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北京城牆遺址

明北京城牆遺址

明北京城牆遺址位於西二環路南端,建於明正統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明北京城牆遺址
  • 地理位置:位於北京西二環路南端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級遺址保護區
簡介,歷史記載,

簡介

建築年代:西便門明北京城牆遺址,位於西二環路南端,建於正統四年。
此處遺址是內城的西南角城垣,年久失修,逐漸傾塌,僅留一百餘米長的殘跡。一九八七年市文物局與西城區政府共同修復城牆,保留七處斷面遺蹟,並修復了敵樓,改造周圍環境並進行綠化美化,使之成為現代文明、古代文化交融的北京城中又一景觀。

歷史記載

明城牆遺址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西便門是明、時期都城的外城七門之一,它位於現在西二環路南端的兩高架橋之間。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蒙古騎兵數次南侵,加之城外關廂居民日漸增多,因此便在京城四周開始修築外城。後因財力不濟,只修了環抱南郊的一段,設永定門等5門,使京師城垣呈“凸”字形。後與外城東北、西北兩隅與內城連線處附近各闢一朝北的城門,規制較簡陋,門樓通高僅11米,分別稱東便門和西便門。嘉靖四十三年補修外城及其7門,此時在西便門增築了直徑長31米的半圓形瓮城,加固其東側內外城連線處的城牆垛口,疏浚城門外的護城河道,同時在城門以東修築一座3孔水門,使玉泉山在附近順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築寬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樓。1949年後城樓被拆除。1966年修建捷運時將附近城牆拆除。1988年市政府將緊靠城樓東側殘存的195米內城牆予以整修,並在外城相接處修復了城樓,同時保留了7處斷面遺蹟。
明北京城牆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