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六卿首領,春秋時稱為“正卿”或“冢宰”,也有稱為“相”。正卿尚有一、二副貳,稱為“介卿”。東周王朝的執政正卿,開始是鄭伯,至隱公八年(前715年)後,是鄭伯和虢公,鄭伯為主卿士,虢公為右卿士。至桓公五年(前707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王以諸侯伐鄭,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周公黑肩將左軍。從《左傳》行文看,大概右卿士的地位高於左卿士(中原各國尚右,南方楚國尚左)。從此以後,虢、周二公並掌周政。到了僖公五年(前655年),虢國滅,虢公醜奔京師,自此,虢公也失政。下一階段周室的執政者就是周公。以後周公又與王子虎、王叔桓公等同執周政。至春秋後期,周政權才落在單、劉二氏手中。這兩人也是王期的右、左卿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秋時期王朝和列國官制
- 時期:春秋時期
- 記載:《周官》
- 類型:官制
基本內容,官位,
基本內容
《周官》首列“天官冢宰”,其僚之首稱為“太宰卿”,下列太宰的職司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這很清楚地說明了太宰就是相職。但太宰這個官,從春秋中葉以後,地位就逐漸下降了,這大概是春秋後期周王室公室地位下降的緣故,因為太宰本身是王室公室的家宰,王室衰落,其家宰自然地也隨之失去了控制權。
官位
- 司徒治民,“司”是掌管、“徒”是徒役,指服軍役和各種勞役的民眾,司徒治民事,掌戶籍;
- 司空管土地,主要職責是測量土地的遠近、辨別土地的好壞,以便授於民眾耕種,並編定賦稅的徵收數額;
魯國,據《左傳·昭公四年》載,杜泄對季孫說:
夫子受命於朝而聘於王,王思舊勛而賜之路,復命而致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