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宇宙輻射探測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普朗克,The Planck,是2009年5月14日發射的宇宙輻射探測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朗克
  • 外文名:The Planck
  • 命名人:馬克斯·普朗克
  • 發射時間:2009年5月14日
基本信息,傳回數據,

基本信息

2009年5月14日,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發射升空。格林尼治時間14日13時12分(台北時間14日21時12分),歐洲阿麗亞娜5-ECA型火箭攜帶歐洲航天局兩顆科學探測衛星“赫歇爾”和“普朗克”,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普朗克”科學探測衛星是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的,它攜帶了一系列敏銳度極高的儀器,能夠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深入探測。“普朗克”探測器主要用於對宇宙輻射進行觀測。“普朗克”的個頭比“赫歇爾”小了許多,高度只有1.5米。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作為大爆炸的“餘燼”,微波背景輻射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因此,“普朗克”的探測結果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早期宇宙的形成和物質起源的奧秘。
新華網巴黎3月21日電:歐洲航天局21日在其巴黎總部公布了根據“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這幅迄今最精確的反映宇宙誕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圖幾近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這幅圖根據歐航局2009年發射的“普朗克”探測器在頭15個半月內收集的數據繪製而成,比美國航天局此前發射的宇宙背景探索者(COBE)衛星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更為精確,見證了宇宙誕生38萬年後的情形。
除了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很好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外,這幅圖還反映出一些與現有宇宙理論不同之處,修正了人們此前的認識。根據“普朗克”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對宇宙的組成部分有了新的認識,宇宙中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比例高於此前假設,而暗能量這股被認為是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則比想像中少,占不到70%。
此外,反映宇宙膨脹率的哈勃常數也被修正至67.15公里/(秒·百萬秒差距),即一個星系與地球的距離每增加一百萬秒差距(一秒差距約為3.26光年),其遠離地球的速度每秒就增加67.15公里。這個數據意味著宇宙的年齡約為138.2億年。
歐航局的“普朗克”探測器於2009年5月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升空入軌,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幫助科學家研究早期宇宙形成和物質起源的奧秘。2010年,歐航局根據“普朗克”探測器傳回的數據繪製了首幅宇宙全景圖,此次公布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景圖是在宇宙全景圖的基礎上繪成的。

傳回數據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揭曉出宇宙大爆炸之後瞬間的宇宙圖片,顯示宇宙最古老的光線,當時僅處於宇宙形成380000年。
這是歐洲航天局普朗克空間望遠鏡拍攝的,顯示宇宙大爆炸之後瞬間的情景,並且證實宇宙比之前科學家所認為的年齡更古老0.8億年。該圖片是依據普朗克空間望遠鏡觀測15.5個月數據繪製的。
歐洲航天局局長珍-雅克-多爾丹說:“普朗克拍攝的嬰兒階段宇宙圖片使我們逐層剝析宇宙進化過程,直至最初宇宙狀態,呈現迄今最完整宇宙藍圖。”
普朗克空間望遠鏡觀測數據最新評估了現今宇宙的膨脹速度,暗示宇宙的年齡是138.2億年,比之前科學家預計的早0.8億年。
這項發現支持一項重要理論——“膨脹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從亞原子等級瞬間膨脹至目前觀測到的膨脹狀態。3月21日,天體物理學家喬治-埃斯特哈索宣稱,最新研究將提供宇宙成分的最新特異性,對於宇宙學家而言,這個圖片就是宇宙信息金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