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析要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析要

《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析要》是一本2022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雄,孫漪南。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景觀析要
  • 作者:李雄,孫漪南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1日
  • 頁數:23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2270408
  • 叢書系列:中國名山風景名勝區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通過專業的視角對普陀山風景特徵進行全面解析,向讀者們介紹了普陀山風景形成的背景、內容與營造理法。通過巨觀與微觀雙重視角,從時間、空間與文化三個維度對普陀山的風景營造展開分析研究,力圖從多層次、多角度呈現出普陀山風景的本質特徵。全書資料翔實,研究團隊收集了多個時期的普陀山山志,並進行多次實地踏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一幅收藏在日本的元代普陀山圖更是目前反映普陀山風景的最早圖像資料。另外,通過衛星數據獲取和歷史影像資料的電子化也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手段。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普陀山自然與人文資源
第一節 自然資源
一、區位範圍
二、地質地貌
三、氣候氣象
四、水文水源
五、植被資源
第二節 人文資源
一、社會背景
二、經濟狀況
三、文化背景
第三章 普陀山風景構成與特徵
第一節 風景構成要素
一、人文景觀
二、自然景觀
第二節 風景特徵
第四章 普陀山寺庵景觀時空演變
第一節 “開山”時期—唐代及唐以前
一、佛教文化發展
二、普陀山發展
三、普陀山寺庵景觀發展
第二節 “名剎”時期——五代、宋、元
一、佛教文化發展
二、普陀山發展
三、普陀山寺庵景觀發展
第三節 “名山”時期——明、清、民國
一、佛教文化發展
二、普陀山發展
三、普陀山寺庵景觀發展
第四節 “風景名勝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一、普陀山發展
二、普陀山寺庵景觀發展
第五節 寺庵景觀發展的特點及驅動因子
一、特點
二、驅動因子
第五章 普陀山寺庵景觀空間格局與風景特徵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與寺庵分布
一、山體與寺庵
二、水體與寺庵
三、傳統風景文化格局與寺庵
第二節 自然形勝、核心寺庵與寺庵分布
一、普通自然形勝與寺庵
二、核心自然形勝與寺庵
三、核心寺庵對整體寺庵空間分布的影響
四、小結
第三節 交通系統與寺庵分布
一、海上交通與寺庵
二、島嶼內部交通與寺庵
第四節 佛教文化與寺庵分布
第五節 寺庵分布空間格局形式
一、街巷式
二、串聯式
三、散布式
第六節 寺庵景觀空間格局特點與形成機制
一、普陀山寺庵景觀空間格局特點
二、自發性形成機制
第六章 普陀山寺庵建築與園林風景營造析要
第一節 寺庵建築空間
一、建築單體
二、建築平面組合形式
三、建築空間豎向組織
四、建築空間尺度分析
五、建築空間藝術特徵
第二節 庭院環境空間
一、宗教性庭院
二、生活性庭院
三、過渡性院落
第三節 寺庵引導空間
一、引導空間的作用
二、引導空間的組成
三、引導空間的作用機制
第四節 寺庵環境空間
一、寺庵外園林化的空間
二、賦予人文意蘊的自然與形勝
第五節 典型寺庵景觀類型析要
一、大寺——法雨禪寺
二、庵院——洪筏禪院
三、茅蓬——大觀蓬
第六節 寺庵景觀的藝術特徵
一、建築空間與引導空間的結合
二、模糊的建築空間
三、自然空間的看與被看的轉換
四、海洋文化與傳統文化、宗教文化的相互成就
第七章 普陀山人文景觀意境生成與表達
第一節 意境的生成
一、意境
二、意境形成的機制
第二節 意境的情境內容
一、佛教文化
二、修行生活情趣
三、自然讚頌
四、個人意趣
第三節 物境與情境轉化
一、物境與情境轉化方法
二、意境的提示與指引方法
第四節 意境營造的特點
一、以佛教教化為主要目的
二、意境統領全山
三、充滿個人情趣與意志
四、意境營造手段豐富
第八章 普陀山寺庵景觀的保護與傳承
第一節 近代普陀山保護工作現狀
一、近代普陀山所做的保護更新工作
二、近代保護更新工作對寺庵景觀的積極影響
三、近代保護更新工作對寺庵景觀的負面影響
第二節 對普陀山寺庵景觀保護與傳承的建議
一、全山寺庵景觀結構的整合
二、寺庵建築空間尺度的調整與控制
三、引導系統的完善
四、自然元素的恢復
五、總結——限制生活屬性發展,加強宗教神聖屬性
附表
附表1 普陀山歷代寺庵統計表
附表2 普陀山歷代自然形勝統計表
附表3 民國10年測繪圖中所記錄寺庵附近自然形勝情況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