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21年4月,為研究與傳承漢學,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厲麟似在德國創建了景星學社(德文:Gesellschaft des Brillanter Stern;英文:Brilliant Star Society)。這是中國國人在西方世界創建的首個以漢學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組織,開創了國人“中學西播”之先河。
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與名譽主席蔡元培、黃炎培等學社成員的留影
1931年,在
國際聯盟 與
南京國民政府 的支持下,景星學社由厲麟似遷回中國,社址曾設在南京市玄武區成賢街43號教育部和南京市玄武區四牌樓2號
國立中央大學 ,由
蔡元培 擔任名譽主席,德、奧、瑞、英、法、美六國駐華公使和國際聯盟文化合作組織代表等擔任顧問。遷回中國後的景星學社已從一個專門繁榮漢學研究的學術組織發展成為一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引進國外先進文化並重的中西文化研究、教育與交流機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厲麟似歸國後一度曾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並得到國際聯盟的支持,但其所創辦的景星學社既非政府官方機構,也非國際聯盟附屬文化機構,而是一個非政府國際文教組織。
1949年,早已對
國民政府 的腐敗墮落看不下去的厲麟似,斷然拒絕了
蔣介石 的赴台邀請,在
周恩來 的挽留下留在了大陸,景星學社也隨他一同留在了大陸,為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貢獻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後,厲麟似將其所擁有的景星學社的物質資產等大量資產悉數捐給了國家,支持新中國的文化教育建設。景星學社後由有“學貫中西的一代大師”之稱的
厲聲教 執掌帥印。
主要機構 總部設在德國期間的景星學社下設編輯部、翻譯部、出版社、辦公室、圖書文獻處、交流聯絡處。
主要影響 由
厲麟似 創辦的景星學社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中西方思想文化史和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中西兩個世界的思想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厲麟似和其所創立的景星學社使得
中華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歐洲主流知識界的尊重,提升了中國人在西方世界的國際形象,影響了數代西方人的“中國觀”,並推進了中西方文明在平等尊重基礎上的交流互鑒。厲麟似也被公認為“講述中國故事的鼻祖”。以
易學 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哲學,金石書畫和音樂戲曲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以及中醫藥學都是通過厲麟似與景星學社最早為西方主流知識界所接受並產生實質影響的。西方世界的第一本專門研究漢學的專業學術期刊——《
漢學 》也是由厲麟似通過景星學社創辦的。
中央統戰部紀念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
景星學社在中國古代哲學、傳統文化藝術、中醫藥學等多個領域的“
中學西漸 ”方面均起到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開創性作用,並對
衛禮賢 、
榮格 和
黑塞 等一批西方
知識精英 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對衛禮賢等一批西方
漢學家 產生了重要影響,幫助他們更為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哲學等
漢文化 ,進而助推這些西方漢學家對漢學進行更為有價值的準確的傳播。
景星學社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將大量中醫醫案、中醫古代文獻和方藥等譯介到了西方世界,使得歐洲知識界開始對
中醫藥 、中國古代的
人體觀 與
宇宙觀 、經絡與臟腑的理論學說以及
中藥方劑 的配伍標準等逐漸有了較為客觀的認識和了解,開啟了中醫藥國際化的進程。
景星學社還參與創辦了德國首個“中國學社”及《
中德年鑑 》、《
中國 》等數種漢學研究報刊,並參與主辦各類中國文化報告會和展覽會,內容涉及中國文學、音樂、書畫等諸多文化領域。
藉助景星學社和自己多年在國內外積累的人脈,厲麟似為中國吸收和引進了大量西方先進文明成果和優質資源。如,景星學社將西方的優秀教育辦學理念、歐洲古典音樂、電影、西醫學技術及教育體系、德日軍事思想和實踐、新聞出版理論與實踐、法學理論與實踐和德國的自然科學技術等引入中國,同時引介了一批西方知名高校的優秀學者援華授課,還引進、編譯了大量的德、英圖書和雜誌。此外,景星學社也為在國內學習和研究西方文化的中國學者提供支持,為中國學生赴歐美留學提供幫助,如:開辦德、英、法文補習學校,在
國立中央大學 、
上海暨南大學 、
大夏大學 等高校開設德文、英文、法文等課程,企業文化活動,舉辦文化講座等。厲麟似還通過景星學社和在中國的西方漢學家(多為景星學社社員)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地傳播了出去。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漁光曲 》就是由厲麟似審定並推介參加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進而獲得榮譽的。
中國官方紀念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
景星學社是民國時期
日本文化 研究的標桿,引領了近現代日本文化研究,是日本文化研究的權威機構。
景星學社在民國時期
國民外交 與文化外交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篇章,為當代中外文化交流事業開闢了道路。
厲麟似與景星學社給中國台灣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台灣的影響至今猶存。如台灣的“
景星勳章 ”即是源於厲麟似與其所創辦的景星學社。由景星學社設立的“景星獎”被稱為“文教界的諾貝爾獎”。而今日
台灣中央圖書館 所藏善本,幾乎都是厲麟似、
鄭振鐸 等人藉助景星學社、
暨南大學 、
光華大學 和
商務印書館 ,以
文獻保存同志會 的名義為國家搜救的。再如台灣現今重要對外交流組織——曾由
蔣經國 任理事長的“
中德文化經濟協會 ”,其聯合創始人便是厲麟似。移居台灣的不少政要學者都是他的學生或親友故交,如
朱家驊 、
陳立夫 、
施承志 、
程天放 、
陳誠 、
蔣夢麟 、
蔣復璁 、
梁實秋 等。此外,厲麟似是
台灣中央大學 的前身
國立中央大學 的一塊“金子招牌”,名教授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是這所百年名校校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其創辦並執掌的景星學社的社址就曾設在中央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作為具有較高聲望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曾經的政府要員,厲麟似憑藉其在海峽兩岸的影響力,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多方協調,作出了積極貢獻。
景星勳章
2020年,在景星學社創始人逝世50周年,
聯合國 成立75周年之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特發文紀念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稱其“為中國教育發展和中歐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2021年,在
中國共產黨 成立100周年之際,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與
毛澤東 、
周恩來 等29人一同入選“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資料庫”。
主要刊物 總部設在德國期間的景星學社出版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
漢學 》和內部刊物《
景星通訊 》。
社會評價 景星學社曾受到
周恩來 的高度讚譽,被周恩來評價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幟”、“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典範”。
周恩來對景星學社厲聲教的批示肯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 當代中國研究所 評價稱,景星學社是歷史最悠久的漢學研究組織之一,吸納了當時中西方的一批具有較高聲望的學人,成為當時中外學者交流研討中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平台。
對於厲麟似與景星學社,《
中國日報 》曾撰文評價稱:“厲博士是連線中歐文化的一座橋樑。他在幫助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為中國帶來了大量西方的進步思想。”
德國漢學家
衛禮賢 曾評價道:“厲麟似先生所創辦的景星學社為那些對東方文化懷有興趣的西方學者們開啟了一扇窗,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創建中國學社的想法就是源於厲麟似先生和他所創辦的景星學社。”
知名社員 景星學社知名社員 姓名
備註
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中歐教育文化交流先驅、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奠基人、景星學社主席
中國近代教育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景星學社名譽主席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
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史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中國西醫學教育之父”、中國第一代西醫、中西醫結合事業先驅、浙江醫科大學主要創始人
中國教育家、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中國近現代法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顧問
中國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台灣大學校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創辦者
中國現當代散文家、國立東南大學外文系主任、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主任、文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