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指南

《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指南》是由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指南
  • 發布單位:國家信息中心 
發布背景,發展歷史,主要內容,社會影響,

發布背景

智慧社區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最後一公里”,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是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的基礎性工程,直接影響人民民眾的安全感、體驗感和獲得感。在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的大環境下,國家政策層面對智慧社區建設作出了重要部署。

發展歷史

2021年10月訊息,國家信息中心發布《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指南》。

主要內容

《指南》在分析梳理社區和智慧社區概念、建設運營模式基礎上,提出了慧社區進行定義:一般而言,智慧社區是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社區的智慧化、綠色化、人文化為導向,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地、物、情、事、組織等多種要素,圍繞社區居民的公共利益,促進社區居民交往互助,統籌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等多樣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等多種主體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套用,提高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慧型化、精細化水平的一種社區管理和服務的創新模式。
《指南》提出智慧社區建設要點要圍繞社區核心業務需求分類推進。社區是民眾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是面向民眾的第一站,智慧社區建設需圍繞社區基本業務展開,即“政務”“商務”“服務”“家務”,統稱為“四務”。智慧社區建設是在社區建設基礎上,利用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社區“四務”進行整合升級和流程再造,形成社區數位化、智慧化業務場景,全面提高社區生活的便捷性,為居民、政府、企業等多方提供便利,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社區情況複雜,不同的社區具有不同的特色及業務重點,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應考慮到這些背景差異帶來的需求差異,做好需求分析,分類推進。
《指南》提出智慧社區技術路線要與智慧城市建設相協調。智慧社區建設不是孤立的點,而是對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的繼承、發展和實施,因此智慧社區建設的技術路線在滿足社區建設特點和需求的同時,應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路線相協調。智慧社區建設以網路、智慧型設施、存儲設備等硬體為基礎,以數據為驅動,以數位化平台為支撐,綜合利用5G、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築智慧社區技術底座,支撐社區智慧套用。智慧社區的總體架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台層、套用層四個部分,智慧社區的設施、數據、系統、平台與智慧城市的對應組件相連線,智慧社區的技術實現由相關制度、技術、運維、安全等標準體系進行保障。
《指南》提出智慧社區建設要長效可持續運營模式支撐。建設運營的可持續性是考量智慧社區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也是實踐中探索的重點,常見投資與運作模式可分為政府投資建設模式、市場投資建運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和委託經營模式等四種。同時,智慧社區項目具有盈利回報機制多樣的特點,大致可分為增值利用服務、廣告收益、可行性缺口補助、使用者付費、場地租賃收入、渠道收入等六種方式。在以往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建設中,政府占據主導地位,企業作為建設主力,而社區居民和公眾參與度較低、使用意願不高,導致民眾獲得感不強、持續運營能力薄弱。未來智慧社區需要加強基於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手段的建設運營模式創新,探索建立基於多元參與、數據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和服務新模式。
《指南》智慧社區總體框架如圖所示,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平台層、套用層四個部分,智慧社區的設施、數據、系統、平台與智慧城市的對應組件相連線,智慧社區的技術實現由相關制度、技術、運維、安全等標準體系進行保障。
智慧社區建設運營指南
《指南》智慧社區總體框架

社會影響

《指南》是落實國家關於智慧社區建設相關工作部署,推進智慧城市、數字社會建設的重要探索,也是總結提煉當前智慧社區發展現狀和問題,推動智慧社區從以建為主轉向長效運營,構建政府引導、政企合作、多方參與、專業運營合作的可持續發展生態,促進有效市場和服務型政府有機結合的重要嘗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