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

時間的先後順序或氣候時節或計算機的時間順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時序
  • 拼音:shí xù
  • 釋義:時間的先後;季節的次序
  • 出處:《史記·蘇秦列傳論》
漢語詞語,詞語釋義,引證詳解,文心雕龍·時序(劉勰),原文,評析,簡介,

漢語詞語

詞語釋義

1、時間的先後;季節的次序
2、節候;時節
3、時間;光陰
4、猶時世
5、猶承序,承順
6、計算機時間順序

引證詳解

1、時間的先後;季節的次序
《史記·蘇秦列傳論》:“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淒風迕時序,苦雨遂成霖。” 李善 註:“《莊子》曰:陰陽四時運行,各得其序。”
宋代梅堯臣寫的《冬雷》詩:“天公豈欺物,若此汩時序。”
2、節候時節
李益 《合源溪期張計不至》詩:“霜露肅時序,緬然方獨尋。”
鄭光祖 《智勇定齊》第二折:“這些時慵怠粧梳,正遇著務農忙養蠶時序。”
曹靖華 《飛花集·穿著細事且莫等閒看》:“春夏秋冬,時序更迭。”
3、時間;光陰
《北史·趙文表傳》:“後自發彼蕃,已淹時序,途經沙漠,人馬疲勞。”
韋應物寄柳州韓司戶郎中》詩:“悵望城闕遙,幽居時序永。”
蘇舜欽 《晚泊龜山》詩:“每傷道路銷時序,但屈心情入酒杯。”
郭沫若 《文藝論集·文學的本質》:“這單純的或者複雜的感情如不加以時序的延長,那是不能發生出詩的表現的。”
4、猶時世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故知文學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四折:“賢臣良將保鑾輿,正遇著得收成太平時序。”
王文昌 《南繡停針·夏景》套曲:“良辰美景天付與,正四海太平時序。”
5、猶承序承順
言有條理。《史記·五帝本紀》:“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敬揆百事,莫不時序。”
舊唐書·文苑傳下·吳通玄》:“今四方無事,百揆時序,制書職分,宜歸中書舍人。”參見“時敘”。
6、計算機時間順序
同時也指計算機操作運行的時間順序。CAS Latency(CAS延遲),簡稱CL值,這是記憶體最重要的時序值。

文心雕龍·時序(劉勰)

原文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鈞,野老吐“何力”之談,郊童含“不識”之歌。有虞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詠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盡其美者何?乃心樂而聲泰也。至大禹敷土,九序詠功,成湯聖敬,“猗歟”作頌。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風》樂而不淫。幽厲昏而《板》、《盪》怒,平王微而《黍離》哀。故知歌謠文理,與世推移,風動於上,而波震於下者也。
春秋以後,角戰英雄,六經泥蟠,百家飆駭。方是時也,韓魏力政,燕趙任權;五蠹六虱,嚴於秦令;唯齊、楚兩國,頗有文學。齊開莊衢之第,楚廣蘭台之宮,孟軻賓館,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風,蘭陵郁其茂俗,鄒子以談天飛譽,騶奭以雕龍馳響,屈平聯藻於日月,宋玉交彩於風雲。觀其艷說,則籠罩《雅》、《頌》,故知燁之奇意,出乎縱橫之詭俗也。
爰至有漢,運接燔書,高祖尚武,戲儒簡學。雖禮律草創,《詩》、《書》未遑,然《大風》、《鴻鵠》之歌,亦天縱之英作也。施及孝惠,迄於文景,經術頗興,而辭人勿用,賈誼抑而鄒枚沉,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潤色鴻業,禮樂爭輝,辭藻競騖∶柏梁展朝宴之詩,金堤制恤民之詠,征枚乘以蒲輪,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孫之對策,嘆倪寬之擬奏,買臣負薪而衣錦,相如滌器而被繡。於是史遷壽王之徒,嚴終枚皋之屬,應對固無方,篇章亦不匱,遺風餘采,莫與比盛。越昭及宣,實繼武績,馳騁石渠,暇豫文會,集雕篆之軼材,發綺縠之高喻,於是王褒之倫,底祿待詔。自元暨成,降意圖籍,美玉屑之談,清金馬之路。子云銳思於千首,子政讎校於六藝,亦已美矣。爰自漢室,迄至成哀,雖世漸百齡,辭人九變,而大抵所歸,祖述《楚辭》,靈均餘影,於是乎在。自哀、平陵替,光武中興,深懷圖讖,頗略文華,然杜篤獻誄以免刑,班彪參奏以補令,雖非旁求,亦不遐棄。及明章疊耀,崇愛儒術,肄禮璧堂,講文虎觀,孟堅珥筆於國史,賈逵給札於瑞頌;東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論;帝則藩儀,輝光相照矣。自和安以下,迄至順桓,則有班傅三崔,王馬張蔡,磊落鴻儒,才不時乏,而文章之選,存而不論。然中興之後,群才稍改前轍,華實所附,斟酌經辭,蓋歷政講聚,故漸靡儒風者也。降及靈帝,時好辭制,造皇羲之書,開鴻都之賦,而樂松之徒,招集淺陋,故楊賜號為驩兜,蔡邕比之俳優,其餘風遺文,蓋蔑如也。
自獻帝播遷,文學蓬轉,建安之末,區宇方輯。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仲宣委質於漢南,孔璋歸命於河北,偉長從宦於青土,公幹徇質于海隅;德璉綜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樂。文蔚、休伯之儔,於叔、德祖之侶,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至明帝纂戎,制詩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觀,何劉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貴英雅,顧盼含章,動言成論。於時正始餘風,篇體輕澹,而嵇阮應繆,並馳文路矣。
逮晉宣始基,景文克構,並跡沉儒雅,而務深方術。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膠序篇章,弗簡皇慮。降及懷愍,綴旒而已。然晉雖不文,人才實盛∶茂先搖筆而散珠,太衝動墨而橫錦,岳湛曜聯璧之華,機雲標二俊之采。應傅三張之徒,孫摯成公之屬,並結藻清英,流韻綺靡。前史以為運涉季世,人未盡才,誠哉斯談,可為嘆息。
元皇中興,披文建學,劉刁禮吏而寵榮,景純文敏而優擢。逮明帝秉哲,雅好文會,升儲御極,孳孳講藝,練情於誥策,振采於辭賦,庾以筆才愈親,溫以文思益厚,揄揚風流,亦彼時之漢武也。及成康促齡,穆哀短祚,簡文勃興,淵乎清峻,微言精理,函滿玄席;澹思濃采,時灑文囿。至孝武不嗣,安恭已矣。其文史則有袁殷之曹,孫乾之輩,雖才或淺深,珪璋足用。
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餘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故知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原始以要終,雖百世可知也。
自宋武愛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雲構。自明帝以下,文理替矣。爾其縉紳之林,霞蔚而飆起。王袁聯宗以龍章,顏謝重葉以鳳采,何范張沈之徒,亦不可勝數也。蓋聞之於世,故略舉大較。
暨皇齊馭寶,運集休明∶太祖以聖武膺籙,世祖以睿文纂業,文帝以貳離含章,高宗以上哲興運,並文明自天,緝熙景祚。今聖歷方興,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髮,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經典禮章,跨周轢漢,唐、虞之文,其鼎盛乎!鴻風懿采,短筆敢陳;揚言贊時,請寄明哲!
贊曰∶
蔚映十代,辭采九變。樞中所動,環流無倦。
質文沿時,崇替在選。終古雖遠,僾焉如面。

評析

《時序》的“時”是時代,“序”是順序。“時序”即時代發展。本篇就從歷代文學創作的發展變化情況,來探討文學與社會現實的密切關係。
全篇分五部分:一、講先秦時期的文學情況。二、講兩漢時期的文學情況。三、講建安、正始文學情況。四、講晉代文學情況。五、講南朝宋、齊文學情況。
本篇是一篇文學簡史或文學簡史論,集中討論了各代文學的發展變化和原因。劉勰提出“十代九變”,可以看出他是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文學的;更重要的是在探討各代文學發展變化的原因時提出了精到的見解。首先,他認為文學創作和社會現實之間有複雜的關係,作出了“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的科學論斷。其次,從各代文學的繼承發展中看到了文學一經產生,即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文學自身發展規律對於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選自《劉勰·文心雕龍·時序》

簡介

全篇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從堯舜時期到戰國時期的文學情況,第二部分論述西漢時期的文學情況,第三部分論述東漢時期的文學情況,第四部分論述三國時期的文學情況,第五部分論述西晉時期的文學情況,第六部分論述東晉時期的文學情況,第七部分論述宋、齊時期的文學情況。不過本書寫作時齊還未亡,所以對齊代文學只有籠統的頌揚,未作具體分析評論。
文學創作和社會現實關係是十分複雜的。劉勰在對各個歷史時期文學情況的論述中,講到三種具體的關係:一是“風動於上,而波振於下”,商、周的詩歌,漢、晉的文學,都較普遍地存在這種情形;二是由於“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亂世,造成“梗概而多氣”的建安文學;三是儒道思想對文學的影響,如東漢文學的“漸靡儒風”,兩晉玄學使文學創作“流成文體”等。前一種主要是影響於文學的盛衰,後兩種則影響到文學的內容和風格特色。劉勰未能從經濟基礎和階級矛盾等基本方面來分析文學與社會現實的關係,而過分強調了封建統治者的提倡與重視的作用,這是他難以避免的局限。但他在對大量史實的分析中,提出“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的基本觀點是正確的。
此外,本篇對晉宋以前文學發展概況所作歷史的總結,也有一定的意義。它不僅說明了各個歷史時期文學盛衰的原因,而且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各個時期文學創作的基本特點。如西漢的“祖述《楚辭》”,東漢的“漸靡儒風”,建安的“雅好慷慨”,西晉的“辭意夷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