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星命學
- 又稱:命學、算命術
- 類別:雜學
- 起源:漢代
- 地區:中國
起源,命運,星命術,命士,生辰推命,三命,本命,八字推命法,貴賤定格法,撲地虎,兩會鉗,相關信息,發展,起源及變化,
起源
孔子《論語·顏淵》即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名言。孟子、莊子、列子等也都有與此類似的信命之說。這種思想發展到漢代更加深入人心,連不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也篤信命理。信命觀念的流傳為星命術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陰陽五行學說的產生與發展以及占卜、看相、堪輿等術數的盛行也為星命術的產生準備了條件。《史記·司馬季主傳》云:"夫卜者多言夸言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漢書·藝文世》亦云:"星命之說,漢有太乙星於等書推數,引以論凶吉。"可見推算個人命祿的星命之術在漢代已經產生。
不過從現有資料來看,從漢至六朝時期,人們推命的方法還比較簡單,至此,星命術還未成為一門系統的學說。星命學正式誕生在唐代。約在六朝後期,形成一種根據星象曆法來推人命祿的五星推命術。此術在唐時流行,並伴之以複雜的命理之說。在六朝後期五星推命術開始流行的同時,又有一種以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為根據的時辰推命術發展起來。至唐,命理學家李虛中將此術系統化、理論化,使之成為一門"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值時辰天干,相生盛衰死相王斟酌,推人壽夭貴賤利不利"的命學術數。後世多以李虛中為時辰推命術的真正開創者,以他的命學理論為星命學正式誕生的標誌。然而李虛中雖有著述,卻未見傳世。後人考證舊題其注《命書》三卷亦為宋人假託。宋初,徐子平著《珞琭子三命訊息賦注》,將李虛中以始生年、月、日推算命祿的方法發展為以年、月、日、時配合乾支,合為"八字"來推衍吉凶禍福。其所創八字推命之術較前更重於五行推算,方法亦更精密,對後世影響十分深遠。故後世多稱"八字"推命之術為子平術,並以八字推命的行世為星命學走向成熟的標誌。
自徐子平後,星命術世代傳衍,廣為流播,致力於命學研究者代不絕人,如徐墨齋,智德師傅等命理著述可謂汗牛充棟。然而歷代命學著作,大都術語堆砌,語意玄奧,難誦難解。比較而言,託名宋徐大升的《淵海子平》,明萬育吾的《三命通會》,清陳素庵的《謫天髓輯要》等較為淺近通達,容易理解,多為後世所本。
命運
在命理學中,命與運猶船與水。命好運厄,似逆水行舟,難以致遠;運佳命蹇,似破船順流,雖可日行千里,則難免傾覆之災。故術士中流傳著"有命無運,美中不足,有運無命,困頓夭折"的說法。古代中國人民一般都相信人有不同的命運,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里,人們對命運的含義理解有所不同。《滴天髓闡微·孫序》曰:"命理之學,由來久矣。古之言命者,簡而賅,庖犪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復命'。類皆得之於天,賦之於人者。"即是孔子、老子及其以前人們所言之命,主要指"天命",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先秦諸子中,孟子、莊子、列子等也都持有與此大致相同的天命觀。漢代命由天定的觀念仍然流行,如揚雄《法言》云:"命者天之命也,非人為也。"但同時也滋生出新的命運觀念。思想家王充不信鬼神而信命運。《論衡·偶會篇》云:"命,吉凶之主也。"但他不再堅信神秘莫測的上天是人之命運的主宰,而認為命乃"自然之道,適偶之數","人稟氣而生,含氣而長,得貴則貴,得賤則賤,貴或秩有高下,富或資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大小之所授也。"即是說人的命運佳厄主要取決於出生時值歲的星象。
後來,以上兩種命運觀念同時流布傳衍,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然而無論是天命觀還是星命論都堅信人有不同的命運。正是這種認識給算命風習的起源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如王充關於星命之說的理論就直接成為五星算命術的理論依據。古代中國人民也有少數不信命者,如先秦諸子中的墨子就著有《非命篇》,專門駁斥"執有命者之言"。唐代呂才《祿命篇》也對信命之說提出過質疑。唐之後的筆記小說中亦有不少反映算命失驗,揭露江湖術士"矯言禍福,以規人財"的作品。不過,總體而論,古代中國人民中信命者居多。
星命術
《史記·司馬季主傳》云:"夫卜者多言夸言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漢書·藝文志》亦云:"星命之說,漢有太乙星子等書推數,行以論凶吉。"從現有資料來看,兩漢及魏晉六朝時期人們主要根據《易》理布卦和生日所值星象來推人命祿,方法比較簡單。約在六朝後期,形成了一種根據星象、曆法來推人命祿的五星推命術。此術奉"生堯之丙丁,至唐猶存"的張果老為先師,故又稱"果老術"。其所言五星,並非僅指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而代指與星象推命相涉的整個天文系統。主要根據日月星辰的生克制化之理,賦予不同星象以種種神煞命局的意義,按人出生時星辰所在位置推算人的命運休咎。此術於隋唐時頗為盛行,至今中國民間亦有流傳。六朝後期五星推命術流行的同時,又有一種以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為根據的時辰推命術發展起來。始稱"三命術"。主要依據不同時辰里所生之人稟受陰陽之氣的情況來測斷人的貴賤禍福。經過唐代李虛中、宋代徐子平的努力,將"三命術"發展為一門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時四柱乾支合為八字來推衍吉凶禍福的命學術數,世人稱其為子平術。
自此,五星術和子平術便成為中國星命術的兩大主要流派。由於子平術方便易懂,自其產生之後便較前者更為流行。後來隨著星命術的興盛與傳播,術士們還把《易》學、河洛之學、佛道之理等結合五星術與子平術,創造出五花八門的新推命術。如皇極先天數、範圍數、成數大定、紫微斗數、八卦推命、九宮八卦遁法、功過格、撲地虎、兩會鉗……凡此種種,難以盡述。然而,其影響皆不及以八字論命的子平術,當今中國民間術士所本,仍多為子平術。
命士
中國星命術肇始於漢代,初時多與卜筮、占星、看相等術數交相混雜,故早期命士一般同時兼有星官、筮者或相人等雙重身份。如被後世奉 為命學之祖的司馬季主,《史記·日者傳》即稱之為卜者。唐呂才《祿命篇》亦云:"漢宋忠、賈誼譏司馬季主曰: '卜筮者高人祿命,以悅人心;矯言禍福,以規人財'。"可見當時其即以筮者的身份為人推命。唐之前,兼有雙重身份的命士星工,主要從事替人推命的實踐活動,很少有命學理論上的建樹。經過唐代李虛中等人的努力,星命學作為一門系統的不說正式確立,此後便開始沿著"書房派"和"江湖派"兩條平行的路線發展演進。"書房派"注重理論建樹,然多重理而乏術,其成員多為社會上層的文人學士。身為殿中侍御史的李虛中,可以說是"書房派"的早期代表。韓愈為其所作墓志銘言其"喜學,無所不通,最深於五行書……其說汪洋奧義,關節開解,萬端千緒,參錯重出,學者就傳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曆翁,莫不能與之較得失。"再如明代萬民英,為嘉靖時進士,所著兩部近百萬言的命學巨著《三命通會》和《星學大成》代表了中國古代命理學的最高成就。江湖派側重於推命的實踐活動。早期的江湖派命士雖然不重視理論著述,然其多為讀書之人,且主要服務於上層社會。清以後,隨著星命術在中國民間的傳播,逐漸淪為江湖術士餬口斂財的手段,自此便日益為文入學士所不屑。
生辰推命
根據人的生辰來推算命祿的算命方法,亦稱三命術。
關於生辰推命的由來,眾說紛紜,難以確考。一說肇始於戰國時期的珞碌子,又說出於同時代的鬼谷子,兩說都無史料佐證,自不可信。亦傳六朝時陶弘景會三命之術,並著有《三命抄略》一書,然此書未見傳世。《北齊書卷四十九方伎》載:“魏寧,巨鹿人。以善推祿命征為館客。武成親試之,皆中。乃以己生年月托為異人而問之,寧曰:‘極富貴,今 年入墓。’武成驚曰:‘是我!’寧變辭曰:‘若帝王,自有法。’又有陽子術,語人曰:‘謠言:‘盧十六,雉十四,犍子拍頭三十二。’且四八天之大數,太上之祚,恐不過此。’既而武成崩,年三十二也。”從中可見其時僅以始生年月推命,方法頗為簡單。至唐,三命術經過命理學家李虛中的加工改進,有了新的發展。北宋時期,又有術士徐子平撰《珞琭子三命訊息賦注》,專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時配以乾支,合成八字,來推衍吉凶禍福,使時辰推命的學說更加完備。在八字推命術的流傳過程中,亦有人將其加工改造,花樣翻新,創造出五行稱命、貴賤定格五行相、兩會鉗、撲地虎等多種時辰推命之法。然這些都遠不及八字推命術影響深遠。
三命
古代中國人民通常稱受命、遭命、隨命為三命。
《禮·祭法》:"曰司命。"受命以保慶,有遭命以謫暴,有隨命以督行。'受命謂年壽也,遭命謂行善而遇凶也,隨命謂隨其善惡而報之。"星命學中稱時辰推命之法為三命術。相傳此術緣起於春秋時的珞碌子,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四著錄《珞碌子三命賦》一卷。史稱六朝術士陶弘景曾著《三命抄略》,然不見傳世。宋徐子平有《珞琭子三命訊息賦注》二卷傳世,明萬民英亦有《三命通會》十二卷。此二書所論重點皆為時辰推命之理,均為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命學典籍。宋洪邁《夷堅志補》卷十八載,宋時何清源改秩人都,時逢暑月,其於汴河岸小憩,適術士過前,自稱能論三命。何乃書年、月、日、時示之。術士看後曰:"君自此始,可官至宰相而封王。"何當為諛辭,以笑付之。然其後果如術士言,官至宰相。此所言三命者,即時辰推命之術。因星命家多以三命術或五星術推人祿命,故有人以"三命五星"連稱,代指算命之術。
本命
《晉書·藝木·戴洋傳》:"王導遇弱,召洋問之。洋曰:'君侯本命在申,金為土使之主,而於申上石頭立治,火光照天,此為金火相爍,水火相煎,以故受害耳。'導即移居東府,病遂差。"王導生於公元276年丙申,故以"申"為其本命。前蜀杜光庭《興州王承休特進為母修黃篆齋詞》:"今則臣母竇氏,本命甲子某月某日生,災運所躔,遂嬰疾苦。"古代中國人民亦有將與本人生年乾支相同之年稱為本命年,將與本人生日乾支相同之日稱為本命日的習俗。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詩》曰:"今朝吳與洛,相憶一欣然。夢得(劉禹錫)君知否,俱過本命年。"其自註:"余與蘇州劉郎中同壬子歲,今 年六十二。"《續資治通鑑·卷五九嘉枯六年》"(正月)戊申,降郢州防禦使宗懿為信州團練使,宗懿葬其父濮安懿王,而自以本命日不臨穴故也。"
八字推命法
通過排定一個人出生時陰曆的年、月、日、時所值的天干地支采推斷人的壽夭貴賤、禍福休咎。由於一個人出生的時辰分別由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組合成年、月、日、時四對,共八個字,故稱八字或四柱。八字推命完善於宋代,徐子平著《珞琭子三命訊息賦注》,始取時的乾支參合為四柱八字,再根據其五行生剋制化之理推人命祿。故八字推命又稱子平術。因子平術較其他推命術精奧嚴密,受到世人推崇。自宋代以後一直朝野流播,代不絕傳。故元劉玉《己虐編》曰:"江湖談命者有子平,有五星,又有範圍前定諸數,士大夫所樂問者,唯子平。"《瑞州府志》載:宋代術士鄒元佐,"精通五行,嘗以人之年月日時分配金木水土火而推其生旺休咎,附以官貴祿馬刑殺,考其壽夭禍福,貴賤貧富,萬不差一。京師諸人爭造其門而問焉,因致家富。"《福建府志》亦載,明人詹永達"以人生年月日時推其貴賤壽夭並父母兄弟,多奇中,自知死期,先詣所知辭謝,而後卒。"由此可見八字推命在古代流行之一斑。
貴賤定格法
全稱貴賤定格五行相法。雖名為相法,實為時辰推命之一種。它將春、夏、秋、冬四季與一天十二時辰分派到黃帝全身的各個部位,謂某時所生居於黃帝之頭,某時所生居於黃帝之手,某時所生又居於黃帝之足。以生居頭者為貴,居足者為賤,並分別規定與之相關的命局等級。如稱正月所生之人為前一年四月受胎,此人生前為京西路來,曾經捐獻過一頭牛給寺廟,積有陰德,所以此生必定衣食豐足。其命理與轉世輪迴、因果報應的佛理相通,又與傳統命學相涉,立論頗為怪妄。近代有人將其繪成圖畫,使之流傳甚廣。
撲地虎
一種極為獨特的時辰推命術。撲地,指術士推命時必須打坐於地,而不能站起來為人推算。由問命者先報生辰,再將自己的有關情況寫於掌心,術士按生辰情況進行一番推算後亦將結果寫於掌心,然後兩者同時攤開手掌核對。據說每每合之,問命者若故意將自己的實際情況寫錯,或因記憶不清而誤寫,術士亦能算出其實際情況,糾正錯誤。術士持有若干畫卷,畫卷上標有父母、妻子、貧富、貴賤等許多命運內容,在核准被算者的有關情況之後,術士再打開畫卷,據圖指出其命運情況。在整個算命過程中,雙方很少用言語交談,故此術顯得神秘莫測。此術不知緣自何時,為何人所創,古籍中不見載錄,直到今天仍在中國民間流傳。
兩會鉗
亦稱前定命數,時辰推命術之一。此術不似一般以年、月、日、時的乾支配合為四柱八字的時辰推命術,而只取年柱與時柱首尾天干二字相配以標目,故稱"兩會鉗"。如甲子年丙午月丁丑日壬子時出生者,只取甲壬二字即可推命。如此十個天干一一輪流相配,便得一百對,即一百命格。每格之下,首先定卦位性質,卦位之下,如時乾為陽,取子、寅、辰、午、申、戌六地支,如時乾為陰,則取醜、卯、巳、未、酉、亥六地支,每地支之下附一句四字成語題辭,暗示三年的行運吉凶。其次,列茲基(祖業)、昆玉(兄弟)、行藏(經歷)、婚姻、嗣息、歸隱六目,每目之下,又各附意味深長的七言絕句一首,作為各自命運的斷語。再次,又以四言成語點出被算之人的命格,並附五言或七言律詩一首,總說命理,最後再以白話短文就此人個性、賢愚、命運休咎的興衰成敗作結。此術自稱為鬼谷子首創,然鬼谷子活動的春秋時代絕句、律詩尚未出現,故不可信。此術至今仍在少數地區流傳。
相關信息
發展
中國古代星象天文學經過長期的發展,到唐代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質變:星象天文學在此之前,一直是單純的占星術,而在唐代則與算命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星象學:星命術,即用星象與生辰八字及乾支神煞等因素相結合,來分析判斷一個人的人生命運。占星術是用來預測國家社會或自然界的災異變化的學說和技術,它不針對某一個人,而星命術則與之完全不同,它不關心國家、社會、自然等非個人的事務,而只求認識一個具體人物的未來的命運。兩者不僅在對象上完全不同,而且在預測時間上也有較大差異。占星術一般只預測最近的將來的事變,最多也僅涉及幾年之後的事變,極個別情況下才預測幾十年後的結果。而星命術則是預測一個人的全部生涯的事務,一般都要預測一個人從生到死期間的各種命運。由於星命術的問世,所以我們說星象學至此發生了質變,有了新的突破。至此,中國古代星象天文學的兩大組成部分便全部形成,使星象學的發展達到了頂點。以下分別從占星與星命兩個方面回顧唐至清時期的星象學發展之狀況。
到了唐代,占星術已發展得空前繁雜詳備,可以說已經到了無所不至其極的程度。其集中表現為占星巨著《開元占經》的問世。但是,盛極則衰,事物的發展無不如此,占星術也不例外。占星術在《開元占經》的集大成之後,實際已與社會現實脫離了以往那種緊密的關係,而不再受到社會和學者的注意,其社會作用及對思想學術的影響,絕對比不上漢代星象學及其著作,這表明占星術已經走向衰落,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其地位逐漸讓給了新興的星命術。
星象學的這種變化,反映了中國社會文化的重大變化:神學天命觀的中心已從國家朝廷移向了個人和個體家庭。隨著封建制度的成熟和鞏固,天命觀的占星術對它的維護鞏固以及有限的監督作用已經變得無足輕重,故其走向衰落也是勢所必然。取而代之的是對如何控制個人以及個體家庭的關心,星命術正是為此任務服務的有效工具之一。它利用普通人對自己命運變化莫測的好奇和關心,而用一套神秘而複雜的學說和技術滿足之,使之將自己的命運放在星象以及神煞等外物的身上,而放棄自身的努力,這肯定是有利於封建制度的穩定和鞏固的。星命術其思想的深入人心,使芸芸眾生在潛意識中不自覺地生出一種自我控制的力量,這對於社會控制是十分有效的。作為文化的現象之一,星命術能在近千年的歷史過程中生存於世俗社會,並起到一種宗教替代物的作用,而且是以一種自然的和風俗的方式存在著,這表明它是適應了一般民眾的心理需要和知識水平的文化,故不須外力灌輸而自有其感染力和生命力。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任何事物只要能自生自滅地存在於歷史過程中,都表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儘管這個“理”不一定合乎真理。
起源及變化
再從另一方面考慮,任何一事物之產生決非在一個早上完成,星命術亦是如此。例如,早在東漢時期,王充就已談到過以星位談祿命之事。當然王充所談與後世之星命術並不相同,但至少說明把星象與個人命運聯繫在一起的思路產生甚早。這也可說是後世星命術的前身或源頭。可以想像,經漢至唐的發展過程,星命術才最終得以形成。根據資料,在韓,李之前無以生辰乾支配合星象推命者,至韓、李之時始有明文記載。儘管李虛中的推命術僅用六字,但已基本具備了後世八字推命的構架和方法理論,所以韓愈極為讚賞,後世八字推命家尊之為始祖。在這個時候,星象學與六字推命術相結合,也是順理成章不足為奇之事。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是先簡單疏略而逐步走向複雜細密的,星命術也刁;例外。可以這樣說,韓、李時期的星命術尚是其初期階段,故僅用六字推命。此外,與此同時還有一位奇人被後世的星命家們推為祖師,這就是唐玄宗時的張果,後人把他列為八仙之一,又稱張果老。
張果的星命術以《果憕問答》的形式留傳下來。果即張果,憕指李憕。張果傳其學於李憕,故後世星命家都奉張果為鼻祖。星命術自唐問世以來,歷經宋元明清,經長期發展,莊內容和方法上變得日益複雜繁瑣,成為一鬥神秘而難學的學問和技術。因此歷代以來真正精通其學術的專家極為少見,而不象占星術那樣往往眾多專家出現。從唐至清,星命術的專家只有張果、元代鄭希誠、遼的耶律純、明代的萬民英、杜全數人而已。許多號稱星命之術的高手大師,實際往往只是八字推命而不懂星命之術,當然也有許多江湖術士道聽途說點星命之法,便虛張聲勢,欺世盜名。對這些人,真正的星命專家是十分鄙薄的。我們今天追溯星命術的歷史,對此亦吐分清楚,不可魚目混珠,混為一談。
另外還要提到,在中國古代星象學獨立發展的過程中,也先後吸收和融合了外來文化系統的星象學內容。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星象學就已經譯介到中國來了。但在當時,中國星象學與佛教星象學並未互相溝通融合。比如在《隋書·經籍志》中就有《婆羅門天文經》《婆羅門竭伽仙人天文說》《婆羅門天文》3種佛教星象著作,這是佛教文化傳入中同時帶來的附屬物之一。
到了唐代,隨著佛教文化在中國的深入和融變,已與中同文化有了相當程度的交融,在星象學領域也是如此。比如:著名的;中國占星學巨著《開元占經》便是由祖孫4代在中國皇家天文機構任職的印度人瞿曇悉達寫成的,這本身就是中印星象學交融的一個有力象徵。另外,瞿曇悉達又將印度的《九執歷》翻譯並錄入《開元占經》卷一〇四,這又是雙方融合的一個證據。
到明代,隨著西方傳教士的來華,西方文化也開始有限地被介紹到中國來。在這有限的介紹之中,竟然也有星象學在內,實在令人深思。其突出表現為穆尼閣所作的《天步真原·人命部》,其中詳細介紹了當時西方星命術的具體方法和內容:但中國星命術並未完全吸收西方的方法,而僅是有選擇地選用了黃道十二宮的布局方式,使之與中國固有的十二次及十二宮配合起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