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志願服務隊

春暉志願服務隊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春暉志願服務隊成立於1992年3月的勘探系(現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成立最早的正規志願服務組織,是當代成立最早中國大學生公益組織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暉志願服務隊
  • 成立時間:1992.03
  • 性質:公益類
  • 團隊精神:服務 堅持 團結 進步
團隊歷史,春暉成立,轉戰黃島,支教開始,社團文化,春暉精神:,“家”文化,春暉人,組織機構,特色活動,暑期支教,支教起航,支教基地,項目規劃,春暉榮譽:,

團隊歷史

春暉成立

1992年3月“讓春天駐足,把雷鋒留下”,第一縷春暉在石油大學勘探系(現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40餘名同學中冉冉升起。

轉戰黃島

2005年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遷校於青島,春暉也從東營來到青島重組,定名為“春暉志願服務隊”,從此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支教開始

積極回響國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的號召,充分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對學生和社會“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幹”的作用,發揮社會實踐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徑的優勢,2008年暑期,春暉組建了第一支“春暉助學走進黔北”赴貴州遵義支教團隊,開啟了暑期支教扶貧實踐的序幕。

社團文化

春暉精神:

春暉精神,總的概括來說就是:奉獻,堅持,團結、進步。春暉精神的核心是奉獻,它要求我們建立起不計報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權地參與社會活動、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每一個春暉志願者都必須從開始就培養自己的奉獻服務意識;春暉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堅持,他鼓勵每個志願者毫無怨言的長期奮戰在志願服務第一線,一旦堅定信念,便義無反顧;春暉精神的依託是團結,它提倡每個志願者團結一致,充分發揮青年志願者的熱血與激情,依靠團隊扛起志願服務的大旗;而進步,則是春暉精神的延續,它希望春暉志願者在志願活動中不斷充實和提升自己,在學校乃至社會,奉獻汗水,播撒春暉!

“家”文化

入春暉只是一個起點,成為春暉人才是真正的目標。春暉人,意即參與在春暉的活動之中,真正體會與領悟春暉宗旨的人。做勇奉獻、敢擔當的春暉人,體悟團隊“家”意識,那么,有春暉人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只有我們的團隊有了集體的意識,我們的成員有了“春暉人”身份,我們才能真正把春暉團結在一起,做成一個真正溫暖人心的、貼近有需要的人的品牌。

春暉人

春暉人,意即參與在志願服務的活動之中,真正體會與領悟春暉宗旨的人。做勇奉獻、敢擔當的春暉人。他們播種著希望,揮灑著熱情,用肩膀擔起助學助殘的責任,用心呼喚著社會的關注,他們無私付出、不求回報,因為他們是春暉人!

組織機構

主席團:
春暉的核心集體,負責統籌安排春暉隊內隊外的各項事務。
秘書處:
負責各種文秘工作,做好會議、人員記錄,完成各類資料的整理與發放,財務流動的記錄,對志願服務時長做好記錄。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係,隨時向主席團反饋信息。
品牌部:
主要負責活動包裝,對外進行春暉的整體宣傳,第一時間通過線上線下各渠道向廣大師生傳遞信息。同時負責春暉的文藝活動,組織文藝創作和節目的排練,幫助支教國小籌備編排藝術節目。
校內服務隊:
是春暉主要面向中國石油大學校內的本校學生、主要活動場所在學校內部的一個下級分隊,主要服務於在校師生,同時也為春暉在各時期各地的支教等活動籌集資金。現有“瓶心而動”“千百分之一”“ 教室桌椅維修”等一系列經典活動,同時也有“清新家園”“摺扇,蛋雕義賣”等一系列不斷創新的活動。
校外服務隊:
是以社會服務為主的志願服務隊。“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為校外隊的主旨。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校外隊先後開展了“走訪老黨員之家”參加了“為眼癌患者募捐”“世界環境日——環唐島灣徒步清潔”等等一系列活動。
希望之翼支教隊:
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平宜女士的合作項目,利用周末時間為在即墨希望之翼學苑半工半讀的四川麻風村孩子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
藍色夢想支教隊:
負責黃山國小、寶山中學日常支教活動。定期去對口學校進行授課,為中小學生帶去正能量,樹立人生理想。同時可以培養自己愛心奉獻能力,鍛鍊自己office基本能力。為支教而生,為支教服務。
積米崖支教隊:
支教地積米崖國小緊靠中國石油大學,靈山島國小位於宜人的靈山島上,每周都會有隊員秉承著“不只是山裡的孩子需要支教”,以“藍色海洋”系列授課,推行海洋教育。

特色活動

“‘瓶’心而動”:自09年起,春暉志願服務隊首創瓶心而動活動,收集空飲料瓶、廢舊報紙書本等可回收物品變賣為資金,為貧困學生支付學雜費,助其完成學業,幫助失學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暑期支教

支教起航

為回響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提出“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畫”,推動西部貧困地區教育發展,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奉獻社會、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春暉志願服務隊自2008年,啟動“暉撒西部”春暉公益助學項目,本著“服務西部、愛心接力”為宗旨,連續七年組織在校大學生參與暑期支教社會實踐活動,到目前為止,建立了貴州銅仁、遵義、四川涼山、山東聊城四個長期支教基地。

支教基地

聊城莘縣,位於山東省西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全國百位貧困縣。縣區內人口眾多,以農業經濟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經濟條件差,嚴重影響當地教育水平,大量農村孩子受教育得不到保證,本次支教前往徐莊中心國小,日前在校生706人(2014年數據),共設16個班,在莘縣農中國小教師的平均工資比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高10%的情況下,學校僅有18位老師,師資力量不足;學校共有普通教室32間,辦公用房6間,無食堂,僅有部分基本教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一個籃球、四副桌球拍,硬體配套設施嚴重不全。且近年學生數量增多較快,人數年級分布不均勻,給當地教育帶來又一壓力。
貴州銅仁松桃苗族自治縣是銅仁第一大縣,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長期戰亂加之地理環境的惡劣,經濟、文化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教育也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學生對外界了解較少,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科學文化素養普遍偏低。
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是著名的紅色革命勝地之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教育水平也較為落後。湄潭縣洗馬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每年均有多支大學生支教隊前往支教。學校基礎設施不健全,學校有8台辦公電腦,1套多媒體設施配合教學,體育設施陳舊、破損嚴重,圖書館沒有專門的閱覽室,館內藏書大部分為教材及一些娛樂性圖書。洗馬鎮中心國小學生大多數父母都為外出務工人員,孩子交由家中老人撫養照顧,留守兒童在學生總數中占有較大比重。
四川涼山,我國麻風村(現多稱康復村)於建國初期建立,多為與世隔絕之地。如今,麻風病雖已被治癒,但康復村後代難以融入社會已經成為該群體面臨的普遍問題。本團隊成員計畫通過問卷調查、志願支教、家庭走訪、深入訪談等方法開展調研,深入康復村居民家庭了解麻風村後代的成長環境,對已走出麻風村的後代開展調研,與奮戰在改善麻風村現狀一線的公益人士(張平宜)進行交流。最後對麻風村後代生存現狀、麻風后代面臨的社會融入問題、社會大眾對麻風村及其後代的認識、張平宜扶持該類人群的措施等方面的調研結果進行深入分析並做出總結。

項目規劃

前行中的“1023計畫”。力爭通過十年的支教行動,立足山東,將愛心蔓延到中國西部省份,橋貫東西。依次經過“志願服務基地建立”、“中期實踐探索與豐富”與“服務提升與聯動傳播”三個階段,最終完成搭建愛心平台、進行教學輔導、培養能夠反哺社會的青年等內容。

春暉榮譽:

春暉志願服務隊被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山東省學習雷鋒志願服務先進集體”,連續七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社會實踐隊,開展志願活動被評為“共青團品牌活動”,團省委“春暉行動“對接團隊。支教活動被新華網光明網人民網中國網等國家級媒體報導百餘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