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蔬菜栽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蔬菜栽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蔬菜栽培學總論》包括緒論和9章內容。緒論明確了蔬菜的定義及栽培意義、蔬菜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中國蔬菜栽培簡史、蔬菜生產方式和栽培特點、蔬菜栽培學的任務和關聯學科;第一章介紹了蔬菜植物的起源與演化、種類和分類、蔬菜分布與生產區域化;第二章論述了蔬菜生長發育及其與生態條件的關係、蔬菜的產量形成;第三章介紹了商品蔬菜生產基地、庭院蔬菜和觀光蔬菜示範園的規劃,以及蔬菜栽培制度;第四章介紹了蔬菜的種子、育苗方式和壯苗標準、蔬菜的露地育苗、設施常規育苗、嫁接育苗和穴盤育苗技術;第五章介紹了菜田土壤及其耕作和菜田直播與栽植技術;第六章介紹了菜田灌溉與排水和菜田施肥技術;第七章介紹了蔬菜植株調整技術;第八章介紹了菜田病蟲草害及其綜合防治技術;第九章介紹了蔬菜品質及其影響因素與產品採收和采後處理技術。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蔬菜栽培學總論》可供高等院校園藝專業本科教學使用,也可作為農學或生物學科相關專業課程的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
  • 類型:農林牧漁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272137, 9787030272133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程智慧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蔬菜栽培學總論》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一、蔬菜的定義及蔬菜栽培的意義
二、蔬菜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三、中國蔬菜栽培的簡史與發展
四、蔬菜的生產方式和栽培特點
五、蔬菜栽培學的任務和關聯學科
思考題

第一章 蔬菜的起源與分類
第一節 蔬菜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一、蔬菜植物的起源
二、蔬菜植物的演化和傳播
第二節 蔬菜的種類和分類
一、蔬菜的植物學分類
二、蔬菜植物的食用器官分類
三、蔬菜的農業生物學分類
四、蔬菜的生態學分類
第三節 蔬菜種類的分布與生產區域化
一、蔬菜種類的分布
二、蔬菜生產區域化
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蔬菜的生長發育與產量形成
第一節 蔬菜植物的生長發育
一、蔬菜生長發育的概念及特點
二、蔬菜的生長發育類型
三、蔬菜的生長發育時期
四、蔬菜生長發育的理論
五、蔬菜的生長相關與調控
第二節 蔬菜生長發育與生態條件的關係
一、蔬菜生長發育與溫度條件
二、蔬菜生長發育與光照條件
三、蔬菜生長發育與水分條件
四、蔬菜生長發育與氣體條件
五、蔬菜生長發育與土壤營養條件
六、蔬菜生長發育與生物條件
第三節 蔬菜產量形成
一、蔬菜產量的概念
二、蔬菜產量構成的特點
三、蔬菜產量形成的生理基礎及影響因素
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菜田規劃和蔬菜栽培制度
第一節 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的規劃
一、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的特點和類型
二、商品蔬菜生產基地規劃的內容
三、菜田的選擇與規劃
第二節 庭院蔬菜的規劃
一、庭院蔬菜生產的特點
二、庭院蔬菜生產的規劃
第三節 觀光蔬菜示範園的規劃
一、觀光蔬菜示範園的生產特點
二、觀光蔬菜示範園規劃的原則
第四節 蔬菜栽培制度
一、輪作與連作
二、間作、混作和套作
三、多次作與重複作
四、蔬菜的栽培季節與茬口安排
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蔬菜的種子和育苗
第一節 蔬菜種子
一、蔬菜種子的概念和類別
二、蔬菜種子的形態和結構
三、蔬菜種子的發芽特性
四、蔬菜種子的質量及其鑑定
五、蔬菜種子播前處理技術
第二節 蔬菜育苗的方式和壯苗標準
一、育苗技術的發展和蔬菜育苗的意義
二、蔬菜育苗的方式和套用
三、蔬菜壯苗的標準及其評價
第三節 蔬菜露地育苗技術
一、育苗時期的確定
二、苗床播種和管理技術
第四節 蔬菜保護設施常規育苗技術
一、不同育苗設施的特點和合理利用
二、育苗時期和培養土的準備
三、苗床播種技術
四、苗床管理技術
第五節 蔬菜嫁接育苗技術
一、嫁接育苗的目的和意義
二、嫁接砧木及其選擇
三、嫁接方法和技術
四、嫁接後的管理技術
第六節 穴盤育苗技術
一、育苗場的配套設施
二、播種和管理技術
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菜田土壤耕作和栽植技術
第一節 菜田土壤及其耕作
一、蔬菜作物對土壤的要求
二、菜田土壤耕作的作用和任務
三、菜田土壤耕作技術
四、菜田畦的類型和作畦技術
第二節 菜田直播與栽植技術
一、菜田直播與苗期管理技術
二、菜田栽植技術
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菜田水肥管理技術
第一節 菜田灌溉與排水
一、菜田灌溉技術
二、菜田排水技術
第二節 菜田施肥技術
一、菜田施肥的依據和基本原則
二、菜田施肥的時期
三、菜田施肥的方法
四、菜田施肥量
五、菜田精準施肥技術
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蔬菜植株調整技術
第一節 蔬菜植株調整的作用和手段
一、植株調整的作用
二、植株調整的手段
第二節 蔬菜植株調整技術
一、整枝、打權、摘心
二、摘葉和束葉
三、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
四、枝蔓空間分布調整
五、枝蔓水平分布調整
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菜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第一節 菜田病害綜合防治技術
一、蔬菜病害發生規律和特點
二、蔬菜病害綜合防治對策
第二節 菜田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一、蔬菜蟲害發生規律和特點
二、蔬菜蟲害綜合防治對策
第三節 菜田草害綜合控制技術
一、菜田雜草的主要種類和危害特點
二、菜田雜草綜合控制技術
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 蔬菜品質及產品產地處理技術
第一節 蔬菜品質及其形成特性
一、蔬菜品質的含義
二、蔬菜品質形成的特性
三、蔬菜品質形成的生理基礎
第二節 影響蔬菜品質形成的因素和提高品質的措施
一、種類及品種與蔬菜品質
二、生態條件與蔬菜品質
三、栽培技術與蔬菜品質
四、採收與蔬菜品質
五、采後處理與蔬菜品質
六、質量管理體系與蔬菜品質
第三節 蔬菜採收和采後處理技術
一、蔬菜產品的採收時期
二、蔬菜產品的採收方法和要求
三、蔬菜采後產地處理技術
小結
思考題
參考書目和文獻

文摘

插圖:



2.人體重要的礦物質來源人體組織中含有20多種礦物質(mineralelement),或參與組織的組成成分,或參與正常生理功能的調節,如果缺乏某種礦物質,就會出現生理失調,引發疾病。鈣和鐵是人體易缺乏的難移動性礦質營養,兒童和老年人更易缺乏。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老人缺鈣易患骨質鬆軟症,缺鐵則易引起貧血。蔬菜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各種大量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microelement),尤其是鈣、鎂、磷較豐富。含鈣較多的蔬菜有結球甘藍、白菜、芥菜、莧菜、芹菜、蕹菜、菠菜、葉恭菜等,含鐵較多的蔬菜有菠菜、芹菜、豌豆苗、金針菜、大豆、豆薯、白菜、薺菜等,含磷較多的蔬菜有大豆、豌豆、菜豆、甜玉米、青花菜、芥菜、大蒜等。目前研究發現,碘、硒、鍺等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缺碘易引起甲亢,硒和鍺對於防治癌症有獨特作用。大蒜、洋蔥、黃豆和白菜含有較多的硒和鍺,海帶、紫菜中含有較多的碘。錳與長壽有關,鋅與兒童智力發育有關,蘿蔔、大豆等富錳,大白菜、蘿蔔、扁豆等富鋅。
3.供給人體一定的熱量和蛋白蔬菜、水果中還含有可溶性蛋白質(protein)、胺基酸(aminoacid)、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等營養物質。如馬鈴薯、山藥、芋、西瓜、甜瓜、南瓜、蓮藕、荸薺、蘑芋等含有大量的糖類和澱粉,可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熱能;豆類蔬菜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胺基酸。
(二)蔬菜對人體代謝的調節作用
1.調節人體腸胃系統的酸鹼平衡人類的食物按其在體內的反應可分為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長期偏食酸性食物,可能形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被認為是百病之源。酸性食物包括肉、魚、禽、蛋類等動物產品及穀類和花生、榛子、核桃等,一般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含量較高,並含較多的硫、磷、氯等礦物質,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丙酮酸、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而呈酸性反應。鹼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茶等,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有的雖也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但多與鉀、鈉、鈣、鎂等金屬離子結合成有機酸鹽的形式,進人人體後,有機酸根可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金屬離子則增加血液和胃液的鹼性。因而,經常食用蔬菜水果,對中和酸性食物產生的酸性,維持人體內生理上酸鹼平衡有重要作用。
2.提供大量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調節腸胃代謝纖維素(cellulose)雖然不能被人體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腸道的作用,因此成為營養學家推薦的六大營養素之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食物成分,與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一起被稱為膳食纖維。纖維素被人體攝人後,能增加胃腸蠕動,使食物疏鬆,因而具有助消化、利便、排毒的作用,可降低直腸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率,並有減少膽固醇吸收、降血脂和維持血糖正常的作用。
世界糧農組織建議正常人群膳食纖維日攝入量應為27g,我國營養學會在2000年提出,成年人適宜日攝入量為30g,但目前實際日攝入量僅8~12g。

序言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佐餐食品,是人體重要的營養來源。蔬菜產業是種植業領域最具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前衛產業。“蔬菜栽培學”是高等院校園藝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骨幹課程,根據蔬菜學科和蔬菜產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對蔬菜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們組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大學、貴州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新疆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天津農學院等高校有關專業教師編寫了這本《蔬菜栽培學總論》教材。本次編寫,在注意保持蔬菜栽培學總論知識體系完整性的同時,注重突出重點,力求簡潔明了;注重內容更新,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教材結構的完整性,文、圖、表並用,每章還設定了小結和思考題,全書附參考書目和期刊文獻,儘量方便教學;注重基本知識與學科發展的結合,力求更好地滿足新時期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本書緒論由程智慧和范淑英編寫,第一章由程智慧和高艷明編寫,第二章由陳書霞、程智慧、李煥秀編寫,第三章由宋述堯、林義章編寫,第四章由李建設、林辰壹、孟煥文、徐文娟編寫,第五章由李玉紅、程智慧編寫,第六章由頡建明、程智慧、范淑英編寫,第七章由李煥秀、李敏編寫,第八章由張恩讓、李樹和編寫,第九章由程智慧、張恩讓、韓曙編寫。
本書編寫時參閱了許多學者的教材、著作和研究文獻,在此向他們對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的貢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儘管編者在編寫時力求避免錯誤和不足,並力求各章內容的準確協調和有機銜接,但書中疏漏或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師生和讀者在使用中隨時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及時補遺勘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