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轉型

旅遊轉型

旅遊轉型主要是指基於旅遊消費轉型所引致的旅遊(產)業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的演變過程。西方對旅遊轉型研究主要局限於開發中國家(如南非)的員工服務技能(Skills)提升在旅遊有效持續轉型發展中所扮演的中心作用,而我國對旅遊轉型研究的範圍則比較寬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轉型 
  • 類型:經濟術語
內涵理解,理論框架,

內涵理解

對旅遊轉型的概念理解,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旅遊轉型不僅僅是體制或制度的變革。在經濟學領域,關注轉型問題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從發生在2O世紀最後20年的中國、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經濟體制轉軌實踐開始的,相關研究文獻較多,經濟轉型因此被認為和體制轉型是同義詞。筆者認為,在人類社會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轉型是可以多層次、多領域發生的。中國和前蘇聯的體制變遷固然是一次重要的經濟轉型,但並不意味著它是經濟轉型的全部內容。把旅遊轉型理解為旅遊體制變革顯然過於狹窄了,縮小了旅遊轉型的內涵。
(2)旅遊轉型和旅遊升級是有區別的,不應不加區別地混在一起。按照一般的研究範式,客觀對象“A”,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轉變為“B’,它的形態、結構甚至性質等方面發生了變化,那么可以稱之為“轉型”,而當“A”轉變為“A+”,它的功能、作用、能級等方面得到提升和強化,可以稱之為“升級”。如在旅遊市場中,旅遊市場由觀光市場轉向度假市場,是結構性變化,不能認為度假旅遊是高於觀光旅遊的形式,因此屬於旅遊轉型範疇。
(3)旅遊轉型不是一般意義的從一個階段向另一階段的演變過程,而是一個變動相對劇烈、時間相對短暫、連線兩個結構相對穩定的過渡性時段,是歷史發展的轉折點。一旦整體結構重新趨於穩定,某次轉型即告結束。

理論框架

旅遊轉型理論要完整解釋旅遊轉型現象的發生、發展和完成。旅遊轉型的動力、過程、目標和價值,以及這些因素的相互關係、相互影響等,都應是旅遊轉型理論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之間還有很強的邏輯聯繫,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邏輯整體。我們認為,旅遊轉型研究架構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旅遊轉型的背景。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旅遊轉型是可以多層次、多領域發生的,而每次轉型面臨的巨觀環境不同,也就決定了轉型的性質、動力、條件、目標、方向的不同。
(2)旅遊轉型的動因和動力。動因是轉型的啟動因素,動力是推動力量。動因和動力決定著轉型的速度、廣度、深度、目標、結構變動、次序等方面。
(3)旅遊轉型的目標和方向。按照既定目標自覺地進行社會轉型,是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的主要特徵。政府層面和旅遊企業層面設定的轉型目標不同,但內涵和方向是一致的。
(4)旅遊轉型的內容。從微觀的旅遊企業層面來看,旅遊轉型是旅遊產品、旅遊經營業務、組織結構商業模式產權制度、競爭形態的轉型。從中觀層面來看,旅遊轉型是產業運行方式、產業構成基礎、產業形態的轉型;從巨觀層面來看,旅遊轉型是發展模式、發展道路、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管理體制的轉型。
(5)旅遊轉型的過程。從時間維度來看,旅遊轉型的發生、發展、結束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在旅遊轉型整個過程的每個階段,各個方面都會呈現不同的特徵。邏輯上來說,市場轉型是旅遊轉型的起點,市場轉型導致產業轉型,產業轉型導致管理體制轉型。但由於市場轉型在各個層面的進程並不統一,各地區產業轉型的進程也有很大差異,因此3個層面的轉型往往呈現交織的現象。
這些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強內在聯繫的一系列問題應是旅遊轉型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也是最基本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構成了旅遊轉型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