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是一本於1999年12月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
- 出版時間:1999年12月
- ISBN:9789575980177
- 裝幀:Hardcover
- 原作品:聖嚴法師
《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是一本於1999年12月出版的圖書
《明末中國佛教の研究》是一本於1999年12月出版的圖書...
《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是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荒木見悟。內容簡介 荒木先生的《我的學問觀》以華嚴學、禪學、朱子學、陽明學四支為中心。他的研究特色在要把儒、釋、道三教互相影響的關係客觀、正確地描寫出來,拋棄了以儒教為優先的教條主義,特別重視由高度理論與心理探求儒、佛間的對應和...
《中國佛教思想史稿》是2009年1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桂明。內容簡介 《中國佛教思想史稿》是對中國佛教思想所做的綜合考察和全面論述,內容自佛教傳入至近代,時間跨度約兩千年之久,涵蓋佛教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學派和宗派,及其相關的重要哲學範疇和命題;闡述並分析這些範疇、命題的演變過程,揭示...
《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是2008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卜正民、張華。內容簡介 在16和17世紀的中國,佛教信徒和儒學士人廣泛地活躍於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動中。隨著士紳數量的增長超過了帝國官僚機構需求的增長,許多人被阻擋在傳統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顯而易見的...
地藏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佛經中說他生生世世發下了數不盡的,最為深重的誓願,如“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等等,所以是以大願為其德性表征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又說,持頌地藏菩薩名號可以滅除五逆重罪,甚至於轉變現報,故而在佛教徒眼中,這位菩薩是專管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大神,民間把他推崇...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歷史卷》是2000-1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桂明,董群,麻天祥。內容簡介 佛法廣大,號稱八萬四千法門;經典浩瀚,總有三藏十二部之眾。這是一份極可寶貴的人類遺產和精神財富。隨著人們對其宗教、文化乃至社會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入,時下學佛者日多。然而,面對八萬四千法門,究竟應該...
《佛教與中國歷史文化》是2013年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曾文、怡學。內容簡介 《佛教與中國歷史文化》考據精準,角度獨特,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書是著名佛教學者楊曾文先生的論文集,共收入近40篇論文,內容包括禪宗文化研究、中國佛教史研究、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是楊曾文先生近年來關於佛教研究的總結性...
論梁武帝——“我為什麼會是一個佛教徒”日嚴寺考——一兼論隋代南方佛教義學的北傳 廬山東林寺大律師熙怡大師考 九華山金地藏斷想三則 論法照淨土思想的特色 天台宗的觀音論:以天台對《觀音菩薩普門品》的詮釋為中心 湛然與中唐天台宗風的揀擇 論《華嚴經》、華嚴宗對禪思禪詩的影響 論不空的判教思想 明末...
第十五章 宋代佛教與理學 第十六章 宋代及其以後的佛教與文人 第十七章 古典小說、戲曲與佛教 第十八章 禪宗“心性”說與文學思想 第十九章 隋唐及其以後塔寺藝術 第二十章 隋唐及其以後佛教造像藝術 第二十一章 唐代及其以後佛教繪畫藝術 第二十二章 “心學”及明末“狂禪”思潮 第二十三章 近代文人與佛教 結語 ...
《歐陽竟無佛學思想研究》略評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高鶴年居士《名山游訪記》讀後 明末雲南佛教的發展與雲南文化的 精神——《明季滇黔佛教考》讀後在“妙峰山歷史文化研討會”上的講話 下篇 現象學視野中的中國哲學 凝視人性的荒野——荀子思想簡論 墨學筆記 中國美學思想中的“韻”新儒學與中國現代化 “聯大...
第十二至第十五卷主要展現與論述明清民國時期的佛教。作者簡介 賴永海,1949年7月生,福建漳州人,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導師,現為南京大學哲學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200...
二、佛教革命的不同表征 三、佛教革命的歷史效應 太虛和尚:宗教型公共知識分子?一、現代中國佛教的世俗性問題 二、太虛和尚的“三大革命”主張及其公共性特徵 三、作為宗教型公共知識分子的太虛和尚 四、“人間佛教”思潮的公共特性 當代文化重建與儒佛會通的必然與可能 ——從熊十力哲學的缺失談起 明末天主教與...
明、清兩代,禪宗成為紹興佛教主流,淨土宗亦較流行,多與禪宗融合而流傳。其時,紹興府佛學界風靡禪、淨雙修。明末,雲門寺有曹洞中興道場之稱。雲門—系,自湛然(圓澄)以後,頗足與臨濟派天童—系相頡頏。明時,居士研究佛學成風,著名者有萬曆會稽陶望齡與鐘離瑾。清初,圓澄門下三宜(明孟)、雨石(明方...
楊曉春,男,浙江湖州人,1974年4月出生,畢業於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古代史專業教授。所授課程 本科:中國古代史(先秦秦漢六朝時期)、中國古代對外關係史、中國佛教考古概論 碩士:中國民族史(合開)、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合開)科研成果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有:《隋〈虞弘墓誌〉所見史實...
1962年任萊頓大學東亞史教授,1969年創設萊頓大學漢學院現代中國資料中心,1974—1990年任該校漢學院院長,期間還兼任該校中文系主任、《通報》主編。其最大的興趣是“當東方遇到西方”,既研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適應,也探討明末清初耶穌會來華史,設法了解中國在接受外來影響時的反應與適應過程。還著有《中國耶穌會...
37,《唐代法相宗的衰落原因新論》,《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4期。38,《佛學理論中有“本體論”學說嗎?》,《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年第3期。39,《中國佛教的特色:平民化、禪觀實踐與圓融精神》,《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40,《明末封建士大夫逃禪原因初探》,《學術月刊》,1998年第...
但台灣聖嚴法師,在《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中,提出智旭的思想根源於《楞嚴經》,是屬於如來禪的禪者。不管何說近實,智旭融攝眾說則是不爭的事實。袁宏道生活的年代大約與祩宏、傳燈同時,早於智旭,就其禪淨關係而言與其後的蓮宗九祖頗為接近,這也是《西方合論》其後被智旭編入淨土十要的一個重要原因。智旭在...
卷首·八不道人傳》《淨土聖賢錄》卷六;《蕅益大師宗論》卷一;《中國淨土教理史》(《世界佛學名著譯叢》);《淨土宗史與宗師》(《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郭朋《明法佛教》第二章;高峰了州《華嚴思想史》;阪本幸男(等)《法華經の中國的展開》。
其三,卷十三至卷十六,有道忞所撰名僧塔銘、行狀等多篇,是研究明末清初佛教的重要文獻。其中〈明天童密雲悟和尚行狀〉一文,更是探討明末名僧密雲圓悟的第一手史料。其四,道忞在該集中所撰文章多篇,也頗值研史者取資。如卷二十四〈法派說〉一短文,敘述近世中國佛教史上的法派傳承原委,甚為罕見,彌足珍貴...
據史料記載和學者們探討的結果表明,曇光到新昌石城時,佛教傳入中國不過150年,由於多位高僧在此研究與傳播佛法,使當時的新昌大乘寺儼然成了中國的佛教研究基地,並由此在浙東一帶出現了中國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眾多高僧與名士在新昌的活動將中國的佛教學研究推向了高潮,並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向長江流域...
研究貢獻 其主要貢獻在於對四、五世紀中國佛教發展史的描述。其最大的興趣是“當東方遇到西方”時的反應,他既研究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適應,也探討明末清初耶穌會來華史,設法了解中國對外來影響的適應過程。另外,近年來神學研究者亦開始注意到許理和對天主教在中國傳播(又稱為「儒家一神教」)的研究貢獻。出版圖書 ...
碩士生課程《中國佛教經典選讀》(Reading the texts of Chinese Buddhism)學術成果 發表論文 1. 論文:論文題目,發表期刊,卷,期,發表時間;《費隱通容的毀板與日本重刻》,《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3期。《明末臨濟宗黃檗派的傳播》,《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版)2011年3期。出版著作 2. 著作:書名,出版社...
但是經過研究之後便發現他只是掛了個佛教的幌子,絲毫沒涉及佛教的精髓。佛教作為一門學問,內容極其精深,其中也包括醫學,我們稱之為佛教醫學。《醫藏書目》也未涉及佛教醫學的內容。因此可以說。《醫藏書目》是一本純之又純的中國固有醫學目錄。創作背景 中國佛教到了明朝已經處於衰微時期,出現了在家居士研究佛教的...
2.《攝論學派與智顗教觀思想的形成》, 《中國哲學史》2007年第3期, 2007年8月, 北京 3.《阿摩羅識與本覺——攝論師的“阿摩羅識”思想》, 《敦煌學輯刊》2007年第3期, 2007年9月,蘭州 4.《中國佛教研究方法の革新及び活用》, 《大谷大學真宗綜合研究所研究紀要》第25號, 2007年12月,日本京都 5....
謝和耐沒有把佛教寺院經濟看成一個孤立的現象,進行就事論事的研究,而是把它放在廣闊的大背景下,視為社會現象的一部分加以綜合考察,許多方面發前人之所未發。對於這種方法論的革新,謝和耐在為中譯本寫的序中稱,他採納的那種首先把佛教現象看成是社會現象的社會學觀點至今仍不是論述中國寺院經濟的著作中普遍...
孔門大乘陽明禪 論中國早期般若學的產生與特質 東晉南北朝般若學理論建設中的方法論 論中國佛教心性論範式的歷史形成 修性一如——四明知禮的本體工夫論 明末天主教與中國佛教的衝突——以《天主實義》和《聖 朝破邪集》的對應為中心 以儒辨天與以佛辨天——晚明佛教叢林對天主教義的論難 ...
段玉明 論中國早期寺院空間神聖性的獲得——以《高僧傳》為中心的考察 陳金華 神話、疾病、轉世觀念與佛教聖跡:新昌彌勒大佛考 雷聞 龍角仙都——一個唐代宗教聖地的塑造與轉型 聖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的信仰內涵 安素姍 神跡的複製與逆轉: 檢視釋奝然聖徒傳中的五台山描述 葛瑞南 了翁道覚(1630—1707):...
在《永樂南藏》以前刊行的各版《大藏經》(包括《洪武南藏》),都是在《開元釋教錄略出》所收入藏經的基礎上,增補《略出》未收和《略出》以後新譯的佛經,以及新編入藏的中國佛教撰著而成的。而《略出》的分類法則是先分"乘"(大、小乘),再分"藏"(經、律、論)。新編入藏的佛經和著述,又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