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一至第四卷,呈現與論述了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整體風貌與歷史發展,主要介紹、論述與評析了此一時期佛典的翻譯、義理的傳播和僧團的組建,以及佛教與王道政治的相互關係、佛教與傳統宗教、儒道思想的碰撞與交融等。
第五卷至第八卷的主體內容是對產生於隋唐時期的天台宗、三論宗、三階教、唯識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等宗派的思想分宗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論述與評述。
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主要論述宋遼金元時期的佛教。
第十二至第十五卷主要展現與論述明清民國時期的佛教。
本書目錄
卷1
第一章 佛教東傳與東漢、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一節 作為中國佛教源頭的印度佛教
第二節 佛教傳入中土的路線、傳說和史實
第三節 東漢時期的佛教
第四節 三國時期的佛教
第五節 東漢、三國時期的翻譯活動
第六節 《四十二章經》和《理惑論》
第七節 漢魏時期兩大佛學思潮
第二章 兩晉時期佛教的傳播
第一節 西晉社會與佛教的傳播
第二節 東晉社會與佛教在南方的傳播
第三節 十六國時期佛教在北方的傳播
第三章 兩晉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一節 西晉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二節 十六國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三節 東晉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四章 兩晉時期的佛教僧團
第一節 佛圖澄及其僧團
第二節 道安與道安僧團
第三節 廬山慧遠行歷及其廬山僧團
人名索引
卷2
第一章 南北朝佛教與王朝世族
第一節 南北朝佛教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南朝帝王的佛教信仰及其佛教政策
第三節 北朝帝王的佛教信仰及其佛教政策
第四節 梁武帝其人及其佛學思想
第五節 南朝世族與佛教
第二章 西行求法高僧及其貢獻
第一節 兩晉西行求法高僧
第二節 法顯大師西行及其貢獻
第三節 法顯的同行者
第四節 南北朝時期的西行求法高僧
第三章 大乘般若學的傳入與流行
第一節 鳩摩羅什與兩晉般若經典的傳譯
第二節 般若經典的基本內容與主要思想
第三節 兩晉時期的般若學者與般若學流派
第四節 僧肇及其佛學
第四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一節 劉宋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二節 蕭齊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三節 梁、陳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四節 真諦的佛典翻譯
第五節 北魏、東魏的佛典翻譯
第五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經典
第一節 《維摩詰經》的漢譯及其基本內容
第二節 《楞伽經》的漢譯及其基本內容
第三節 《大乘起信論》的翻譯及其基本內容
人名索引
第四節 南北朝的《法華經》信仰
第五節 南北朝的藥師佛、觀音信仰和舍利信仰
第八章 漢魏兩晉南北朝的中國佛教文化藝術
第一節 漢魏兩晉時期的佛教造像
第二節 漢魏兩晉時期的佛教書法、繪畫
第四節 漢魏兩晉時期的佛教建築
第五節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雕塑
第六節 南北朝佛教繪畫
第七節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書法
第八節 南北朝時期佛教建築
人名索引
卷5
第一章 隋代佛教
第一節 隋代社會與佛教
第二節 隋代佛教的復興
第三節 隋代佛教的諸位大師
第二章 唐代社會與佛教
第一節 唐代佛教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初唐諸帝的佛教政策
第三節 盛唐二帝的佛教政策
第四節 中唐諸帝的佛教政策
第五節 晚唐諸帝的佛教政策
第六節 唐代士大夫與佛教
第三章 唐代的佛典翻譯
第一節 初唐的佛典翻譯
第二節 玄奘西行求法及其佛典翻譯
第三節 盛唐時期的佛典翻譯
第四節 中晚唐的佛典翻譯
第四章 《圓覺經》、《楞嚴經》、《仁王經》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圓覺經》的傳譯及其要義
第二節 《楞嚴經》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 《仁王般若經》的漢譯及其基本內容
人名索引
卷6
第一章 天台宗
第一節 天台宗的法脈傳承與分布
第二節 天台宗的本尊經――《法華經》
第三節 天台宗的前史及其思想淵源
第四節 智(豈頁)與天台宗的創立
第五節 天台宗的基本教義
第六節 灌頂對“天台學”與“涅?學”的融通
第七節 “台宗中興”與湛然對“天台學”的創新
第八節 中晚唐和五代的天台宗
第二章 三論宗
第一節 三論宗的興起
第二節 “三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三論宗的佛學思想
第三章 三階教
第一節 三階教的形成
第二節 三階教的基本教義及三階僧的行持
第四章 唯識宗
第一節 唯識宗的“宗經”、“宗論”及其主要內容
第二節 唯識宗的創立
第三節 唯識宗的基本教義
第四節 唯識宗的興盛及其傳承
人名索引
卷7
第一章 華嚴宗
第一節 華嚴宗的本尊經――《華嚴經》
第二節 法藏與唐代華嚴宗的創立
第三節 華嚴宗的基本教義
第四節 唐代華嚴宗的傳承與發展
第五節 華嚴宗在隋唐佛教中的地位
第二章 禪宗
第一節 從達摩禪法到東山法門
第二節 惠能與南宗禪
第三節 南宗禪三系
第四節 後期禪宗
第三章 淨土宗
第一節 佛教淨土思想及淨土種類
第二節 淨土宗經典――“三經一論”
第三節 淨土信仰歷代祖師與淨土宗的建立
第八章 清代華嚴宗
第一節 清初華嚴宗的弘傳
第二節 道霈及其禪化華嚴
第三節 續法與清代華嚴再興
第四節 華嚴觀行及其信仰
第五節 通理與清代華嚴的影響
第九章 藏傳佛教的發展及其與清廷的關係
第一節 藏傳佛教的發展
第二節 清政府對藏傳佛教的管理
第三節 藏傳佛教制度
人名索引
卷14
第一章 清代居士佛教的興起
導言
第一節 清代居士佛教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周安士啟人淨信
第三節 彭際清歸心淨業
第四節 龔自珍與經世佛學
第五節 魏源與經世佛學
第二章 清末維新志士的佛學思想
第一節 康有為的佛學思想
第二節 譚嗣同的佛學思想
第三節 梁啓超的佛學思想
第三章 清代佛教的衰落與復興
第一節 清代佛教的衰落
第二節 楊文會振興佛教的理念和事業
第三節 楊文會與近代佛學思想
第四節 楊文會:中國佛教復興的巨擘
第四章 清代民國時期佛教的寺院經濟
第一節 清代前期佛教寺院經濟
第二節 清末民國時期佛教寺院經濟
第三節 清代藏傳佛教的寺廟經濟
第五章 晚清民國時期佛學研究的濫觴與成就
第一節 晚清民國佛學研究興起的概況
第二節 晚清民國時期佛教史的研究和撰述
第三節 民國時期的佛教思想研究
第四節 晚清民國時期佛教制度、典籍、文化研究的進步
第六章 近世佛教徒的信仰與生活
第一節 “蔣山法會”與明太祖整頓瑜伽教
第二節 經懺佛事與叢林儀軌
第三節 佛教的慈善事業與信仰習俗
第七章 ―年的台灣佛教
第一節 台灣佛教溯源
第二節 台灣佛教四大法脈叢林
第三節 台灣佛教五大重要事件
第四節 台灣佛教的變革與復興
人名索引
卷15
導言
第一章 民國時期的佛教與社會
第一節 民國佛教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 民國時期佛教政策的演變
第二章 民國佛教的革新和改良運動
第一節 民國初期的佛教復興
第二節 民國佛教的整理改良活動
第三節 抗戰時期的佛教界
第三章 歐陽竟無與民國時期唯識學復興思潮
第一節 民國時期佛教的薪火相傳
第二節 歐陽中興唯識學的思想理念
第三節 歐陽的法相、唯識分宗之說
第四節 歐陽法相、唯識學思想的影響
第四章 月霞與民國時期的華嚴宗
第一節 民國初期華嚴典籍的蒐集與刊刻
第二節 民國時期弘揚華嚴的著名學僧
第三節 民國時期華嚴復興的特點及影響
第五章 諦閒與民國時期的天台宗
第一節 龔自珍研治天台學
第二節 諦閒與民國時期天台的中興
第三節 恢虛弘化天台於北方
第四節 斌宗法師傳播天台於台灣
第六章 印光與民國時期的淨土宗
第一節 民國淨土宗風
第二節 印光對淨土宗的弘揚
第三節 民國時期諸宗歸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