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於2023年12月聯合出版的書籍)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於2023年12月聯合出版的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於2023年12月聯合出版的書籍。里程碑式的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
  • 作者:《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編寫組
  •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ISBN:9787040617009
  • 定價:40 元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2023年12月,《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出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宣傳闡釋了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全書共分十六講。區別傳統王朝斷代史與族別關係互動史,從中華民族整體視角出發,展現各民族融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其中,第一講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基礎,重點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關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第二講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上承第一講民族理論,下啟“三交史”概要。第三講至第十五講從史前講到新時代,以大量史實講清中華民族共同體在每個歷史階段“三交”演進脈絡與內容特徵,批駁錯誤史觀,回應理論難點。第十六講闡釋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通過中西比較詮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世界意義。這一系列歷史書寫展示出中華民族從起源、擴大、發展、進步,到最終形成牢不可破的民族實體的基本邏輯,體現了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談清了理論、歷史和實踐邏輯,用具體史實來告訴學生符合歷史規律的立場觀點方法。

目錄

第一講 中華民族共同體基礎理論
第一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概念
一、中華民族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二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理念
一、十二個必須
二、四個共同
三、四個與共
四、四對關係
第三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論淵源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大一統歷史傳統
三、“兩個結合”理論成果
第四節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一、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第二講 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第一節 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一、地理與文明
二、國家與民族
三、多元與一體
第二節 中華民族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一、先鋒隊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
二、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團結進步
三、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第三講 文明初現與中華民族起源(史前時期)
第一節 中華民族起源
一、中華大地早期人類與文化
二、早期中華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
三、區域文化的早期交融
第二節 華夏初立
一、邦國林立
二、王國初統
第三節 中華文明特性的基本形成
一、連續演化
二、創新發展
三、包容開放
四、從分到合
第四講 天下秩序與華夏共同體演進(夏商周時期)
第一節 華夏共同體的孕育
一、中華文明核心區
二、“內服”與“外服”
三、文字與青銅器
第二節 華夏共同體的發展
一、周初分封
二、周禮秩序
三、“周道”路網
第三節 華夏共同體的成熟
一、從“諸夏”到“華夏”
二、雜處與通婚
三、“同文”與“共祖”
第五講 大一統與中華民族初步形成(秦漢時期)
第一節 構建大一統政治秩序
一、中央集權與郡縣制
二、藩屬治理體系
三、邊疆政權演化
第二節 形成統一經濟體系
一、統一度量衡
二、車同軌
三、關市不乏
第三節 重塑社會生活
一、編戶齊民
二、行同倫
三、人口遷徙
四、漢人形成
第四節 深化文化交融格局
一、書同文
二、儒學正統
三、列國文化交融
四、中原與邊疆互動
第六講 “五胡”入華與中華民族大交融(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政權並立與政制趨同
一、政制趨同
二、中華認同的擴大
三、從胡漢分治到胡漢一體
第二節 分立政權下的經濟交往
一、遊牧與農耕互補
二、平原與山地聯結
三、跨族群經濟發展
第三節 社會變遷中的結構重組
一、北方部落制的解體
二、南方族群的編戶化
三、南北族群的雙向遷徙
第四節 動盪時期的文化發展
一、北朝時期西域華化
二、儒釋道文化交融
三、夷夏共祖的歷史書寫
第七講 華夷一體與中華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節 共構政治格局
一、共融的政治秩序
二、兼容的社會治理
三、開放的選官體系
四、柔性的區域治理
第二節 共塑經濟秩序
一、經濟重心南移
二、參天可汗大道
三、絲路貿易
第三節 共享社會文化
一、兼愛夷夏
二、文化鼎盛
三、唐蕃互動
四、西域新發展
五、衝突與融合
第四節 唐中晚期的政治文化發展
一、安史之亂
二、五代十國的唐風遺韻
第八講 共奉中國與中華民族內聚發展(遼宋夏金時期)
第一節 競逐“中國”正統
一、共尊“中國”認同
二、共築“中國”版圖
三、共承“中國”之制
第二節 共享經濟之利
一、區域經濟交融
二、榷場貿易網路
三、“宋錢”通行四方
第三節 融會社會生活
一、族群遷徙
二、族際通婚
三、禮俗嬗變
第四節 融聚“中國”文化
一、儒釋道之合
二、漢字之用
三、文藝之融
第九講 混一南北與中華民族大統合(元朝時期)
第一節 重建一統
一、統一全國
二、行政大區制
三、多語言政務
四、禮文習儒
第二節 經濟統合
一、驛路體系
二、發行紙幣
三、農牧整合
第三節 胡漢一家
一、族際交融
二、大遷徙大混居
三、文化互融
第十講 中外會通與中華民族固壯大(明朝時期)
第一節 鞏固統一政治格局
一、接續大一統
二、建構二元疆域治理體制
三、明蒙互動
四、共擊外敵侵擾
第二節 農商並舉的經濟形態
一、邊疆屯田與新作物傳入
二、封貢互市與茶馬貿易
三、白銀流通與市場統一
第三節 疏通華夷的社會風貌
一、北方族群的內附
二、農牧混合社會的成長
三、南方多元社會的發展
第四節 互鑒交融的文化氣象
一、儒釋道三教合一
二、儒學教育的推廣
三、多元文化融聚
四、中外文化交流
第十一講 中華一家與中華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
第一節 政治一統
一、疆域鼎盛
二、大一統政治觀
三、因俗而治
第二節 經濟一體
一、邊疆地區的新開發
二、農業新發展與人口激增
三、邊疆地區驛站系統建設
四、國內貿易體系成熟
第三節 社會整合
一、人口流動
二、交錯雜居
三、族際通婚
第四節 文化交融
一、道統與治統
二、“同文”之治
三、藏傳佛教的治理
四、忠義精神的推崇
第十二講 民族危亡與中華民族意識覺醒(1840-1919)
第一節 從帝制到共和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二、晚清政府的“自救”
三、辛亥革命與民國肇建
第二節 “中華民族”話語的出現
一、近現代中國認同
二、“中華民族”族稱的出現
三、國家建設的初步構想
第三節 走向自覺
一、共抗西方列強
二、區域經濟互通
三、社會文化發展
第十三講 先鋒隊與中華民族獨立解放(1919--1949)
第一節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一、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三、革命新局面
第二節 革命新道路
一、土地革命與長征
二、中華民族先鋒隊
三、全民族抗戰
四、邊區民族治理
五、中國命運的抉擇
第三節 民國時期的民族治理及其局限
一、邊疆治理
二、社會交融
三、治理局限
第十四講 新中國與中華民族新紀元(1949-2012)
第一節 重塑現代中國
一、捍衛國家統一
二、確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三、建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第二節 建設中華民族大家庭
一、深化民族平等
二、加強民族團結
三、推動民族互助
四、促進民族和諧
第三節 推動中華民族大進步
一、經濟跨越式發展
二、政治文化認同大凝聚
三、人口流動與社會融合加速
四、文化共享共傳迅速發展
第十五講 新時代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2012-)
第一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新挑戰
一、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面臨挑戰
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挑戰
三、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面臨挑戰
第二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新思路
一、確立民族工作主線
二、堅持基本方法
三、抓好重點工作
第三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新成就
一、政治上更加團結統一
二、經濟上更加共富共享
三、文化上更加創新交融
四、社會上更加互嵌共融
五、生態文明上更加持續發展
第四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新路向
一、超大規模現代化之路
二、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之路
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五、和平發展之路、
第十六講 文明新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一節 百年變局與中西治理
一、世界格局變遷
二、中西治理體系比較
三、現代國家認同困境
第二節 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世界意義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實踐
第三節 人類文明新形態與世界文明互鑒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及其特點
二、人類文明新路的中國探索
閱讀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