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認同與社會治理》是2015年3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春。本書對接國家戰略,承擔以政府需求為對象,力圖運用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破解中國經濟社會和發展中的難題,提出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科學性的理論支撐和政策建議的高質量決策諮詢報告,服務政府決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族群認同與社會治理
- 作者:付春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4152630
《族群認同與社會治理》是2015年3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春。本書對接國家戰略,承擔以政府需求為對象,力圖運用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破解中國經濟社會和發展中的難題,提出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科學性的理論支撐和政策建議的高質量決策諮詢報告,服務政府決策。
《族群認同與社會治理》是2015年3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春。本書對接國家戰略,承擔以政府需求為對象,力圖運用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破解中國經濟社會和發展中的難題,提出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科學性的理論支撐和政...
《族群、國家治理、與新秩序的建構》是群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應貴主編 內容簡介 族群作為國家治理的手段,然而治理方式會因國家性質的不同而異。藉由仔細檢視前現代民族國家或傳統帝國、現代民族國家與當代新自由主義國家的統治意圖及治理技術,本書揭示:歷史更迭下的政體,在治理台灣社會的過程中,依序形塑...
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管理,為地方政府及社會組織提供決策、管理諮詢服務。著有《民族權利與國家整合》《族群認同與社會治理》等,曾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政治學會第一屆政治學優秀科研成果榮譽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王善邁,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
如果一個國家處於支配地位的族群只有一個,那么趨向於主導文化特殊本質的現象就會增多;如果存在著諸如英裔和法裔兩個相互衝突的族群,那么社會就一直會處於對族群本身的認同狀態。這樣一來,統一的國家認同就會受到明顯的不利影響。相形之下,中國的“多元一體”,顯然更有利於在保持國家活力的同時,鞏固和強化統一的...
二 促進國家政治認同的精神紐帶 三 維護民族地區和諧與穩定的根基 第二章 傈僳族文化認同與中華文化認同雙重構建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 傈僳族的起源、族稱及其族群文化特徵 一 傈僳族的起源與歷史變遷 二 傈僳族的族稱與族群整合 三 傈僳族群文化特徵與演變 第二節 元明清時期中原王朝邊疆經略與傈僳族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屆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治論壇:“比較視野下的民族與族群政治”學術研討會 第二屆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治論壇:制度·權利·認同學術研討會 第三屆中國民族理論與政治論壇:民族政治與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第四屆中國民族理論與政治論壇:比較視野下新時期中國民族理論與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 參考文獻 ...
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和《社會學研究》編輯部共同籌備有城市社會研究前沿論壇,定期主辦或承辦全國靈長類學與人類學協同創新青年學者論壇、飲食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南嶺走廊論壇、“文化-認知與社會治理”國際學術會議會。合作交流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人類學系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共建有凌雲縣教學...
本書從族群邊界的理論角度,重新審視畲族形成、發展、變遷的歷史過程。在承認族群客觀歷史文化的同時,重點研究歷史上“他者”(主要是漢族)對“畲”的社會定義以及“自者”(主要為南方非漢族群)自我族群認同的過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現實意義。本書可作為民族文化研究者和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圖書目...
李翠玲.市場化背景下彝漢雜居村落湖村的宗教信仰與族群認同. 雲南社會科學. 2013年第1期 李翠玲.少數民族市場化過程中的時間衝突.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13年第4期 李翠玲. 珠三角“村改居”與反城市化現象探析.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11年第2期;李翠玲. 社神崇拜與社區重構. 民俗研究. 2011年第1期;周大鳴、...
21.信任與社會資本 阿納爾多·巴尼亞斯科(Amaldo Bagnasco)22.市場與國家 科林·克勞奇(Colin Croucht)23.市場對抗國家:新自由主義 弗蘭·通金斯(Fran Tonkiss)集體認同與行動的政治 24.超越新社會運動:社會衝突與制度 皮埃爾·哈梅爾(Pierre Hamel)路易斯·馬休(Louis Maheu)25.族群政治與認同 阿萊塔·J.諾...
(三)社會動員與社會控制的互動實踐:社會基礎重構、“一反兩講”和基層組織重構 三建構“四位一體”的社會治理機制 (一)政治前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強勢”和“強有力”領導,積極主動地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 (二)關鍵環節:國家認同與族群認同的現實層面是“二律背反”還是“高度契合”(三)有效...
第十四講 族群身份與國家認同:多元文化主義的政治策略 一 個殊還是普遍:族群身份與公民身份 二 一致還是衝突: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 三 多元還是一體:族群差異與政治認同 第五編 國家治理理論 第十五講 人工智慧時代的秩序困境與治理原則 一 人工智慧時代:大幕初啟的數字革命 二 人工智慧引發的秩序困境 三 人工...
2010 “被族群”:麗江古城的文化保護困境。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9.2.2010 境社信仰中的陳夫人——藍田陳靖姑信仰個案研究。《中國首屆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中國12村貧困調查——曉銳村,張小軍、馬亞萍、朱宇晶。載《中國12村貧困調查》(甘肅、內蒙卷),張小軍、馬春華主編。社科...
1、201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與中國軟實力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持人。2、2009-2012 當代中國大都市的族群與社會認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 3、2009-20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認同建構研究,2009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項目,主持人 4、2009-...
萬明鋼,高承海,安潔.(2010).西方關於青少年族群認同研究的現狀和進展. 民族教育研究(06).梁進龍,高承海,萬明鋼.(2010).回族、漢族高中生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對自尊的影響. 當代教育與文化(06).高承海,李霞.(2010).論普通心理學的內容與體系. 甘肅高師學報(04).高承海.(2010).大學生人際歸因與社會支持的關係...
2016 “與時俱進的美國人類學及其社會影響”《文匯報》5月20日。2015 “勒龐《烏合之眾》導讀”勒龐(著)陳劍 (譯)《烏合之眾》。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 “略論族群認同與族別認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第四期 2015 “略論多民族語境裡的族別問題”,《北方民族大學學報》第三期 2015 “想像的共同體及其困境...
長期耕耘於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等相關領域,近年來又融通於社會學和公共管理學科,已在民族-宗教問題、族群認同與民族關係、港澳台區域公共治理、城中村社會變遷、以及社會政策與社會治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專長於與民族、宗教、文化等密切相關的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研究,在民族關係理論與民族團結、宗教問題理論與公共...
3. 《政策性地位、區別化治理與區別化應責——基於一個移民安置聚集區的討論》,《社會學研究》,2020年第3期。4. 《跨國實踐中的社會地位補償:華南僑鄉兩個移民群體文化饋贈的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2012年第3期,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9期轉載)。5. 《制度型族群聚集與多向分層...
2.《以公共服務促國家認同:後遊牧時代少數民族牧民國家認同構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版。出版圖書 主要文章 1.《“城市更新計畫”:荷蘭族群聚居“去隔離化”政策實踐與反思》,載《世界民族》2020年第3期,2.《組織革新與民族地區農村傳統社會資本的創造性轉化》,載《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王室東遷,古代社會發生重大變化。周室東遷百年後,齊桓公創建霸政,在此過程中出現“諸夏”觀念。《左傳》閔公元年(前661)載: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鴆毒,不可懷也。“諸夏”是一種新的族群觀念,不是舊式氏族聯盟,而是東、西方...
·“族群認同與民族身份的確認――以金竹畲族鄉的成立為例”,載《百越研究》(第一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西方法律人類學的產生、發展及演變”,《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工具主義考量與民族身份的界定――一個畲族鄉的成立所引發的理論思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
2、伍呷著;彝族的經典與族群認同(英文),周大鳴主編《中國的族群與族群關係》,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獨立翻譯。三、專著 1、劉志揚等著:《藏彝走廊里的白馬藏族:習俗、信仰與社會》,民族出版社,2012年9月。2、劉志揚著:《鄉土西藏文化傳統的選擇與重構》,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3、周大鳴、...
“族群概念界定評析及其類型化認知初探”,《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互動與調適: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路徑探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12期。“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問題:社會排斥的視角”,《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協作治理:城市多民族社區民族工作創新的探討”,《西南民族大學...
(一)維繫社會認同和族群認同 (二)反映社會變遷和社會分層趨勢 五文學藝術價值 (一)開啟文學源頭 (二)展現音韻美和節奏美 (三)成功塑造人物 (四)充滿奇特想像 (五)巧用修飾手法 (六)有效抒發情感 (七)促進精神愉悅 六學術價值 (一)哲學價值 (二)教育學價值 (三)美學價值 第...
台灣閩南人是台灣最大的族群,泛指以台語(台灣特色的閩南語)作為母語的人,其四分之三為中國福建的漳州與泉州移民後裔,少數為廣東潮汕移民之後。一般認知為漢族閩南民系之分支,台灣潮州人因使用閩南語,族群認同由潮州民系轉為閩南民系。明朝中期實施海禁,但廣州仍能作有限度的通商,使在宋元明初的世界第一大港的...
金玉萍,女,新疆大學教授、碩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畢業。主要研究興趣為客群研究、廣播電視研究、新聞傳播與社會治理研究等。學術成果 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等各類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書名為《電視實踐:一個村莊的民族志研究》,該書入選復旦大學教育部重點文科...
二、南方族群的編戶化 三、南北族群的雙向遷徙 第四節 動盪時期的文化發展 一、北朝時期西域華化 二、儒釋道文化交融 三、夷夏共祖的歷史書寫 第七講 華夷一體與中華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時期)第一節 共構政治格局 一、共融的政治秩序 二、兼容的社會治理 三、開放的選官體系 四、柔性的區域治理 第二節 ...
熊易寒,1980年生,湖南衡陽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副院長,入選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2019)、浦江人才計畫(2017)、復旦大學卓學計畫(2012)、上海市晨光計畫(2010)。主要研究興趣為政治社會學和比較政治學,主要關注城市化、中產階級、地方治理和族群衝突,在China Quarterly、Security Studies...
2019年7月13-14日,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美國天主教大學哲學與價值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生命政治與族群認同”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復旦大學召開,來自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3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從不同方面進行了討論。2019年11月23-24日,由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羌族人對於釋比說唱,有著一種發自童年的靈魂的敬畏。在日常生活中,釋比一直就沒有脫離生產生活以及生育這些最為基礎的社會活動。釋比來源於羌族族群,根植於羌族族群,引領著羌族族群,服務著羌族族群,將羌族的智慧和歷史文化一代代地傳承發展下來,指引著整個族群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