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循環經濟
- 類型:經濟術語
主要特徵,構成要素分析,
主要特徵
1.注重旅遊業環境的改善和旅遊資源的保護,是旅遊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
2.利用高新技術最佳化系統結構,按照“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反饋式循環模式,實現環境和經濟的共贏。循環型旅遊業要求旅遊業中的各項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各種資源要素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實現旅遊經濟數量的增長和整體環境質量的改善協調一致,實現GDP(GNP)的“綠化”,從而成為一種嶄新的發展途徑和模式。
3.延長旅遊業生態產業鏈,與相關產業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網路。
循環經濟延伸了傳統的直線經濟發展模式,組織成一個物質反覆循環流動的過程。對於旅遊業來說,它延長了旅遊業生態產業鏈。
構成要素分析
1.行為主體
旅遊循環經濟的行為主體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即政府(旅遊公共管理部門)、旅遊企業(旅遊飯店、旅遊景區、旅行社等)和社會(旅遊者、旅遊地居民)。這三個主體對旅遊循環經濟的發展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政府部門主要是進行政策支持,即編制旅遊循環經濟中長期規劃,出台發展和支持旅遊循環經濟的鼓勵政策。而旅遊企業主要是實踐清潔生產,並進一步推動旅遊廢棄物的合理循環使用以及有效處理,旅遊消費者和旅遊地社區居民是旅遊廢棄物的主要排放者,這兩者應從思想意識上高度重視實施旅遊循環經濟的意義,並用行動減輕對旅遊地環境的壓力。
2.基礎條件
旅遊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由旅遊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相關科學技術、發展資金和基礎設施等組成,它是保證旅遊循環經濟活動得以開展的根本保證。目前,旅遊循環經濟在理論基礎研究上還處在起步階段,可以通過推進旅遊循環經濟的分析方法、運行系統、發展模式、評價指標等方面的研究,構建具有旅遊產業特點的循環經濟理論體系。由於旅遊循環經濟是以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友好為核心的新型旅遊業發展模式,故此還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條件作為支撐。這些技術主要包括可持續旅遊規劃與設計技術、旅遊資源利用與保護技術、綠色環境技術、綠色建築技術、旅遊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和旅遊環境檢測技術等。
3.創新制度
創新制度是維持旅遊循環經濟有效運轉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國旅遊循環經濟在制度層面的建設相對落後。
4.文化環境
文化環境為旅遊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文化和觀念上的支撐,包括人們的環境意識、環境道德、社會的旅遊環保氛圍等軟環境和旅遊循環經濟活動開放競爭的外部環境。環境意識、高尚的環境道德和良好的環境氛圍不僅可以彌補旅遊循環經濟發展制度創新的不足,還可以提高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對環境的認識意識和參與能力,實現道德、文化、觀念、知識等方面的全面轉變,使其自覺參與到旅遊循環經濟的過程之中。開放公平的競爭環境一般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要素配置市場化、資源開發全球化、商品交易國際化、要素組合效率化、發展模式集約化、運行監管法制化。