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溝簡介
郵政編碼:644612
電話區號:0831
特 產:荔枝、櫻桃、冠英大米等
交 通:從宜賓縣城乘前往冠英的班車在
大理村下車。從
宜賓市城區坐1路、10路、23路公車到二二四下車轉乘開往冠英的班車在大理村下車。從雲南省
水富縣城往東過
橫江橋到小岸壩有到大理村的班車,十分鐘左右到達。
荔枝溝的由來
“一騎紅塵
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訴了
唐玄宗命人千里送荔枝博取貴妃一笑的故事,原詩全文是: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詠史詩是
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
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
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
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
差官累死、
驛馬倒斃於四川至
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而文中荔枝的來源地有部分專家學者就認為來自於今天的四川宜賓荔枝溝。相傳人們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地而把當地改名為荔枝溝。並且把當年的荔枝樹保護了起來,才有了今天的千年荔枝樹。
荔枝溝的相關報導
千年荔枝樹掛果
【2012年06月18日07:57
四川新聞網-
成都商報羅敏《宜賓千年荔枝樹掛果 所產荔枝曾是貢品》】
生命頑強
出生在宜賓縣普安鄉大理村打魚組“荔枝溝”的懸崖峭壁中,傲立金沙江畔
出身高貴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相傳所產荔枝曾向唐朝貴妃楊玉環進貢
三千寵愛
當地加大了對古樹的保護,不但清理了和古樹爭營養的雜木野草,而且壘徹了堡坎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宜賓縣普安鄉大理村打魚組“荔枝溝”的崇山峻岭中,兩株千年古荔枝樹傲立
金沙江畔,相傳曾向唐朝貴妃楊玉環進貢。昨日,成都商報記者深入荔枝溝採訪得知,自1964年以後,千年荔枝樹雖然枝繁葉茂,但再也沒有結過果子。今年,古荔枝樹重新煥發生機,密密麻麻的荔枝掛滿枝頭,即將迎來豐收。
神秘姐妹樹 長在深山裡
宜賓縣普安鄉定跨山(古名)三塊石懸崖上的荔枝溝,因兩株荔枝姊妹樹而得名。兩樹生長在荒山巨石中,主幹直徑均超過1.4米,需三個人手拉手才能合圍環抱。“這是我們大理村的神樹。”昨日下午,大理村打魚組村民李宏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當地傳說古荔枝樹所產荔枝曾向楊貴妃
進貢,但古樹到底有多少年歷史誰也說不清楚。
李宏說,大理村村民祖祖輩輩都很敬重古荔枝樹,逢年過節還有村民前來焚香
朝拜。有些外地遊客在古樹上刻字,還在樹洞中點火焚燒,這讓當地村民十分氣憤。所幸的是古樹生命力旺盛,至今仍枝繁葉茂。
打魚組60多歲的曹大林告訴記者,兩株荔枝古樹自1964年以後就一直沒有結過果子,沒想到快50年過去了,古荔枝樹又結出這么多果實。
跨越千年 所結荔枝個頭偏小
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古荔枝樹墨綠色的葉叢中,密密麻麻地夾雜著青色的果子,向陽的地方,荔枝果實已由青色變為絳紅色,泛著誘人的光澤,即將成熟。和宜賓
大塔地區及其他地方所產荔枝不同的是,古樹所結荔枝個頭偏小,頭大尾細呈圓錐形。
據宜賓縣文館所文博副
研究員李伯章介紹,宜賓古代盛產荔枝。1958年,經西南農學院專家鑑定,普安鄉荔枝溝的這兩株荔枝樹樹齡上千年。李伯章說,荔枝樹發育緩慢,從樹形、根狀也可推斷這兩棵姊妹古荔枝樹樹齡在千年以上。
李伯章告訴記者,查閱史料並結合他的研究,可以確定宜賓荔枝曾經作為貢品。且宜賓自古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三江匯流、水路交通便利,古時用馬馱荔枝三天到京即可保鮮。
將進一步確定樹齡 掛牌保護
普安鄉副鄉長李軍海告訴記者,荔枝溝的兩株荔枝樹屬於大理村打魚組集體所有。由於古荔枝樹生長在懸崖峭壁上,以前交通極為不便,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古樹的存在。目前,大理村在鄉政府的安排下,已經加大了對古樹的保護,不但清理了周邊和古樹爭營養的雜木野草,而且壘徹了
堡坎。下一步,鄉政府還將會同林業部門,對古樹的樹齡作進一步鑑定,並掛牌予以保護。
對於古荔枝樹為何在“歇年”40多年後再次掛果,宜賓縣
農業局果樹站站長鐘小江推測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氣候條件有變化,對荔枝樹的生長更有利;二是當地民眾重視荔枝資源的保護,剷除了周圍的雜草,讓古荔枝樹得到更多養分。
李軍海告訴記者,荔枝即將成熟,隨意採摘可能會傷及古樹,鄉政府要求大理村和打魚組安排專人對古樹進行看護,並以承包果實收益的方式解決經費問題。
走進千年荔枝姊妹樹
【
中國食品產業網 (2009年3月3日16:56)】史載宜賓古代盛產荔枝,
棘人以荔枝為業。離宜賓縣城約15公里有打魚村打魚社(注實為大理村打魚組),有大小五棵荔枝樹。其中荔枝溝有姐妹樹,經
西南農學院專家早期鑑定為唐代以前種植,世代傳為貢荔。現逾千年仍枝繁葉茂,大的乾周5.6米,高16米,是僰人早期生活的見證。昨(1)日,記者來到了金沙江畔打魚社荔枝溝,沿
南絲綢之路古
棧道,在該村主任羅大清指引下,我們走過一條小道,在距金沙江15米高處,兩棵
姊妹荔枝樹昂然生長於天地之間,盤根交錯,枝葉相纏,亭亭如蓋,雖然歷經了千年的風霜,還是顯得很精神。羅大清告訴記者,通往古樹的路現在還沒有完全修通,我們現在接近古荔枝樹只能走這條棧道。每年沿著這條足跡來探詢古樹之謎的專家學者達200多人。
宜賓縣千年古荔枝樹
據傳,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喜食荔枝成癖,唐明皇特令人從長安修驛道通川南荔枝產地,千里飛騎用快馬傳送鮮荔,以供楊貴妃食用。
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貴妃所食荔枝的產地在哪裡?無論是史籍或是民間傳說都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鑄成歷史上的千古懸案。
中國栽培荔枝的歷史源遠流長,四川、
廣東和
福建在歷史上是我國三大荔枝產地。“妃子笑”的千古疑案也直接牽涉四川、廣州和福建三地。“妃子笑”芳蹤何處?僅四川就有宜賓、
樂山、
忠縣三處貢荔的傳說。據說
楊玉環自小在四川長大、她的父親做過蜀州
司戶參軍,堂哥
楊國忠官拜首席
宰相、魏國公也曾在四川做官,後來又兼劍南
節度使,妹妹楊怡曾以"淡掃娥眉朝至尊"取得虢國夫人封號,更是在四川
成都有很大的產業,楊氏兄妹對四川的荔枝應當比較熟悉,或者情有獨鐘。
文博副研究員李伯章告訴記者:史載定跨山(古名,今宜賓縣普安鄉)盛產綠荔枝。清朝荊玉陛曾有“春盡金沙古渡頭,荔枝香欲滿戎州”的詩句。西南農學院專家鑑定荔枝溝荔枝樹齡上千年。荔枝發育慢,我從樹形、根狀推斷這兩棵姊妹古荔枝樹樹齡也在千年以上,具有歷史價值和重要的人文與科學意義。宜賓荔枝做為貢品是可以肯定的,宜賓自古為古
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三江匯流、水路交通便利,古時用馬駝荔枝三天到京即可保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否源於此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現年81歲的打魚社老隊長杜華明告訴記者:“小時候一到了夏天荔枝成熟時,在距離這棵荔枝樹不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一陣陣香味,我還經常爬到這兩棵荔枝樹上摘果子吃,吃都吃夠了,這個荔枝是跟其他荔枝不一樣,米子小、肉也厚,比其他荔枝要甜些。聽老輩人傳,這兩棵樹上的荔枝是送給貴妃娘娘吃的。”
往事越千年。姐妹樹樹齡上千年可以可肯定,“妃子笑”主產地在哪裡雖然尚無定論;宜賓產貢荔枝可以肯定,是不是供楊貴妃吃的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宜賓縣荔枝子小、肉厚、香甜可以肯定,是不是就是“妃子笑”,有待考證。目前,宜賓縣現已被列入
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帶,“妃子笑”荔枝、桂圓等名優水果開發正在加緊進行。入夏以後,紅艷艷的荔枝擺滿大街小巷,昔日“一騎紅塵妃子笑”,現在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當地村民介紹,老一輩一直流傳著吃了這姐妹荔枝樹上的荔枝能長壽,這棵荔枝樹已很多年沒結果子了,提到荔枝的美味,他們還非常懷念。
村主任羅大清介紹,這棵荔枝樹最後結果是在84年左右,村里人一直都在小心保護著這僅有的幾棵古樹,最近他們還要給荔枝樹除蟲和輸一些
營養液,以保荔枝樹能健康存活。
“小娃兒些不要在樹邊玩火、不要拿刀在樹上刻,要好好保護這棵古樹。”採訪結束,該鄉副鄉長
郭晶晶沒有忘記告誡在樹上玩耍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