人口約四十五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028%左右。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板蕩,狼煙四起,暢氏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有避亂進入今安徽、江蘇、浙江等南方省份者。隋、唐兩朝時期,暢氏河南郡望仍存,而魏郡的治所臨漳由於幾度焚於戰火,暢氏不得已徙奔四方,一支遷入表里山河的山西,在晉南的河東郡落籍,中唐時期以一首與王之渙同名的詩《登鸛雀樓》享譽詩壇的暢當便是河東郡人,該詩與王詩俱為情景交融的好詩,詩曰:“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後,加之宋末蒙古鐵騎踐踏江南,暢氏人不堪戰火之苦,或謀生,或逃難,或仕宦漸散居於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明朝初期,山西暢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陝西、河北、河南等地。明、清兩朝時期,暢氏繁衍之主流依舊在北方,後伴隨走西口,闖關東等各種自然移民運動,暢氏漸分布於西北、東北、華南各地。
今山西省的太原市、運城市臨猗萬榮縣、晉城市沁水縣、陽城縣、高平市、平遙市、呂梁市文水縣、臨汾市侯馬縣、曲沃縣、大寧縣、朔州市、晉中市祁縣、太谷縣、霍州市、朔州市山陰縣、襄汾縣,甘肅省的蘭州市城關區、定西市隴西縣、慶陽市鎮原縣,陝西省的西安市閆良區、周至縣、渭南市富平縣、華陰市、鹹陽市乾縣、寶雞市,河南省的鄭州市、南陽市、信陽市,新鄉市獲嘉縣、原陽縣、洛陽市孟津縣、三門峽市、平頂山市、駐馬店市、許昌市,遼寧省的瀋陽市、遼陽市,江蘇省的蘇州市、連雲港市、泗陽市,河北省的廊坊市香河縣、文安縣、邢台市隆堯縣、定州市、曲陽市、秦皇島市、宣化市,福建省的福州市閩侯縣,浙江省的杭州市、臨海市,山東省的青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昌吉市、克拉瑪依市、阿克蘇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湖南省的湘潭市,雲南省的昆明市,吉林省的通榆縣,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湖北省的武漢市、襄陽市,四川省成都市、遂寧市,廣東省的廣州市,北京市的海淀區,天津市,重慶市,台灣省等地,均有暢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
魏 郡:秦、漢之際劉邦置郡,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其時轄地跨今冀、魯、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國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內黃縣、臨漳縣、濬縣、河北省大名縣、魏縣、成安縣、寧晉縣,山東省冠縣之間一帶地區。北周末年遷治到安陽。隋朝時期改為相州魏郡。唐朝時期改為為相州鄴郡(今河南安陽),而魏郡之名則移給魏州。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雒陽堂。
舒樂堂:資料有待補充。
歷史名人
暢 曾
(生卒年待考),西漢人。著名漢朝學者。傳其撰有著名的《水德經》。
暢惠明
(生卒年待考),著名南朝齊國學者,撰有《論語義》十卷。
暢 璀
(公元?~765年待考),河東人(今山西夏縣)。著名唐朝大臣。
暢 當
(生卒年待考),暢璀之子;河東人(今山西永濟)。著名唐朝詩人。
暢 悅
(公元?~788年待考),河東人(今山西夏縣)。著名唐朝官吏。唐德宗貞元初年(公元784年)為尚書左丞。
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暢悅出拜湖南觀察使。
唐貞元四年(公元788年),自任太子左庶子,拜桂管觀察使。後逝世於鎮所。
暢 鞏
(生卒年待考),河東人(今山西夏縣)。著名唐朝畫家。善畫山水,似李思訓。其子暢明瑾亦工畫,成就還超過父親。
暢大隱
(生卒年待考),洛陽人。著名宋朝學者。曾事程頤。撰有著名的《程氏遺書》二十五卷。
暢師文
(公元1246~1317年),字純甫,號泊然;南陽人(今河南南陽)。著名元朝大臣、農學家。
暢 宣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官至泰安知縣,有循聲,以母憂去。民頌於副使,以聞,明仁宗朱高熾命其服闋還任。明宣德元年,服闋,吏部以請,明宣帝朱瞻基命其依先帝之命還任。
暢 亨
(生卒年待考),字文通;山西河津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成化十四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五名。之後由長垣知縣擢御史,巡撫浙江。當時歲飢,暢亨奏罷上供綾紗等物。明弘治元年,又請罷溫、處銀課,欲置鎮守中官張慶伏法。後反為貪官張慶所構,貶謫涇陽知縣。
暢 華
(生卒年待考),字子實;陝西隴西人(今甘肅隴西)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正德十二年進士,中第三甲一百六十七名。之後初授無錫知縣,歷官刑部廣東司主事。後於福建司員外郎,決獄多所平反。明嘉靖九年,暢華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分巡河東道,弭盜安民。暢華在職三年後,以年近六十歲為由,奏請退休而去。
暢 悅
(生卒年待考),河南孟津人。清順治三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九十五名。
暢泰兆
(生卒年待考),河南新鄉人。清康熙十八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七十八名。
暢雲松
(生卒年待考),山西祁縣人。清康熙二十四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三十九名。
暢於熊
(生卒年待考),河南新鄉人。清雍正二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二百一十二名。
暢曾羽
(生卒年待考),山西河津人。清雍正八年進士及第,中第三甲一百五十二名。
暢春彥
(公元1928~今),河南孟津人。著名現代書法家。1948年參加工作,1988年離休。職級為副主任科員。
暢 征
(公元1930~今),原名暢君正;河南獲嘉人。著名政治經濟學專家。
暢 快
(公元1930~今),山西太穀人。著名核燃料專家。
暢必順
(公元1933~今),湖北漢陽人。著名地質礦產專家。
暢廣元
(公元1937~今),山西臨猗人。著名現代教育家。1959年畢業於西安師範學院,現為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文藝學與文藝心理學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詩創作心理學》、《主體論文藝學》、《中國文學的人文精神》等五部。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中外文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陝西省作協常務理事,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宗族特徵
⒈暢姓史傳名人不多,但多出類拔萃者。
⒉暢姓始祖呂望深諳文韜武略,為勸文王不貿然攻商,曾以一段非常精彩的語言來勸說他:“鷙鳥將擊,卑身翕翼;猛獸將搏,俯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錄此與暢姓子孫共勉。
字輩排行
山西祁縣暢氏字輩:“里巨紹憲發”。
河南新鄉暢氏字輩:“玉同君子品 善載啟世統 忠正紹祖憲 光明耀宗功”。
福建福州暢氏字輩:“常守家裕芳”。
河南商丘暢氏字輩:“安德玉永順”。
家譜文獻
浙江樂清暢氏宗譜,著者待考,初纂於北宋年間,有南宋紹興年間龍圖閣學士樂清人王十朋作序、理學家朱熹於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曾為作跋,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樂清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