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偽經情況
在明清以前,由於佛教中國化已經基本完成,故民間多有將“佛經”甚至“佛教”與其他的宗教或宗教經典相混淆者,所以亦有佛教高僧稱呼一些新興宗教的經典為“偽經”,如羅教的《五部六冊》等,但嚴格意義上說,這些經典並非是佛教的疑偽經。
需要說明的是,疑偽經的撰述並非是在中國所特有的,日本、朝鮮、中亞亦均有,甚至更有在敦煌發現將中國疑偽經進行翻譯“返銷”外國之事,如粟特文的《天地八陽神咒經》等。
現存最早的疑偽經目錄為道安的《安公疑經錄》,收入僧祐《出三藏記集》中,共列出26種,其後每部目錄均有增加,可見隨時代的累增。但由於這些經典並沒有收入藏內,故大多亡佚。現存大量疑偽經為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疑惑部”即收入不少,此外,方廣昌主編之《藏外佛教文獻》也對這些經典不斷進行整理。日本所發現的古寫經中也有多種中國撰述的疑偽經,可參見《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
研究情況
疑偽經研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早期的有望月信亨的《佛教經典成立史論》和矢吹慶輝《鳴沙餘韻·解說篇》及其後,1976年牧田諦亮所著的《疑經研究》等。此外,中國學者殷光明、中國台灣學者王文顏等亦有專著。此外,任繼愈主編的《中國佛教史》,鐮田茂雄的《中國佛教通史》也有關於疑偽經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