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特點,歷史,建築景色,
特點
景忠山廟會集中進香祭祀有兩次,分別為農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源於明朝,盛於清朝,延續至今。明朝嘉靖二年,薊鎮總兵馬永在景忠山建碧霞宮,始有香客。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薊鎮總兵戚繼光擴建碧霞宮,香客日隆。明崇禎八年(1635年),碧霞宮毀於大火,後善首張天禮、主持性春率眾重修碧霞宮,進而集中朝拜進香,形成廟會。清康熙年間,景忠山別業禪師入京弘揚佛法,康熙帝蒞臨題匾,御賜十六斤四兩重的金菩薩一尊和《大藏經》4500卷,撥帑銀數萬兩,景忠山因此名聲鵲起,廟會大盛,影響遍及京東。
歷史
至清末民初,景忠山已有山腳署院、四帥殿,一、二、三道茶棚,靈官殿、朝仙門、望海樓、南天門、碧霞元君殿、三忠祠,東山玉皇廟、鬼王廟,西山舍利塔群等近百座建築。這些建築,為1872級台階台階所串聯,錯落山間,蔚為壯觀。作為京東聞名的宗教聖地,景忠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菩薩殿、四帥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真武大帝殿,還有以祭儒家推崇的三位傑出忠臣諸葛亮、岳飛、文天祥的“三忠祠”。
景忠山廟宇建築逐步形成了當時廟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山腳山中峰頂完整的體系。但後來多年曆經戰亂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景忠山建築幾乎蕩然無存。
從1992年開始,當地人民和政府對景忠山古建築進行了大規模修復。
建築景色
景忠山野生植物資源多達80餘種,森林覆蓋率為98%,樹種以松樹為最,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鳥類20餘種。這裡,初春山花爛漫,盛夏綠林成蔭,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於懸岩峭壁之上,造型獨特;條條峽谷,險峻幽深;塊塊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崢嶸,峽谷清幽,雲霧飄渺,當年康熙皇帝登臨此山後,有感而發,御筆題下“靈山秀色”。景忠山自然風景優美,蒼松蔽日,峽谷清幽,時而霧截山腰,時而霧落峰頭,時而霞光盡染。1872級台階,似雲梯、彩練,由峰巔直瀉山底,氣勢壯觀。山間奇石、仙洞、幽谷遍布,登高臨攀,猶若天上人間,不愧為“京東第一名岫”。
景忠山不僅歷史悠久、廟宇眾多,其自然風光也以峭拔綺麗名聞遐邇。那高聳的危崖、蔽日的蒼松、飄渺的霧嵐、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詩篇,流淌的畫卷,充滿了美麗與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這樣寫道:“……試言其形勢,奇石突起,怪樹游龍,幽洞常滴,險壑萬丈,非不足以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此猶尋常景色。若其變幻恍惚,忽深於染,忽淨於洗,或霧截山腰,或霞橫樹梢,或淡煙隱隱,搖盪晴暉,或嵐氣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臨之而生白,風吹之而聲吼,雨灑之而潤寒,插天掛漢,龍虎肖形。至於白雲飄渺,若抱樹而流,攜石而走,勢與醉石共懸,澤同瀑布爭瀉,散則如蝶,結則張幔,千態萬狀,巧繪之士未能描其萬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