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民族,交通,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計畫生育,地方榮譽,現任領導,
建置沿革
1951年建
普安鄉,1958年改
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
冠英鄉併入。2012年5月24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宜賓縣普安鄉撤鄉建鎮的批覆》(川府民政〔2012〕4號)同意撤銷普安鄉,新建
普安鎮。2012年7月17日,原普安鄉正式撤鄉建鎮,改為普安鎮。
普安是素有“天府大文豪”、“一代哲學宗師”、“現代
新儒家代表”、“世界文化名人”等美譽而馳名世界文壇的
唐君毅先生的故鄉,文化底蘊深厚。2007年出土的漢代古墓群,把普安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史推到了
西漢末年。
行政區劃
普安鎮轄2社區居民委員會19村民委員會。普安鎮人民政府駐普安鎮迎賓街43號。
511504116001迎賓社區
511504116002冠英社區
511504116201周壩村
511504116202普和社區
511504116203風洞村
511504116204仙山村
511504116205涼井村
511504116206光榮村
511504116207致益村
511504116208川主村
511504116209土主村
511504116210青龍村
511504116211民新村
511504116212北坪村
511504116213福林村
511504116214大房村
511504116215田坎村
511504116216國強村
511504116217大理社區
511504116218英明村
511504116219安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安是秦漢以來四川著名的米鄉之一,出產的冠英大米被譽為“米鄉珍珠”,獨居
川南冠首;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沙石資源、森林資源、頁岩資源。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完善。全鄉幅員面積 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444.3畝。
地形地貌
普安鎮屬深丘地貌,間有淺丘和河谷地貌,境內海拔280-645米。
氣候
普安鎮年平均氣溫18.3℃,年降雨1200毫米,無霜期350天,森林覆蓋率23356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08年,原普安鄉總人口37934人。截至2015年,普安鎮總人口近4萬人。
交通
川雲公路、冠英連線線公路與馬小路環抱,宜水高速公路橫穿其境,黃金水道金沙江繞鄉域20公里,鄉內擁有高速公路連線線6公里,馬小路18公里,普冠路10公里,村社公路94.5公里,交通方便,通訊發達。
普安鎮水、陸交通方便,渝昆高速公路橫穿全鎮且在鎮腹部設有兩個進出口,16公里的川雲中路、14公里的宜水高速公路及其6.9公里的冠英連線線、18公里的金沙江黃金水道環繞全鎮。
經濟
綜述
2007年,普安鄉實現
地區生產總值1521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32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8元。201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1億元,財政收入實現478.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5.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1409元。
第一產業
普安鎮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花生、油菜、大米等農作物,主產柑桔、桃、李等水果,蠶桑、生豬、肉兔、蛋雞等。種養殖產業迅速崛起,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按照“農業穩鄉、工業強鄉、第三產業興鄉”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以生豬、肉兔為主的優勢畜牧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2007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13274萬元,完成糧食總產量1768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728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5年,普安鎮境內有五糧液五一五酒廠、香酒坊酒業、怡天花炮公司、九氣台公司等中小企業37個,專業合作社21家,農業企業7家,家庭農場19家,現代農業園區1個,縣級生豬養殖場10個,肉兔養殖場1個,泥鰍養殖80畝、50萬尾,種鰍年產1萬斤以上,淡水小龍蝦養殖270畝,年銷售額200餘萬元,遠銷沿海一帶。
利用強有力的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強力推進沿江經濟帶建設:一是利用臨江優勢,大力發展水上物流,沿金沙江黃金水道,已建成三個1000噸級碼頭,年產值360萬元。二是發揮河沙、卵石、頁岩資源和便利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沿江而建4個磚廠,年產值1200萬元;引進遠大、安吉物流兩大混凝土攪拌站,年產值200萬元;引進宜賓縣新大地倉儲物流中心、宜賓縣惠文建材租賃站,年產值200萬元。三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建成添億生豬養殖場兩大生豬養殖基地,年產值4000萬元。四是利用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規劃建設大理生態旅遊運動村、唐君毅先生故居、青龍、福林萬畝林區生態旅遊。
第三產業
財政金融
2007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456萬元,其中稅收收入201.8萬元,非稅收收入67.38萬元。
招商引資
普安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花大力氣、下大決心招商引資,2008年引進了宜賓添億養殖有限公司投資600萬元,在普安鄉光榮村八組興建年出欄2萬頭的大型生豬養殖場,並配套投資300萬元興建占地300畝的台灣獼猴桃種植基地。建立良性循環經濟模式:豬糞用於發展獼猴桃、修建沼氣池,既解決了種植獼猴桃所需肥料,又解決了燃料問題。就地解決農村勞動力100多人。這一節能環保型企業大受當地老百姓歡迎,並受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加強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萬元對塘、庫、堰進行維修整治;加強了鄉、村道路建設,投資40萬元新建了青福路、風仙路8公里,引進民間資金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70萬元硬化“三大路”4公里;加強了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投資23萬元完成了5個村的辦公樓建設;加強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萬餘元解決場鎮排污問題;投資10萬餘元完成了改擴建冠英敬老院建設等。加強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5萬元對塘、庫、堰進行維修整治;加強了鄉、村道路建設,投資40萬元新建了青福路、風仙路8公里,引進民間資金和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70萬元硬化“三大路”4公里;加強了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投資23萬元完成了5個村的辦公樓建設;加強了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0萬餘元解決場鎮排污問題;投資10萬餘元完成了改擴建冠英敬老院建設等。
計畫生育
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符合政策生育率為88.6%,計畫生育工作順利通過了省、市計生委的檢查驗收,特別是作為四川省的兩個鄉鎮之一、宜賓縣的唯一鄉鎮,代表四川省順利通過了國家計生委的檢查。
地方榮譽
普安鎮先後被評為“宜賓市文明鄉鎮(文明單位)”、“宜賓市維穩工作先進鄉鎮”、“宜賓縣發展十快鄉鎮”。
現任領導
屈世江(黨委副書記、鎮長):協助黨委書記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審計、金融等工作。
程權星(黨委委員、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全面工作,分管政法、綜治維穩、防邪、派出所(含消防安全)、司法行政、國土資源、環保、住建(含防震減災、天然氣)、城鎮建設和公共能源等工作。
李德欽(黨委副書記):協助黨委書記工作,分管組織、宣傳、精神文明建設、統戰(含台灣事務、民族宗教)、人事、人才、安全、殘聯、婦聯、工會、團委、關工委、檔案、老齡、調研、信息、保密、黨史、黨務公開、督查目標、依法治理等工作。
王遙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分管信訪(含12345市民熱線)和機關後勤等工作。
胡裕國(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副鎮長):主持武裝部全面工作,分管民政、交通、交管辦、應急和搶險救災等工作。
柳永平(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主管基層組織建設,分管扶貧、農業、林業、畜牧和水產、水利、船管辦、新村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和村級公共運行維護等工作。
曾 傑(副鎮長):負責糾風和效能建設,分管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教育、文體、衛生計生(含狂防)、食品藥品監督、科技、科協、政協、統計、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小額保險)、廣播電視、法制、改革、政府目標、便民服務、政務公開等工作。
鄧 磊(副鎮長):負責安全生產,分管環境興區、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含旅遊開發、招商引資、項目管理)、質監、工商、供電、網路管理和質量強區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