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蒂納(英語:Pristina;塞爾維亞語:Приштински округ/Prištinski okrug;阿爾巴尼亞語:Komuna e Prishtinës)是科索沃自治省省會,位於該省東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里什蒂納
- 外文名稱:Pristina
- 別名:普利斯提納
- 行政區類別: 首府
- 所屬地區:科索沃自治省
- 地理位置:科索沃中部
- 面積:854 平方公里
- 機場:普里什蒂納國際機場
基本資料,歷史沿革,從中世到近代,從近代到現代,邁向獨立,人口,文化,航空港,
基本資料
普里士提納自古以來一直屬於塞爾維亞,為科索沃自治區首府所在地。普里士提納距離南方的北馬其頓共和國首都史高比耶約80公里、離東北方的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尼修約95公里。在20世紀末期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重大的傷害,現在展開復興作業。
科索沃首府,在西摩拉瓦河支流伊巴爾河上游。人口9.6萬,連郊區21.6萬(1981年)。12世紀見於史籍,1389年前曾為塞爾維亞王國都城,鐵路要站,航空港,工業有木材加工、紡織、食品和玻璃等;有色金屬手工藝製品和地毯著名。設有大學,有鐘樓、清真寺等土耳其式舊建築,中世紀修道院、博物館,近郊有褐煤、鎳、鐵、鉛、鋅礦開採。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但因違反《聯合國憲章》其獨立是否具有合法性而備受爭議。目前美國等國支持科索沃獨立並建立外交關係,而俄羅斯、希臘等國堅決反對。至今中國官方不承認科索沃獨立。
歷史沿革
從中世到近代
中古世紀普里士提納就是塞爾維亞王國的首都,是巴爾幹半島的重要交易據點。在1389年的科索沃之戰中奧斯曼土耳其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於是普里士提那進入了伊斯蘭的統治範圍。雖然塞爾維亞被擊敗了,但是卻讓奧斯曼帝國的穆拉德一世陣亡,於是這場戰爭在近代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被神化。結果在近代的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高揚的時候,包含普里士提那和柯索沃,變成了塞爾維亞民族歷史的象徵地區。
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被保有對於基督教的一定尊重。但是在17-18世紀之間,因為宗教的理由塞爾維亞人移居到奧地利去居住,所以此地區變得人口稀少,因此穆斯林的阿爾巴尼亞人開始移居至此。於是形成了今日居住的人是阿爾巴尼亞人,但是歷史上卻和塞爾維亞有鏈結的構造。19世紀末,包含普里士提納等數個地區,阿爾巴尼亞民族運動勃興,普里士提那這個地區也成為了該民族的象徵之一,因此埋下了科索沃紛爭的種子。
從近代到現代
普里什蒂納在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奧軍占領,戰後重新復歸塞爾維亞的統治之下。但是塞爾維亞本身卻成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份,並且在戰時改稱為南斯拉夫王國,普里什蒂納也在其支配之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普里士提那被義大利軍和德軍給占領,在1944年被盟軍以游擊戰的方式光復。
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領導南斯拉夫的強人狄托在1980年死去,塞爾維亞境內民族主義高揚。順應這股風潮,科索沃自治及和阿爾巴尼亞合併的呼聲也響起,因此塞爾維亞政府使用武力鎮壓的強硬對策反擊。這種壓抑阿爾巴尼亞語等手段以達到壓制民族的行為,在舊南斯拉夫解體之後更嚴重,最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塞爾維亞以軍事行動介入,殺害了大量的阿爾巴尼亞人,政府機構也受到莫大的損傷。因此北約決定以軍事的方式制裁,攻擊普利士提那等地的塞爾維亞軍事設施。戰後,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UNMIK)亦設定在普里什蒂納。
邁向獨立
在美歐的支持下,科索沃原預定最快於2007年夏天獨立,後來於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獨立。普里什蒂納已成為自行宣布的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首都”,但其地位目前仍未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人口
當地居民以阿爾巴尼亞人為主。但是在科索沃戰爭的時候,許多的阿爾巴尼亞人遭到殺害。此外還包括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人、羅姆族等。在市中心有中古時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喬治·卡爾特里奧蒂(Gjergj Kastrioti)像,戰後塞爾維亞人為了害怕受到報復不少人遷出此處。在2000年作的統計,普里士提納約有65-70萬人。
文化
科索沃博物館坐落於奧匈風格大樓內,前身為鄂圖曼帝國科索沃省的地方行政大樓。1945年至1975年,成為前南斯拉夫陸軍總部。1963年,才改變用途成了科索沃博物館。1999年-2002年,歐洲重建局在這裡設立辦公室。科索沃博物館藏有大量考古及民族文物包括了於1960年在普里什蒂納出土的赤陶雕像“王座上的女神”(Goddess on the Throne)。這個女神成了這個城市的徽章。
航空港
普里什蒂納(Pristina)科索沃首府,鐵路要站,航空港,城西有普里什蒂納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